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研究 秦世蓉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秦世蓉
[导读] 生物课程教学中,建构符合课程要求的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川省广汉市金雁中学  秦世蓉

【摘要】生物课程教学中,建构符合课程要求的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中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清晰理解和熟练掌握。高中生物知识点零碎繁琐,不注重方法的死记硬背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就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模型建构的优势、现状、意义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型建构;实施建议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模型建构过程中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生物模型建构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教学模型建构优势分析
       (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生物教学模型的构建下,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跳出固定的学习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课堂实验,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这样的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中生物知识互相独立,也相互联系。对高中生而言,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众多,甚至会出现混淆,因此可以将模型建构的过程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同时也能发散学生思维去构建合理模型,因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与小组的合作探究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模型建构的过程不是全盘照收,而是“因地制宜”地选择书中能够进行模型建构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相信在教师一次次的进行模型建构的实践中,在课后的不断总结反思中,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现状
      然而,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高考的选拔性性质,教师往往不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是单纯地去讲授课程特定内容,缺乏对模型建构教学的深入研究也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从客观条件上来讲,现在仍然有许多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没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没有先进的教学模具,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限,纸上谈兵式的教学,不能给学生很好地解释相关理论。这样会导致高中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不具备模型建构的思维也就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更不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导致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三、生物模型在提高学习能力方面的意义
        (一)模型构建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
      高中生物课程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分子与细胞,奇妙的细胞分裂过程,那么如何将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可观可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可喜的是,生物模型的构建,给予了在迷茫探索道路上的教师一盏明灯,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的时候,教师可以摈弃课本枯燥的讲解,进而采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相关模型,相信在教师拿着模型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学生就开始了对接下来一堂课的期待,他们的注意力会变得格外集中。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抛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汲取其他同学的建议,对模型进行再次改进,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与同学分享心得体会,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二)模型构建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一个高中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会让他受益终生。因此,生物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这也是生物学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模型的建构实际是一个系统的指南针,它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可以将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进一步的整合,最后建立模型,完成创新过程。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模型构建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师对教材本身的深入探索。只有对课本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够加灵活地运用模型构建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深挖教材中可以运用建模教学的内容,分析和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模型构建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传输知识,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沟通,这样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四、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实施建议
      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也就不能够形成建模的意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引导,把建模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中。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在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仅是高中教师,初中教师也应该有这样建构教学的思想,为学生将来步入高中学校的大门打下夯实的基础。
      学生学习本身是一个允许犯错的过程,对学生建立的任何一种模型,教师都不能轻易否定,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然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建模中,对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指导改正,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只有让学生一次次主动探索,才能享受建模带给他们的益处。
      有的教师直接照搬模具讲授新课,这样的课堂仍然以教师作为主体,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诚然,对于好的模型建构教学可以借鉴,但是完全照抄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讲授模型的基本建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开展建模教学初期,会让许多教师感到不适应,它打乱了教材中原有的内容顺序,而让学生真正透彻理解模型建构方法,拥有建模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开展建模教学时,应该注意把握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将建模教学与课堂教学巧妙融合,引导学生自主根据知识内容,在大脑里构建理想模型,教师也要提供相应的有效指导,再不断实践,不断修改完善,这样就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生物学科是一个神奇的学科,它与生活紧密关联,与生命息息相关,通过建构模型这样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及规律,感悟生命本身的魅力。模型建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真正希望的是,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热爱生命,感悟生命,甚至在未来探索生命,成为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高敏.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的校本化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6)
[2]朱小红.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的研究与应用——以减数分裂为例[J].考试周刊,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