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卢光环
[导读] 为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基于新时代教育要求,主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新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约束,提升高中生物整体教学水平。

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  卢光环

摘要:为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基于新时代教育要求,主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新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约束,提升高中生物整体教学水平。文章就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简单地分析与研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为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提高生物课程整体教学水平,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创新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创新时,教师需打破教学常规,围绕学生生物学习情况,构建多样化教学路径。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并对生物教学策略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才能为后续教学增质提供重要支持。
        1.创设情境,渗透生命观念
        建立生命观念是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途径,也是生物核心素养的主要维度之一。而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不可预知、复杂、多元化的现实社会生活情境时,综合调动个人的价值观、科学观、知识、方法、技能等,解决处理问题透露出的个人品格和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多元而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渗透生命观念,使学生用生命观念认识世界、理解自然、解释科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在《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播放电影片段《父与子》,创设了问题情境:认真观察陈佩斯父子的长相,两个人的模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是为什么?联系自身,你与父母的相貌是否相同?能否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性状受遗传影响,但也会发生变异,引起变异的原因可能有内因也有环境的影响。教师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片段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适时引入变异的概念及类型。在学生理解变异概念及类型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渗透这样的思想观点: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生命在应对内外环境选择的基因适应,也是生物进化的必然要求。
        2.设疑启思,培养理性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课堂中设疑启思,有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实际运用,从教材问题走向科学探究,自主发现并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生物问题,针对高中生物范围内特定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交流与讨论,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养成。在《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镰刀型贫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的红细胞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提出问题:请根据资料利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有关知识,分析完成镰刀型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镰刀型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并讨论其能否遗传?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明确:红细胞形态不同是因为血红蛋白质分子不同,而血红蛋白不同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也不同,而氨基酸的种类是由密码子决定的,密码子的排列由DNA分子决定。至此,教师顺势设疑:基因结构为什么会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形成发散性思维,发现规律;除了基因突变之外,基因重组也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基因突变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



        3.建构模型,体验科学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建构模型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建构模型活动,学会归纳与演绎,进行观察或实验,深入理解生物概念的本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建构模型等方式,积极运用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在《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模拟基因突变实验,对剪辑替换、剪辑的缺失和增添等建构实验模型,学生从模型中学会了从分子水平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与内因,顺其自然便能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这时,教师听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运用图示形式表示基因重组的原因,提高自身的作图和识图能力。当然,生物课堂上的建模形式并不拘泥于某一类型,比如:基因突变与基因变异的比较,学习可以通过表格,从变异的本质、发生时期、发生原因、意义等角度写出二者的异同点,这样对基因突变与基因变异的异同便可了然于胸。
        4.深化巩固,注重科学应用
      高中生物的学习偏于理性而细微,若不联系实际运用,学生很容易陷入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则是注重科学应用与理论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知识的深化巩固中领会生物概念,感悟生物科学的探究本质,通过生物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逐渐增强自身的科学探究热情与社会责任意识。为了突出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深耕课堂教学实践,力求实现核心素养内涵与学科逻辑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探究生物学规律,体会或感悟生物学思想方法。在《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中,教师列举太空育种等生活案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基因突变有没有价值?基因突变能否产生新基因?新基因的产生对生物生存有意义吗?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个个体留存下来?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有何意义?学生结合实例思考并深化巩固所学,加深对基因突变意义的理解: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在这一巩固深化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结果,而是提供丰富的事实性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提取学科信息,从中有效联系教材的主要概念,思考并探讨问题。当然,深化巩固的作用不仅仅是推动生物学习的实际运用,也可以优化课堂,使其更为高效。通过检测与巩固,教师发现适当调整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设计,引导先联系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学习基因重组概念,然后将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列表格进行比较,课堂效果会更好。
        总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综合考虑核心素养与应试要求的统一,要从学生、教材、课堂的角度研究与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落实核心素养放置在真实的情境(即课堂)中,更具体些便是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生物课堂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关键必备的能力与品格。
参考文献:
[1]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3(03):71-73
[2]沈丽萍.高中生物探究技能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20(03):32-35
[3]尹佳.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点滴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7.25(06):5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