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四川省 阆中市凌家坝小学校
内容摘要:小学低段的看图写话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看图写话教学训练是后期语文教学的基石,如何指导学生识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内容,明白图画表达的意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后能够清楚、完整地表达出图画的内容。
关键词:指导看图 培养能力 观察能力 整体把握 理清顺序
正文: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深入推进,但大部分教师仍把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生字词学习上,忽视了说话、写话训练。学生认识一大堆生字、生词,也能对词语进行造句,但却不能将所学的字词、句子组合成一段通顺的话。当学生在中年级接触作文,要求写出成篇的文章时,便就成了拿起笔不知从何下手,完整通顺的写好一句话都成了难题。因此,训练学生看图识意、说话、写话就成了中高年级学生写作的基础,也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有趣、生动的图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实际特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画为写话的素材,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内容,明白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再充分发挥想象力,最后能够清楚、完整地写出图画上所要表达的内容,就是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主要教学目标。
一、明确看图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在观察图画时往往抓不住要点,往往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场景所吸引,或者先入为主,漫无目的,毫无顺序地观察。综上所述,这就更需要教师要好好对学生识图进行有效引导,教给学生观察的具体方法,把握看图写话中,识图的规律和步骤。低年级的看图写话素材往往不会脱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元素。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图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是写话前期准备中的重要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在学生识图引导中循循善诱,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和积极性,学生才会对写话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句子。在一二年级的课本中,有着很多富有儿童特点的插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指导学生看图,并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的技巧。教师常规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弄准识图类型,建立基本框架。
教师要认真分析一二年级语文看图写话中题型的类型,分步开展教学。通常情况下,看图写话一般包括单图写话和多图写话两类。对于单图的写话,每次训练都要让学生抓住识图的要素: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心情如何等,一定要弄清图意及这幅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样从总体上对图画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对于多图写话教学,也要按单图写话的要素进行识图,弄清逻辑关系,突出主题。
2.识图顺序要明晰
指导学生观察识图一定要有顺序。常规的识图观察顺序常常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中间到两边,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总体的印象,再抓住对细节的观察,最后再回到整体画面。这样识图既不枯燥,学生也有了条理性了,更不会出现“老虎啃天——无从下口”的事情了。
3.突出细节的观察和描写
小学生在识图观察时,往往只有整体的感知,而缺乏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而从小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对于今后提高写作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教会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的细节,将自己融入到图中人物,切身体会图中的人物可能会说什么,有没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细节决定一切”,这话在看图写话中也得到真实的体现。
如在训练学生观察图画《不要摘花》时,就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力,特别是图中小女孩的手回缩这一细节,培养学生想一想,这里妈妈说了些什么,小女孩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自然地就将图中的深意体现了出现。
二、深挖图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看图写话中,看是基础,“想”则是写话的灵魂。脱离了想象,写出来的文字就干瘪无味了。“想”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联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该怎样去回答;二是想象。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了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精准的提问则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最有效的手段。如可以从图中观察人物表情,从表情中想一想他(她)心情如何,猜猜他(她)会怎么说,怎么做?……通过丰富的联想,就能让学生把观察的静止画面变得活起来,让写话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另外,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外的内容,如人物的语言对话,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拓展思维,想得更多,想得更深。
面对图画,每一个孩子理解都不一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想的过程中,千万不能随便否定、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有时候所想象的东西是比较夸张和不合逻辑的,这时千万不能一句“不对!”就将其否决。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一句不经意,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凡是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的理解和看法都不敢说出来,思维也就由此受到禁锢。所以老师应该珍惜每一个学生的想象世界,多用鼓励的语言评价他们所想的,同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的想象世界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科学。
三、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个性句子是作文教学指导中的关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低年级学段的写作要求是写话,这是为中高年级的写作做铺垫的。而一段话,其实是由好几个句子连成的。因此,让学生学会写好一句话就又成了作文的基础了。特别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造句练习与情景写话练习之间的衔接。
4.注重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培养。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的难点,开始接触时,学生常常无法下笔,所以看图写话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更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尝试,充分发挥想象力。往往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不”字,可能就会让学生丧失信心。看图写话作文指导往往需要贯穿到每节课教学中,通过一张张小图片或图片组,从简单的一两句话到三四句话的训练,直至写出一段通顺完整的话。每次选择的图片,都要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关于学校生活的,关于家庭生活的,学生看到图的时候已经很有表达的欲望。
5.注重学生的评价和沟通引导。
每次看图写话过后,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针对性,对写话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个性问题挑选几篇作为重点交流的文章,或好或坏,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语言贴切,态度和蔼,指导性具体化,促使提高。另外,因材施教,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褒贬有佳。如学困生的习作要多表扬、多鼓励。只要能写出一句或两句通顺的话就应适应的表扬;而优生在写通顺的基础上则要进行具体化、个性化上给予要求。在评价中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多样性,变化性。当学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图画,并且讲述优美生动时,作为教师不仅要评价他说得好,更要说清楚他好在哪里:“你写得太好啦,仿佛也把老师带进了你描述的画面中!”这样的评价语言,促进了他的下一次习作。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满足感和喜悦感,学生才会对“看图写话”产生兴趣,才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地说写为主动地说写,才能乐于把心中的想法用充满活力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一来,“看图写话”的训练,对学生来讲是水到渠成之事,我们的教学也自然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廖文娟.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