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立场观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张英
[导读] 《美食美客》获得2018年台州市精品课程。本文着重从学生立场、乡土立场、校本立场和课程立场等四个方面,着重谈谈拓展性课程《美食美客》的开发的缘由,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浙江省临海市教研中心  张英

【摘要】《美食美客》获得2018年台州市精品课程。本文着重从学生立场、乡土立场、校本立场和课程立场等四个方面,着重谈谈拓展性课程《美食美客》的开发的缘由,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四个立场   拓展性课程 开发与建设  思考
        从课堂教学研究走向课程建设研究,是新课改的一大趋向.如何开发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拓展性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四年的研究实践摸索,课程组立足:学生立场、乡土立场、校本立场和课程立场等,开发并建构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美食美客》,与学生一起走进临海文化,探究临海美食,培养了劳动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也获得2018年台州市精品课程。    
        一、学生立场,让德育有坚实的基点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教育是为了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学生出发,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学生立场。如何构建学生喜爱的课程?学生喜欢的课堂?就要以学生立场为魂,以素养发展为核心,以差异发展、个性化发展为根本,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走向师生共同成长的“革命”。
        从学生立场出发,要求教师拥有“教师的童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立场、立足学生生活。将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满足其成长要求,促进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基于此,课程组成员立足课程研究,查阅各种资料,挖掘具有地方特色教育价值的本土文化。精准挖掘基于学生德育实践、适合学生心智水平发展的德育元素,有机融合到课程编写中;立足学生实际,精准分析基于本市学生年龄特征的德育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德育实践规划并开展活动,让乡风乡情在烙印在孩子心中,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立足德育实践,精准构建适合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德育实践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道德实践,让烹饪教育进课堂,让家长走进课堂;真正把学生生命个体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
        课程《美食美客》从学生立场出发,《美食美客》基于教育价值回归的德育劳动课程。也是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再思考。突出三个方面的价值重塑:
        (一)、生活价值的重构,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会“健康生活”
        《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说明人生天地间,首先要学会劳动,不会劳动,就没有资格谈基本的生存与生活。从小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特别有教育意义。劳动教育对于生活价值的建构意义,不仅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劳动意识。拓展性课程《美食美客》的开发与实施,通过劳动教育建构生成基本的道德价值。
        (二)、生命价值的重构,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懂得“责任担当”
        “德”之根在心,人之本在“劳”。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在劳动中可以体会到劳动的价值,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实现人生价值。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美食、制作美食、分享美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克服好逸懒惰、饭来张口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责任担当,让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三)、社会价值的重构,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提升“人文底蕴”
        从小让孩子认识到:所有劳动,都要付出时间、体力和知识技能。要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课程价值。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涉及到美食相关的劳动教育内容。课程组认为这领域内容要从小抓起,通过这几年的试验,课题组发现美食进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劳动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还能为今后进入社会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同时通过这门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浓厚的美食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
        二、乡土立场,让德育有生活的温度
        解读临海文化,提炼文化精髓。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都是在历史变迁与环境变化中不断发展、沉淀下来的。全面解读临海特色文化,取其文化精华,提炼出有益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文化精髓。走进饮食文化,传承智慧与仁爱。     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了解临海的特色饮食,培养学生健康有益的饮食习惯,提高学生对美食修养。通过此课程系列学习,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着眼点在于介绍具有临海特色的美食,在教材内容设计时,我们挖掘、梳理并整合资源,合理安排活动,注重美食与文化意蕴的联系,让孩子学会做简单的传统小吃,培养劳动意识,感受劳动的快乐,使课程更切合儿童成长发展规律。
课程框架如下图:

 

        在前三个单元:传统美食、花样面点、特色小吃这三个单元中,根据课程纲要我们设计了相同的教学板块:望乡镜、话乡音、知乡风、晒乡景、观乡影、做乡味、品乡味。

              三、校本立场,让德育有共生的温度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生活即课程”的课程理念倡导回归生活。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构建儿童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习得各种本领,让儿童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自身。真正让生活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美食美客》的开发与实施,回归儿童的生活,推进课程进校园的校本实践,突出了三点:
        (一)、找准核心素养下“劳教结合”新的“结合点”
        实施“教学与劳动结合”的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在学习和劳动的行动策略下,我们以美食制作、乡风乡韵为直接链接点,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美食、方言中,学习美食文化,了解临海餐饮人物的奋斗史和爱岗敬业等等,提升人文底蕴,在理念与时间上拓宽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内涵,以美食为纽带,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丰富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和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这门课程。
        (二)、理顺了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系网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内容源泉的课程,必然要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从儿童的生活出发,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我们读懂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低段的框架以学生自身,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高年段的主要框架就是以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等。都是以儿童生活不断扩展的生活空间为主线的。中高年级的社区板块没有涉及到家乡美食的内容,所以课题组在中高年级开发了《美食美客》拓展性课程,作为全市的校本选修教材。
        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也是对国家课程,更是对地方课程进行拓展和补充。课程以家乡为面,以美食为切入点,以家乡的乡风为拓展点。以拓宽教学领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本课程旨在培养爱家乡、爱劳动的孩子,通过让学生触摸家乡的文化,品尝家乡的味道,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临海风俗和美食的制作有深入的了解与探究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构建新的劳动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劳动教育被淡化,又加上独生子女,劳动意识越来越淡薄;另外,有些学校老师教育追求高大上。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课程重拾劳动实践对于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技能发展和劳动习惯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发的《美食美客》课程,是以爱家乡为主题,课程组将核心素养中重点关注的内容融入到劳动教育的每一课目标中。将美食制作、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等素养融入课程之中。通过课程开发、实施与推广,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名人,家乡的特产,家乡的风俗,家乡的人文等相关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四、课程立场,让德育有成长的温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立场?课程组一直思考并追寻着,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课程纲要的编写,课题组慎之又慎。课题组教师先后多次参加浙江省和台州市的拓展性课程培训,多次学习、讨论课程的相关内容。请专家指导把脉。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美食美客》课程纲要。并理清课程的基本要素:为什么学、学什么、什么方式学、怎么评价。课题组成员请所在的学校依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再修改通过后,市教研室请省、市教研员专家修改完善。最后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解读课程纲要,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想法和建议后修改。商讨修改后,实验学校由自身教学需求出发,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再次修改,再咨询专家。这样反复的实践修改,确定最后的版本。这过程,体现了我们对开发课程的谨慎、尽量科学、合理和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专业性。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课程纲要的撰写、教材的编写、课堂实践等活动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设计、和教学的能力。课程组基于课标解读、教学实施、课程评价等实践领域的研究,坚持课程立场,聚力课程建设,助推教学品质的提升,让德育有成长的温度!
        (一)建构特色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1.课程设置有特色
        课程的设置按课内活动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来实施。课内活动由教师组织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知识讲解、主题分享、实践交流等活动。课外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或独立或小组开展的参观活动、资料查找、社会调查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践行在课程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让学生与同伴实现健康的共同发展。
        2.教学主题有特色
        课题组开发的《美食美客》教学材料活动内容非常有特色,如“望乡镜”,学生对家乡的食物有个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话乡音”,在童谣中传承美食传承家乡话;“知乡风”了解家乡的乡风;“晒乡景”,欣赏家乡的美景;“观乡影”,知晓家乡美食的制作;“做乡味”,学习动手做一做家乡的美味;“品乡味”,分享品尝家乡的美食,夸一夸家乡的味道。在第四单元我们还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名店,餐饮名人,文人食评,让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同时我们在每个主题结束后设计“单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爱家乡的情怀。
        3.教学模式有特色
        围绕教学主题内容,进行了探究性调查、动手操作等开放式、多元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相比国家课程,本系列课程充分体现了难以比拟的本土优势,使学生获得立体的乡风乡味知识体系。
        4.评价方式有特色
        课程成绩以平时表现评价和终极考核评价构成。平时成绩以学生到勤、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参与课堂讨论,参与实践活动等为依据。期末终极成绩也依据多种形式,除制作一道家乡美味外,还包括:调查报告、课堂汇报等。
        (二)课程促进师生共成长
        1.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们的眼界变得更开阔,教学思路更清晰了,能更系统思考育人目标、课程架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一致性。教师们会用课程的眼光来关照教学,对学科本质与教学规律的把握更精准了,慢慢学会开发一门微课程了,在尝试项目化主题式协同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中,提高了课程实施的能力。
        2.提高教师对学校课程规划的参与度与认同度
        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教师不仅参与,而且在参与中认同。参与是手段、认同是目的。教师对课程规划的参与,对课程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品质,起着压舱石的作用。教师的有效参与,即双向认同的参与,是别人的思想与自己的想法经碰撞协调后的共识达成。双向认同的前提是平等对话。课程规划听取参与老师的意见,汲纳老师的智慧,得到认同,使课程发挥最大的效用。
        3.改善教师对课程实现的责任担当与行为品质
        课程目标价值体现需要由老师备课、上课、观课、研课、评课、磨课、改课的课程序列行为来实现。教师的课程追求与能力也能从老师课程教学每一活动中提高课程有效性。我们追求的高品质课程,让参与的老师在备课、上课、观课、研课、评课、磨课、改课的系列活动中更有担当。
       4、让学生学会了责任担当
        课题组通过随机抽取一个试验班级(30人)和一个非试验班级(30人),对比学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专注力、劳动意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动手能力、卫生习惯,得到以下调查数据:

        可以看出,参与《美食美客》的试验班级学生在合作能力、观察能力、专注力、劳动意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动手能力、卫生习惯方面比非试验班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尤其是合作能力、劳动意识、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卫生习惯方面有更优秀的表现。
        本课程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都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学生在课程中收获了知识、兴趣、快乐、劳动的技能,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在体验参与实践中找到了兴趣,培养了特长,意识到了自己的潜能,更自信更阳光了。
        《美食美客》课程建构了新的劳动体系,提升了学生道德认知和人文素养。学生学会了“健康生活”,学会了“责任担当”,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
        综上所述,从四个立场出发,开发与实施《美食美客》,成效明显,劳动教育对于生活价值的建构意义,实现了学生生活价值的重构,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会“健康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劳动教育建构生成基本的道德价值,实现了生命价值的重构,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懂得“责任担当”,实现了社会价值的重构,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人文底蕴”。《美食美客》课程的构建,实现了让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玲玲. 拓展性课程的教材开发与编写初探[J]. 文理导航,2018, (007):P.85-85.
[2]王定波,郑东辉. 小学拓展性课程的政策分析与开发之道——来自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的经验[J]. 中小学管理,2018,(8):33-36.
[3]党姗.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诉求 ——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8,5(2):237-240.
[4]2019年中小学德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