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支玲玲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情境教学法越来越被教育者
        支玲玲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镇第二小学,32561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情境教学法越来越被教育者们熟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着非常多的优势,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学习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这两方面入手,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但在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和改善。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与其他的学科一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好科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生物、物理、化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就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完善。
        从学校方面来看,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门基础的课程,但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中,科学并不是一门必考的科目,因此导致学校对科学的重视程度较低,投入的关注度也微乎其微。进而也导致教师、家长、学生都不重视这门科目。其次,科学教学需要配备一定的器材,但器材更新的速度滞后于教材更新的速度,从而出现设备与教学不同步的情况,这也给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的科学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因没有独立的科学教育专业,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科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学习,再加上科学学科的内容庞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容易遇各种问题,很难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教学质量和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其次,科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教师灵活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但很多教师仍保留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无趣,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生活是科学的来源和基础,很多科学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有这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将生活和科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科学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的用途和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非常有必要。
        例如,在教学“磁铁能吸引什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们展示了把钢珠粘到纸上的实验,由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笔者为学生解谜,不是纸吸引住了小钢珠,而是磁铁吸住了小钢珠。通过这个小实验,笔者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磁铁,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磁铁呢?”学生们给出了很多答案,如“门吸、吸尘器、冰箱的门、电饭锅”等。笔者接着引导“生活中的磁铁真是无处不在呀!那你们见过磁铁有哪些形状呢?”之后笔者展示了各种形状的磁铁实物图片,请学生们猜测磁铁的名称,如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槽形磁铁、环形磁铁等。

然后笔者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有这么多的形状,它究竟能吸引什么呢?”笔者继续出示各种各样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验材料,如铁钉、回形针、啤酒瓶盖、铜针、小石头、铝片、木片、硬币等。笔者将这些材料分给各小组,请学生们去记录那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将这些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物品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意识。
        2.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著名教育家列斯加夫特曾经提出:“我们应该利用游戏,为了教会儿童掌握自己动作的本领。”由此可见,游戏是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又因为小学生通常都比较活跃,对于游戏基本没有抵抗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例如,在教学“给动物分类”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们设计了“给动物分类”的游戏。首先,笔者依次展示了动物的卡片,提出“这些动物你们认识吗?请说出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明该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其次笔者引导学生们给这些动物卡片进行编号,如蝴蝶的卡片上标1;蚂蚁的卡片上标2;小狗的卡片上标3;金鱼的卡片上标4;喜鹊的卡片上标5;老虎的卡片上标6……接着笔者将提前准备好的相同的一组卡片分给学生们,并请学生们参考屏幕上的提示统一给动物分类。之后笔者提出,要想给动物分类,一定要确定分类标准,且每次分类都只有一个标准,如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脚,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有没有脚”来分类。最后笔者还请学生们提出了他们的分类依据,并根据他们的依据来进行游戏。如此一来,学生们有了充分的参与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创设动画情境,辅助学生理解
        从科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其知识范围比较广,设置自然现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象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很多现象和事物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鉴于此,我们科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创造集声音、图片、文本等于一体的动画情境,从而辅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冰融化了》这部分内容主要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冰的融化,笔者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为主题的视频,由此提出“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条件下就融化成水了呢?”通过动画视频,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其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冰雪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其次,笔者引导学生们验证猜想,即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周围空气的温度有没有影响呢?之后笔者又给学生们观看了贵州雪灾的视频,进而提出“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吗?”通过动画视频将学生拉近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快冰的融化需要提供更多热量的道理。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得小学科学课堂迸发出蓬勃的生机。由此出发,我们教师一定要掌握情境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为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发展而不懈努力。在今后的科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将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策略做进一步探究,以促进笔者个人科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明光.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0.
        [2]刘晶淼.情境教学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18-0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