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物流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饶文斌
[导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饶文斌  518000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对供应链金融进行新的优化调整。一直以来,市场企业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信用风险,为了避免出现资金损失,银行会加大商业贷款审核力度,这样就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变窄。而金融物流业务运作模式的出现,使企业的融资渠道明显拓宽,在保证商品顺利流通的同时,盘活了企业间物流供给金融链,产品可以变成资金进行流通,让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本文对金融物流进行了简析,并对金融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金融物流存在的运作风险及几点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金融物流;运转模式;风险控制;融资企业;物流企业
        金融物流的出现,是为了应对第三方物流领域出现的复杂业务而出现的,不仅要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同时,也要展现强大的金融领域服务能力。金融机构向融资企业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并且,融资企业客户需要用具有金融机构认可资质的相应动产或者凭证作为担保物,然后,再结合物流行业进行相关的业务运作。但金融物流并不是绝对零风险的,在实际运作时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在金融物流中,运作模式是关键环节,只有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才能使金融物流更好的进行发展。
        一、金融物流简析
        从概念的角度来看,金融物流是将金融业务和物流业务进行融合的一项综合业务,它是一种物流服务的新模式,受到物流业快速发展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在金融物流领域下的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共同参与,实现为物流行业提供一系列金融业务的迫切需求。通过物流企业、金融企业以及融资客户的多方参与,可以实现多方经济共赢的基本目标。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运营资本,提升企业的业务水平和产值;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能够在通过商业贷款方式获取经济效益,完成金融服务业务的同时,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收益并有效降低信贷危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1]。
       二、金融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一)订单融资运作模式
       在实际的物流供应链中,买卖双方经常会出现“铺货”销售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未按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进行销售.买家凭借个人的良好信誉,在卖方处只提交了订单而未进行付款就获得了相应商品,卖家只受到了买方处提供的交易订单而并未获得相应商品的全部交易款。虽然,这种销售模式是买卖双方所认可的,但在实际交易阶段很容易出现供应链资金链断裂,导致交易受阻或者企业面临财务危机。为了确保物流链中的资金链充足,金融机构推出了订单融资产品。
       产品供给商(卖家)用产品订购商(买家)的订单作为商业信贷担保,然后向金融机构申请相应额度的商业贷款.金融机构再通过物流企业对订单的真实性和价值性进行评估,然后再与金融机构确定贷款额度,最终为供给商企业开设销售结算账户,同时,供给商企业需要与银行金融机构签订相关融资信誉风险担保合同。物流企业承担产品供给商的物流运输服务,保证商品可以顺利到达订购商手中。当产品订购商收到全部货物后,需要将剩余货款立即支付到产品供给商的银行账户,然后银行会扣除相应的货款贷款利息,剩余的货款返还给产品供给商。也有部分采取“现销售、后结款”的模式,但需要确保订购商可以及时将货款打入供给商在银行开设的销售结算账户。
       (二)存货融资运作模式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收益。对于产品供给商来说,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是增加合作企业的产品订单金额:而对于产品订购商来说,如何控制产品的采购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因此,不少产品供给商会采取“大订单、大客户”优先原则,用最低的产品价格、最快的运输方式进行服务;而部分产品订购商为了成为“大客户”享受各类红利政策,会在实际销售能力的基础上盲目加大产品订购量,这样就直接导致在后期销售阶段出现“销售困难、回款困难、库存积压量过大、资金链断裂等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买卖双方的这一问题,金融机构出台了存货融资产品。
       产品订购商用存货作为质物向金融机构申请商业贷款,产品供给商将抵押的存货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代管理.金融机构再委托物流企业对质押存货进行全面的价格浮动分析、法律风险等方面的评估,从而与金融机构决定出准确、合理的融资企业贷款额度。产品订购商在交付货款后,供给商已经具备比较充足的财务资金,这时可以申请抵押物回收。当还清全部银行商业贷款后,可以顺利收回抵押物,三方完成该产品这次存货融资运作。



      (三)线上平台运作模式
       这种金融物流运作模式可以让买卖双方不进行面对面交流,只需要根据线上平台的交易管理模式进行即可,双方不再受困资金问题和物流运输问题的影响。通过第三方银行机构和平台提供的物流企业,实现物资和资金的交易流通,降低了在金融物流运作过程中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而且,还显著提升了金融物流运作阶段的各类信息统一性。
       买卖双方在线上平台完成交易,买方将购买商品时产生的所有费用交给银行机构,银行在确认款项到账后,将进账凭证交给卖方并将收货凭证交给买方,卖方再将商品交给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进行商品转运。当商品到达买方手中后需要确认收货,当确认商品基本属性无误并收货后,平台会立即将信息传递给银行,银行会将货款交给卖方,这样便完成了商品全部交易。如果买方在收到商品后,需要进行退货或换货处理,买家只需要向卖家申请并将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即可,届时银行会自动完成货款延期交付。在商品运抵卖家并确认商品无误后,银行会在第一时间根据退款凭证将货款资金退还给买方[2]。
        三、金融物流存在的运作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探析
       (一)市场波动风险和企业运营风险
        市场波动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于企业商品的价值并不足够了解,这样就无法做到提前预知物流企业库存质物的价格波动情况,一旦库存质物由于市场出现相关价格波动因素,就会直接导致商品的实际市场价出现较大波动,进而直接影响到银行方面的汇率受到影响,银行很容易受到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存在价格波动风险,会影响到融资企业的经营质量,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会出现较大资产损失甚至是破产风险,从而导致金融物流运作模式面临较大风险。
       针对这一运作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首先,银行需要对质押物的市场价格风险以及未来偿还风险进行控制,可以采取风险对冲的方式进行应对;对于融资企业可能会面临经营风险的这一现实情况,银行可以为了避免融资企业出现无力还债或信用风险而采取第三方介入评估的方式,对融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还可以采取保证融资企业还款能力的方式来实现风险控制,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物流供应链中,存在比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风险,简单来说,融资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也与第三方运输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例如,银行对融资企业的经营情况、信用情况、发展情况和还债能力不够了解,这样就存在比较严重的经济风险。对于银行、融资企业和运输企业来说,各方都占据比较关键的信息,但又存在明显的信息短板。以银行为例,银行掌握着资金,决定着是否给企业提供贷款,但又想通过商业贷款扩大经济收益;以融资企业为例,其掌握着自身经营实际情况以及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的相关信息,但又迫切希望得到银行贷款。而第三方运输企业希望通过在银行也融资企业中扩大业务量,来提升企业经济收益。但同时运输企业又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在金融物流中,银行和融资企业都离不开运输企业的支撑[3]。
       要想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三方必须要加强信息交流,确定尽可能相同的目标。如果站在行业领域的运作目标角度来看,物流企业与银行处于同一行业领域,两者存在共同发展目标,因此二者可以共同对融资企业进行监管,避免融资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三)法律风险
        在金融物流中,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即便出具再全面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法律风险依旧无法彻底根除。一旦出现违约行为,就会导致法律风险的出现。为了降低法律风险带来的损失,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尤其针对金融物流这一新模式,要尽快健全监管政策;其次,银行需要与物流企业进行高度融合,这样可以加强对融资企业的监管力度和质量,这样能够避免融资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对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信息的获取质量。
        从整体上来看,在金融物流中涉及到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融资企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物流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扮演客户角色的融资企业由于其复杂性特征,从全局来看是比较难进行零风险监管的,因此,为了确保金融资金的运作合理性和安全性,出现了诸多类型的运作模式。随着新型运作模式的不断出现,金融物流运作风险也随之出现。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对运作模式的分析,做好相关风险研究,确保金融物流可以切实助力市场经济发展,使金融物流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利强.金融物流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J].市场周刊,2019(09):139-140.
[2]储昱.“互联网+”下物流金融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9(09):169-170.
[3]于鹏,王西.绿色金融物流:物流金融发展的新视角[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4):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