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邓小娟
[导读]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浅层次学习或单纯的记忆与模仿,需要加强深度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提高。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邓小娟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浅层次学习或单纯的记忆与模仿,需要加强深度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提高。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批判地学习新知识,并将其与原有知识相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知识的联结和迁移运用。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深度理解知识,并获得经验、思想,结构性认知数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获得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目前如何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特征分析
      通常深度学习具有如下特征。(1)内省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环节能保持辩证与理性的思维,对教学中所经历的活动、事、人进行有根据的评判,主动评价、批判、质疑学习过程和所学知识,从而对学习本质有深入的理解。(2)结构性:指的是在深度学习环节,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知识是以事物间的关系为依据,形成有序排列和组织的整体结构,强调学生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节点”与本质,形成结构性知识[1]。(3)体验性:指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围绕相关的学习主题进行学习,通过意志、认知、动机、情感的参与,形成丰富且真实的体验。(4)迁移性;指的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准和必然结果,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迁移性环节深入问题的本质,不再被“形式”所束缚,达到自主学习和迁移学习的目的.(5)深刻性: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度理解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来理性、清晰地认知某类问题,并获得相关经验、思想,赋予学习主题的意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话语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深刻性要求学生注重“点”的逐步深入,而不是“面”的广泛涉猎。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意义及策略
      1.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思维的品质。思维可分为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其中低阶思维表现为理解、记忆、应用,对应浅层学习方式,而浅层学习基本是采用孤立或封闭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浅层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创新、反思、批判,难以将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加以发挥。高阶思维表现为评价、创造、分析,对应深度学习方式,而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求解、归纳、概括等学习活动来判断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能获得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如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第二,有利于数学学习意义的构建。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实质上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丰富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对于浅层学习来说,学生获取的数学知识具有孤立性、片段性、点状性的特征,面对新的变化与问题无能为力,而深度学习能让学生立足自身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基础,对新接收的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加工、选择、处理,实现知识的内化及迁移。
      第三,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更深层次的规律加以理解,借助合理迁移、争辩质疑、信息联结、独立思考等方式获得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2.策略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心理、学习目标、学习经验为依据,与学生沟通设计教学主线,涉及教学重难点,触及教学本质,以探究为主。情境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具体而言,问题是以情境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指向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等的发展及发生过程,对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学习的走向加以引导,实现学习目标。可以说,设计的问题要能保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以及课堂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为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①怎样说明0.01是0.1的1/10?0.1是0.01的10倍?②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知道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1位时,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那你能解释说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2位、3位时,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吗?③为何小数大小会随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为什么是10倍、100倍…的关系呢/然后教师可以设置“小数点搬家”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搬家”的动态过程中感知小数大小变化与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关系,并鼓励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学习,激活思维,逐步深入分析、探究和解答问题,深化理解规律,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注重实践操作。动手操作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强化有积极的意义,其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或实物操作等活动,能直观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魅力,获得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潜能的发展,为后续的探究及学习打好基础。
      以“圆柱的体积”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圆柱体的茶杯,对其相关数据进行测量:①它在桌面上占据的面积有多大?②放倒并滚动两圈,它压过桌面的面积是多少?③若盛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④你能用它对一个小石子的体积进行测量计算吗?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讨论,得到如下结论:在茶杯中放入小石子,茶杯中的水面会升高,升高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子的体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串联圆柱体的相关知识,如侧面积、底面积、容积等知识点,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新知识,获得实践研究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深刻认知数学价值,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强化习题拓展。拓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活化拓展技能、深化理解知识、发展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对练习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进行关注。如教师在讲解开放式的问题时,大多是提供一个思考性问题或假设某种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用高阶思维组织答案。深度学习强调多维思辨,让学生根据开放性的问题据理力争、各抒己见,进而挖掘潜能、激发兴趣,在思辨中发散思维、重组思维,发展各种思维能力。
      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巩固拓展练习:某班有56名学生,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购买单价为12元的书,书店对购买60本及以上者给予八折优惠,你能说出几种购书方案,哪种方案最为合算?学生在解题中提供了多种方案,如:①學生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6×12=672(元);②班级统一购60本书,全班共付:60×80%×12=576(元),多购4本书的同时,少花96元;③多买4本再按原价卖出,全班共付:60×80%×12-12×4=528(元);④多买4本按照八折转卖,全班共付:60×80%×12-12×80%×4=537.6(元)。比较这些方案发现,方案③最为合算。
        结语
      总之,深度学习是一种新颖高效的学习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把握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恰当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实践操作,强化习题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数学核心素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晓佩.谈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0):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