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芝因何遭遣

发表时间:2020/9/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5月   作者:彭德龙
[导读] 封建礼法以“不情”为伦纪,多见对于人世间最美最真挚爱情的扼杀。解析《孔雀东南飞》中之兰芝遭遣主题或可揭示文本此种深刻内蕴。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彭德龙 400800

摘要:封建礼法以“不情”为伦纪,多见对于人世间最美最真挚爱情的扼杀。解析《孔雀东南飞》中之兰芝遭遣主题或可揭示文本此种深刻内蕴。
关键词: 刘兰芝 遭遣  意蕴                            
        现行人教版必修二教材诗歌单元中收录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首叙事诗——南北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其主旨在于通过对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深刻有力地揭露封建礼教及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歌颂刘、焦二人的抗争和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讲学此诗,往往令人为之击节,为之痛惜,为之慨叹,并于此中诱发出一个永远值得咀嚼的话题:兰芝因何遭遣?对此,笔者引领学子紧扣诗文,探微发源,归结出如下种种看法,今录于此,以求方家指正。
        其一、兰芝因才而遭遣。
        原诗中,一是通过兰芝自述,再是通过刘母表白,言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读书”。可以确知,刘兰芝真是一位知书达理,胜任家务的杰出女子。事实也正是如此,兰芝在焦家凡事有礼有节,更有主见,她“昼夜勤作息”、“日日断五匹”,在焦母百般刁难的情况下,清醒地预见到丈夫的软弱和自己凄惨的结局,但她采取主动“请求自遣”——从焦母角度而言,此举恐怕更是“挑战”也是“严正宣言”,势将婆媳双方矛盾推向深渊,终难和缓——在拜别焦母时,既义正辞严,据理力争,又守节守礼“念母劳家里”,孝心可表;与小姑道别时,更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知书达礼、孝悌俱全。但恰恰因为这样,导致了其悲剧性结局。因为在封建社会里,虽然强调女子的“德、容、言、工”,但更深入人心的却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兰芝有才,性情刚毅,故自有见识,特立独行,终不肯向礼教、家长制屈服,所以为焦母所不喜,觅借口找机会休她自不在话下。故焦母所言“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显然是个难以成立的藉口,关键在于兰芝有其独立见识,敢于自作主张,有损焦母的家长尊严。
        其二、兰芝因情而遭遣。
         刘兰芝嫁与焦仲卿,二人感情可谓至深,以仲卿之言可资证明“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娶得兰芝为幸事,可见其真爱之心;“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足见其不渝之情;二人生前自喻为磐石、蒲苇,死后更是身化鸳鸯,其真情挚爱感天动地自不待言。正因为如此,从焦母角度看,其一,仲卿“敢助妇语”,即有损焦母作为家长的无上尊严;其二,仲卿切切以兰芝为念,夫妻情甚于母子情,置寡母于次要,实不可忍。故而焦母迁怒兰芝,借故遣之即在情理之中。言之于此,忽忆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有言“恋子情结”,借而分析可知,焦母丧夫守寡,一切希望与情爱皆寄托于仲卿身上,此母子之爱已衍化为带占有性质的爱,自不容他人分得一杯羹去。兰芝不知其趣,从爱上可谓要全部夺走仲卿(仲卿敢殉情而死便是明证),如此则置焦母于何地?焦母不堪忍受,自要借故刁难,休除兰芝了。
        其三、兰芝无子而遭遣。
        封建礼法观念至今尤有余泽,譬如民间常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者,往往为世人所唾弃,无后之人自然难有立锥处世之地。古代还有所谓“七出”、"七去"的规例,讲的是男子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仪礼?丧服》讲"出妻之子为母"。贾公彦疏中说"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又《大戴礼记?本命》中也有圈注:"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


"种种规定都有“无子”之罪罚,并且从焦母看,“不顺父母”(即使实情完全相反)也是“休而出之”的罪责之一了。而从有无孩子的角度分析,兰芝自嫁仲卿至被遣前止,已届三年之多,虽则因为仲卿为府吏,两人“相见常日稀”,但无子无女总是事实——否则,种种言语与流连一定会依人情之常而有“怜子”之痛叹和嘱托的(小姑都在祈嘱之列,若有孩子则必居其上……)。古人不像今人而有计划生育之事,养儿育女成群最是平常,但焦刘夫妇“共事二三年”而无子嗣,在世人眼中,总要以“无后”视之,更会冠以“不孝”之骂名,焦母言及休兰芝原因,虽未明确言明,但细细思量体察之,从焦母角度既在痛恨兰芝未能生育,更要谨防“家丑”之外扬,所以吵骂声中自然极力避讳。
        其四、兰芝太矮而遭遣。
        诗中的兰芝形象,不可谓不美。“……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活脱脱一个美人胚子,即如后文县令、太守纷纷派媒人说亲,足见兰芝大有美名,非一般平庸女子可比。即如焦母尤为看重“窈窕艳城郭” 的东家贤女 “秦罗敷”亦绝对不遑多让。如此美丽而有才情的女子被婆母所休,除上述三点理由外,还有一点可说——即刘兰芝太矮!何由得知?且看诗中兰芝自诉:“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前面已作分析,兰芝到焦家至多不过三年,焦仲卿也说“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那么,时间一定不长。兰芝初到焦家时,小姑才开始扶床学步,婴孩而已,能有多高?三年之后,小姑亦不过一孩童,能有多长?却与兰芝一般高了,足见兰芝身材极为矮小.倘若焦家一家皆身量高大,今有此侏儒一般人物,焦母看着打眼,便会寻其千般万种不是来,一休了之,落得眼底清静。
        其五、兰芝位卑而遭遣。
        世人看重门第,论及婚姻即言“门当户对”,《孔雀东南飞》亦未能免。兰芝自诉云“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诗中至少告诉我们两点:一是刘兰芝出身农村,与官宦之家焦家“门不当户不对”;再是刘家当初接受了焦家不少的钱财——这会不会令焦母此后每念及此便忿忿不平,拿兰芝出气进而力主休之?焦母亦对仲卿有言:“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语,贵贱情何薄!”显见其耿耿于怀于门第贵贱,容不下地位卑贱的刘兰芝。封建礼法以“不情”为伦纪,在此,即扼杀了人世间最美的爱情。
        然而,行文至此,似乎又出现了几处矛盾:一是既言封建礼教,而礼教规定“女子从一而终”,兰芝返家,为何县令、太守还会遣媒来?二是太守媒人说兰芝是“承籍有宦官”,这岂不是与前文分析兰芝地位卑下相左?三是焦母既然耿耿于怀于门第贵贱之别,为何当初要成就焦、刘两人婚事?于首者而言,严格的封建礼法是在宋代理学中规定下来的,此前对“女子从一而终”、“一女不事二夫”大概要求并不特别严格;再者,兰芝毕竟是被休回家,声誉可谓不佳,但县令、太守积极促成婚姻,令人疑心,会不会是县令公子,太守少爷本身的问题,非痴即傻,难配佳偶,故只得求其次而来求婚?于次者而言,因是媒人口实,大概只在促成婚姻而从中渔利,信口雌黄不足为据。或者从艺术表现手段的角度看,太守、县令求婚内容,旨在突出兰芝之不俗,更增加其被遣,遭受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的悲剧性色彩,其内容本身的可信度却可略过不提。从第三处矛盾情况看,或许当初促成婚配的是焦老太爷或焦父之类的家庭主导人物,从行文看,此时这些男性当家者当已作古,而焦仲卿性情柔弱,一切唯母是听,焦母便成了焦家至高无上的主宰了。
        综上五点,提要钩玄,概括分析了诗文本身的意蕴,初步解析了刘兰芝遭遣的原因,这是笔者教学中审读《孔雀东南飞》的一孔之见,但愿抛砖能引玉,这一孔之见或者能诱发后来学子的许多精微见解,便是笔者草拟此文所获的最大欣慰了。
彭德龙: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语文骨干教师,重庆市语文名师,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领航名师”,高评委专家库成员,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专业技术优秀人才……高中从教28年,奉行大语文学习观,多践行课程德育渗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