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云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 江苏省 泰州市 225599
摘要:青少年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综合化的发展,在初中阶段教师不仅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还应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应该“唯分数论”,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成绩,而疏于关注学生的品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的性质比较特殊,既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重在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载体,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关于构建优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探索的这一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教学;教学问题;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写作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自发性,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实践活动以及结合社会时政新闻,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成因
(一)学生学习方面:
在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但是这门课程比较注重理论,也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化,课程难免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它或许不及理科学科具有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但是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一些学生对其兴趣不高,认为都是需要背诵的概念,而没能真正体会。
(二)教师教学方面:
而在教师教学方面,部分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学过于刻板化,注重形式大于内容,只是呈现了课本教材需要的元素,但对于学生的理解教学并不到位,或者只是一人自言自语式的讲解,未能与学生进行更高效的课堂互动,教师没有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欲望,学生就很难进行主动的学习,难以主动的去分析当今社会的现实,一个人需要的基本道德以及课文中出现的基础法律知识。因此,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是任务性的被动学习,这也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所在。
二、构建优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真体会概念。
为了将课堂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的更紧密,教师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中发现与课堂的关联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设备来开展视听结合的影音化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嗯一些图片视频,在图片中展现的就是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在视频中播放的就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以及新闻报道中的故事。道德品质有教师要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构建声色结合的课堂来激发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习的更愉快,从而认真的体会概念。
例如,在讲解《少年的担当》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开展了信息数字化的生动课堂。
我运用多媒来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比如青春活力的学生照片,一些来自学生的社会活动,为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的青春电影片段,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采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融合的新方法,合理且高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兴趣。
(二)开展丰富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性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为此,初中教师应该开展丰富的实践性活动,优化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社区、进校园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存在的意义,还可以展开“法律知识大讲堂”、“精读书房”、“思想品德教育课”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应了课本中的理论,升华了教学的艺术,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对他们的评价,要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结合社会时政新闻。提升学科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品德的构建越来越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追求,在倡导建设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进程中,品德不仅关乎着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思维逻辑、知识厚度、待人接物、处世哲学等多个方面,更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不断发展,“少年强则国强”。教师应该将热点和时政巧妙的融入进课堂教学当中,用时政的热度带动课堂积极的氛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又增强了课程的时效性与合理性以及拓展性。
例如,在讲解《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笔者开展了时政新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我引入了近期热门的事件,由于最近接连发生研究生跳楼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导师不可告人的面目,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来讨论“学历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发散学生的思维,并着重讲解如何利用法律手段合法的保护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设计社会时政新闻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拥有德育性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社会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当代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是“以德为本”的高级化教育,教师要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
[2]林芝.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