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陈金凤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陈金凤
[导读]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实验小学  陈金凤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段话感动过很多妈妈、很多孩子,被很多老师在家长会上转述过。
       我是一位母亲,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还承担着地级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工作,正在做“‘互联网+’时代小学班级读书活动新模式研究”的省级课题。不论是育儿、教书、教科研,还是班主任文化育人工作,哪一项都离不开阅读,陪孩子读书,做他们阅读的引路人、同道人。
        以下,我从“班级读书”和“亲子共读”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爱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 的亲身实践和思考。
        一、班级读书——引航指路,创建书香班级
       我和孩子一起读书,由来已久。2005-2011年,我带了一个班六年大循环,教语文,担任班主任。那时还没做“互联网+”这个课题,或者说为这个课题做了一些前期积淀吧。当时当地,很多人都认为带领孩子读书是学校里的事,是老师的事,家庭阅读、亲子阅读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那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就先从老师做起,从班级做起吧。
       从一年级起,我每天领着孩子“日有三诵”,早读读课本,下午上课前读课外书;傍晚放学前的夕会上诵读经典。记得一年级开学的时候,下午上课前,我在讲台前为孩子孩子们读的第一本书是冰波先生的《好天气坏天气》,每天读几页。然后又读了任溶溶先生《没头脑和不高兴》,再然后是外国的《木偶奇遇记》……傍晚放学前,我们在两本书里交替选择内容读一读,背一背。一本是鲁兵先生主编的《365夜儿歌》,一本是新课标推荐读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真甜,真甜,大西瓜,是谁种的?谢谢他!”“电风扇,转呀转,一会儿给你扇,一会儿给我扇,凉风一人分一半。”我们一边读着儿歌,一边做着律动,朗朗上口,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孩子们很快就背会了。放学的路队里,孩子们念念有词,童音清脆,人文情怀,渗透无痕,成为校园一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也是那个时候一天背一两首,日积月累,背完了整本书。
        随着“日有三诵”推进,只要我们开启了哪一本书的阅读,这本书在班级很快就多了起来。孩子们读的多了,识字自然就快了、多了,阅读障碍自然就越来越小。二年级下学期,我的角色发生变化,有朗读者变成陪读者。每天午读,请识字量大的孩子、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站在讲台为大家读书。大家竞争上岗,能够站在讲台为大家读课外书,是他们优秀的象征和莫大的荣幸。夕读的内容也从儿歌、古诗延展到《弟子规》《声律启蒙》《宋词名篇》、《<论语>经典语录》等。
        高年级的午读,不再请学生上台为大家朗读,不再是同读一本书,而是在推荐的书目里自由选择、借阅、交换阅读,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速度,默读成风。教室静悄悄,而他们每个人的大脑又无比活跃。记得一个叫谢靖的男孩,一段时间,天天把一百二十多万字的《基督山伯爵》合订本背在书包里,午读一直读。我问他这么重的书天天背着不累吗?他笑着说:“我喜欢!”好一个“喜欢!”一个多月后,书包里又换了另一本。
        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旦激发,到了中高年级,他们自己又加了一项“夜读”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坚持读自己手里的书、借来的书,一本接着一本。有一个孩子没多少天就把《哈利?波特》全集读完了,有人不相信,随便抽取书中内容考考他,结果发现他真的读了。孩子,真是潜力无限!
持续六年的班级读书活动,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考试成绩,还有内心滋养与丰富,文化熏陶、气质塑造、人格奠定……也许还有很多,将陪伴他们很远。
        一位在中学教语文、当班主任的家长曾对我说:“小学六年的阅读真是太重要了!阅读习惯、语言积累、知识储备、阅读速度、信息获取、判断分析、语言敏感度……各项能力的培养,哪项不是童子功受用终生?到了中学,学习科目那么多,作业量增大,升学压力大,哪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大量阅读啊?”她道出了教育的现状,道出了家长的心声。我想,作为一位语文启蒙老师,班主任,做他们阅读的引路人,同路人,不说功德无量,也算践行了“爱孩子,就和孩子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承诺吧。
2018年,我的工作室协同学校语文组申报了 “‘互联网+’时代小学班级读书活动新模式研究” 省级课题,我和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我们的团队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阅读主体对象学生不变,教师主导作用不变,阅读资源、反馈形式、助推路径等都融合了“互联网+”,让班级读书活动与时俱进。
        比如说阅读资源吧。孩子儿们的阅读肯定离不开阅读载体。上一轮的班级阅读载体基本为纸质图书,来源于个体自备、借阅、班级图书漂流。现在不一样了,虽然纸质图书仍然占据孩子们的阅读主流,但是有了很多新的补充。学校建设了藏书几十万册的图书室,新版图书有不少还标注了资源二维码,学生阅读纸质图书的同时,还可获得相应的电子版信息、有声朗读等。学校在门厅里安装了云资源图书馆显示屏,学生课余,三五成群地来到屏幕前,查看云资源藏书目录,根据自己的喜好,手指轻划屏幕,选择一段评书、一段相声,看文字,听声音。也可选择某本书里的一篇故事,或者一篇古诗词的赏析、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欣赏,甚至可以浏览最新时政要闻……仅校方图书室和云资源图书馆两大硬件就增设了许多阅读新资源。还有网上书城不仅售卖纸质图书,还有许多色彩鲜明、插图精美的电子书。还有网络上涌现了很多机构、媒体制作的阅读新资源,老师们筛选、收集的了大量适合儿童看、听、读、唱的音频、视频资源、网络链接,汇总到我们的课题群,形成资料库。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利用班班通、手机、平板电脑、微信、QQ、钉钉班级群等,适时播放展示、回看巩固等。老师们还可向班级群里推送链接,让孩子儿们阅读欣赏课内课外自如切换。
       还是举例来说吧。一年级上册学习拼音《ang、eng、ing、ong》的时候,编排了注音《两只羊》的儿歌:“桥东走来一只羊,桥西走来一只羊,一起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掉进河中央”。学习拼音,读准音节肯定是重点。怎样让孩子学得有趣一些呢?配动画的电子书引进课堂肯定是个不错的主意,而且孩子们看了一遍还想看,还想跟着录音、动画一起来。这对突出重点,增强趣味无疑是有益的。可是,语文课也不允许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一遍遍反复看动画啊。那就搭座桥吧,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在班级群里分享资源,孩子们喜欢,可以课外再看、再听、再读。当然还可推荐相关的儿歌资源,实现“1+X”的阅读模式。
        三年级下册学习“传统文化”单元,教材中编排了《古诗三首》(含《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传统节日》,从选编内容和形式来看,具有经典性、典型性。学习古诗时,遵照教材课后练习的编排,落实教学目标,选择《元日》为代表,推送了谷建芬团队制作的“新学堂”古诗词吟唱,并把其他两首古诗吟唱的网络链接发送班级群里,我想孩子们在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吟唱这些古诗的时候,一定是最美的画面,传统文化在优美的音韵里植入心田。
        传统节日具有民族性、传承性,也有因时、因地的差异性。学这一单元要拓展不少课外阅读资源,师生查找图书资料,拍图分享,搜索、整理网络资料,分享电子版,收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记载图文或正在流传开展的活动影像,推送链接等,都是较好的资源补充。


比如今年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正处疫情防控线上学习期间,恰离端午节不远了,鼓励孩子儿们收集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节日小报,可手抄手绘,可电子编辑,融资料收集、整理、选用、写、画、排版、制作等多项技能,把完成好的作品分享到班级群,不仅是完成作业,展示作品,更是孩子互相学习最近、最有感召力的资源。有孩子想重点介绍端午节的美食,我推送了《端午粽》的链接。有孩子想重点描绘端午节民间传统的赛龙舟活动,我推送了当地一位老先生的公众号,文章里既有当地赛龙舟习俗的由来、变迁,还有去年发生在二十里外赛龙舟实况,一段三分多钟的视频,影像中锣鼓喧天,各宗祠各姓氏旗帜招展,号子声、呐喊声、划水声、一色的服装、头巾及倒影交相辉映,场面极为壮观。尤其这盛况里还有几只清一色娘子军执掌的龙舟穿行在宽阔的河面上,女子划龙舟,真是时代的进步啊!阅读这些,增添了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吸纳和直观感受,历史资源,地域资源,网络资源,我们善用了。
        还有六下“外国文学名著” 主题单元,教材中节选了少数名著的精彩片段,我揣摩编者的意图不仅是赏析,更重要的是吸引阅读者,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好导读者。哪一部外国名著不是一部书,仅靠课文几页纸的摘录远远不够。外国名著导读,负责的老师一定会课内领进门,课外决不会完全放手放手学生“修行在自身”。很多老师可能要综合手头的资源,借助互联网,寻找、精选资源,吊起孩子的胃口,形成阅读期待,在厚读的行动中,吞进去,再咀嚼技法、技巧,积累感悟,萌发灵感,读写结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定时交流,及时反馈,可把控孩子们阅读方向,助推其阅读持续。互联网是时代的利器,“互联网+”读书犹如一把双刃剑。孩子阅读资源多元,途径多样,如果自由“散养”,可能误入歧途。读什么,亟需班级主导者的引领、把控,及时反馈、矫正,助推正能量的积极影响。“读书有选择”,“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都知读书有好处,但换言之,选错了阅读内容,就如吃错了药一样,伤害大矣。我校在课表中设置了专门课程,保障了定时交流和及时反馈。我们利用课表中的班队会进行好书推荐,有学校少先队的广播推荐,有各班教师推荐,有同伴推荐。比如教师推荐好书,可打开班班通,在教室内向孩子们推荐新课标阅读书目图文,引荐“亲近母语”、知名特级教师、人教社官网推介书目图文及导读等,还可把这些分享在班级群文件里,便于学生需要时查找,也让家长为孩子准备阅读资源的时候,就有了方向,有了参考,不至于盲目。同伴推荐好书,他们把自己读过的书向大家推荐,介绍作者,分享精彩片段或最感兴趣的情节,也可以推荐没读的而又最想读的书,说说这本书对自己吸引,引起同伴阅读欲望,目标就达成了。
        我们利用课表上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交流分享会,利用周五放学前的一周小结,展示班级微信群、QQ群、钉钉群里大家的阅读打卡,从分享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小视频,呈现孩子近期的阅读内容、阅读途径、阅读方式、最美阅读画面。孩子们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同伴;看到了自己在读的书,也看到了同伴在读的书;感觉自己阅读的速度、状态,也能感觉同伴阅读速度、状态……有心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还把这些分阶段制成“专题片”“微电影”,留给孩子永久珍藏。每一次反馈,都是对自己和同伴的欣赏,也是鞭策。每一次反馈,都是汲取别人的光辉,也在发奋和他们展开较量。
我们不仅周周有反馈,月月有交流,每个学期还有不少于一次的“登台”,比如班级读书会、一学期一届“我爱诵读”主题班队会、读书开放日等活动,全程录制留存。有的还借助班班通,平行班同时直播,有的借助网络平台,实时直播,只要登录,皆可参与,还可回看。我们相信好书的魅力,相信经典跨越历史、国度的价值,相信孩子的学习力、潜力,更相信他们的可塑性,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外驱力激发他们内驱力,有近景动机培养他们阅读的远景动机,尽教书人的一份责任,奉献我们的一片爱心。
        二、亲子共读——家校携手,创建书香家庭
        孩子爱上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更希望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阅读有相当一部分在家里进行。尤其实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庭亲子共读尤为重要。部编版新教材在低年级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曾解读过这里的“大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大人,以老师为主;也可以是家中的大人,以长辈为主,如爸爸、妈妈、祖父母等,还可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哥哥、姐姐或其他大人。有些地方,也可以是社区关心儿童教育机构的大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孩子阅读陪伴与引领,不论从哪个角度讲将,都不仅仅是学校老师一方面的事;家庭阅读陪伴已经提到课程中,列入教材,不可忽视。当我的孩子儿还睡在摇床里时候,虽然她还不会讲话,但我知道那是语言前期,坚持每天给她读书,给她接受语言的抚摸。随着她一天长大,渐渐地,我给她读书,变成了我陪她读书。再后来,她独立读她的书,我读我的书,我们茶余饭后、走路散步的时候交流各自心得感悟、观点辩论。从一开始我对她的牵引、识字帮扶、理解点拨,到内容梳理、复述,再到片段欣赏、观点、思想交流,再后来,是她广博的吸纳带着我走。坚持阅读,保持和长大的孩子交流,是亲情带着文化味的拥抱,是新生代牵拉着上一代,是我不想被时代甩开。
我在班上开展持续的读书活动,就是引领自家孩子阅读的延展。我曾对着家长说:“我怎样教育自家的孩子就怎样教育你们的孩子。我的孩子从小开启了阅读之旅,一路少不了我的陪伴。人世间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我有缘在你们孩子学习路上陪伴一程,我一样会陪伴他们阅读。我希望家长们也能够陪伴孩子孩子一起读书,持续亲子共读。”
        家长们问我怎样开展亲子共读,我说,相关的书目我推荐到班级群里,供你们选择。只要你识字,愿意和孩子一起读就行了。可选择家庭轻松的坐姿,可坐在书桌前,可坐在沙发上,可把孩子儿揽在怀里,甚至坐在半截被窝里都可以,我读,你听;你读,我听;互读互听;我说,你听;你说,我听;一起读,一起背,一起比划做动作……都可以。只要一起读起来,坚持下来,日复一日的读书、陪伴,一定有收益。
         “孩子,你听我读”,家长把孩子引进一个又一个奇幻的文学世界,并由此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随着孩子知识的增长和视野的拓展,渐渐培养其自主阅读,走向 “孩子,我陪着你读”。每个闲暇时牵起孩子的小手,喃喃地说一句:“孩子儿,我们读书吧”,通往这个世界的一扇又一扇门和窗便轻轻、悄悄为孩子启开。无所谓技巧,有的只是陪伴和坚守;无所谓厚薄,有的只是共享与欢乐。每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每一个安静祥和的夜晚,亲子共同打开阅读之门,只要陪伴,便会有点点滴滴的温暖、诗意和累积。毋庸置疑,量变聚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的飞跃。做了家长的人,你向孩子伸出的手,那就是指引孩子走向未来的方向。在这种成全中,孩子学会了观察,习惯于想象,自此踏上走向美好人生的新的征程。为什么不呢?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从事阅读引领实践多年,我想用我的努力给予家长们一些参考,一些触动。2018年,我带领一年级一个班的的孩子和家长,在学校录播教室分两场开展了班级读书会?亲子共读,其中第二场向平行班级同步分享。我选择的是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希望在亲子阅读中,大人和孩子儿都能感受:爱,需要表达; 爱,更需要行动!亲子共读,爱在行动!
       2019年,我带领三年级一个班和部分家长在学校录播教室阅读《一块钱买一个梦》,录制了阅读视频,分享到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同时参加2019安徽省图书馆榜样人物、阅读优秀课件比赛,获得芜湖市一等奖、省三等奖。用孩子账号登录平台,家长和孩子都可回看课堂实录,再读《一块钱买一个梦》电子版,以及阅读提示等。我希望大朋友、小朋友在阅读中都能感受:人,需要梦想;实现梦想,需要一步一步的实际行动!
        2020年春节前,我参与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和五年级一个班、部分家长、片区同仁一起阅读《团圆》。组织单位全程录制,作为教学资料留存、分享。课上,大家看、听、读、说、写、拥抱,热泪盈眶,从文本到生活,团圆即陪伴,珍惜团圆的时刻,在阅读中让团圆升华!
        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份责任。日复一日的“日有三诵”,一次次班级读书会,一次次推动,有一个点,到一个面,再到一个片,都是在尽一个母亲爱孩子的责任,尽一个课题组长、工作室主持人对团队引领的责任,尽一个教书人文化育人的责任。爱自家的孩子,爱班上的孩子,爱家乡的孩子。爱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