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杨钊
[导读] 阅读不仅仅是关乎于个人的综合素养,更关乎于一个国家整体人民的素质涵养和软硬实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便有着这样一项重点。

南阳市第二十九小学校  杨钊

摘要:阅读不仅仅是关乎于个人的综合素养,更关乎于一个国家整体人民的素质涵养和软硬实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便有着这样一项重点。报告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所以我们教师应当引导好语文教学课内阅读与课外融合互相辅助的融合过程,提升学生文化综合素养。本文谈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问题,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
       前言:课内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对学生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研究,既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极富创新的前沿课题。大量丰富的实践证明,实现课堂内外阅读有机结合,构建语文课堂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突出开放、重在创新、有效探索。”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的重要性
        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是多么的重要,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也能够熏陶学生的品德。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创新创造的思维。因此,将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融合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实践的经历,童年的阅读积累,就像是在生命的白纸内注入的鲜艳多彩的颜色,让这张白纸的内容变得丰富,让其颜色变得缤纷。阅读不仅仅是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还能够使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阅读课内外的文章,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循环学习习惯,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深挖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童真就是发现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充满兴趣的阅读,能使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通过深挖阅读资源,让学生准确把握住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连接点,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更好的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发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丰富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还要注意为学生构建阅读的体系。例如,《蜗牛》这篇文章,笔者在教学时了解到不同学生有喜爱不同的小动物,有的同学家中喜欢养狗、有的喜欢养猫,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学生渐渐与这些小动物产生了感情,慢慢成为朋友。但多数同学对“缓慢”的蜗牛没有多少关注。对此,我鼓励同学们去寻找生活当中的“可爱”蜗牛,去看看身边有关蜗牛的文章,一方面帮助学生与蜗牛建立起“朋友关系”,另一方面,以小动物为引导,帮助学生产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阅读了关于蜗牛和其他小动物的文章,还激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
       读书计划的制定促进学生进行课内外融合阅读的有效方法。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只是的理解能力受年龄的限制,不同阶段的学生反映出来的理解能力和看问题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因人而异、从实际情况入手,合理的为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例如,《曹冲称象》这篇文章,笔者在教学时并没有着急的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阅读当中,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做了大量工作来进行铺垫,逐步让学生进入到课文阅读中。先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曹冲”的文章和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所在年代的历史背景和生活情况。当学生了解透彻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文章阅读过后,及时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和所学文章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对文章的理解的就更加的深化。通过课前铺垫-阅读-课后延伸,学生将课内文章和课外文章进行了充分的阅读,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多文本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001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语文课堂精讲、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依然是教材为范本,品析关键词句,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而多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出现,完全颠覆了语文教师的认知,人们发现,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比单篇教学更具优势,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意义建构、写作方法以及文章的写作风格等,学生的阅读由读懂一篇走向读通“多篇”或“一类”。教学《梦想的力量》一课,我先让学生品读课文,感受瑞恩的心灵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接着,我出示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的《痴鸡》和央视新闻稿《中国梦的实践者——人民教师支月英》两篇课外文本,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比、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过程。在每一次的思维过程中自己与自己、自己与老师和同学、自己与文本不断地交流,不断地碰撞,最终形成学生对梦想独特的认知。多文本的阅读教学,采用全新的课堂模式,以“议题”为抓手,只以关键性的任务为驱动,拓展学生阅读面,挖掘阅读深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四)开展活动,体验阅读乐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们阅读后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将阅读后的情感所想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加深阅读情感体验,最大程度的提升阅读效果。基于此,教师要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例如,《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这篇文章,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开展了一次主体表演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展现出来。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进行组合,个人或群体、语言或形体、歌词或表演,通过多种表现来表述“春天”和“小雨”,充分释放学生快乐活泼的天性。有学生扮演了在草丛中欢快跳动的兔子,有学生扮演了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儿。可以说,通过学生们表演,文章的内容被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出来,学生思维也到拓展和延伸。所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谓两全其美。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阅读教学,不仅需要课内的基础铺垫,也需要课外的拓展延伸,只有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阅读水平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素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初探.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28)
[2]柴东升.浅谈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4)
[3]林淑芳.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之我见.福建教育研究,2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