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王艳
[导读] 在新课改教育的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地位逐渐确
        王艳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山东省 淄博市 255086
        【摘要】在新课改教育的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地位逐渐确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学会实践,到实际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小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突出以儿童视角为主的学生主体地位,并提出了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活动组织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活动的内容上要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自身成长提供可能。
        【关键词】 综合实践 教学策略 主体地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把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在综合实践课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不断体现以儿童视角为主的学生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哪些好的策略可以落到实处呢?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研究进行浅谈分享。
        一、准确的教学目标
        什么是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达到的标准。在实际的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2]为了更好的实现目标教师把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之中。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开发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主题,而这些主题的开展普遍以实践主题课的形式出现,而每一个主题课的教学目标都不一样。所以,只有把主题和活动分析清楚,教师才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让教学目标指向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我是校园小主人”这一主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此次活动的目标是分不同层级的,如果教师定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关心班级的情感,能够在班级活动中积极参与并有主人翁精神。明确了这一目标,教师才能对下一步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教学内容进行筹备、教学场景进行搭建等。同样,如果教师在这一主题教学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校园要遵规守纪,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对教案、课件、活动进行重新的考量。只有这样去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才能落实到位,学生的发展才会更加全面。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的方式不是单一的,一个主题常常会包含多个活动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去参与不同的活动场景,这样才能使活动开展得更加完善,学生的体验才会更加完整。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学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不愿意进行自己动手去实践,也不希望走出课堂本身去参与实践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关键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不高。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进行了一些小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兴趣点为主进行教学主题的开发以配合学生更好的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一)调查激趣
        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充满热情,笔者首先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然后将目标细化到每节课中进行具体落实,为促进学生的兴趣,笔者根据课程的内容精心设计课程主题活动,把活动列表以问卷的形式发放并对学生进行调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活动的选择,笔者根据学生投票选出的主题进行排序,把选择权教给学生,从活动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在所有综合实践活动中他是有选择权利的,这就首先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点,更加有助于后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三年级综合实践社会服务活动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六个主题:1.家务劳动我能行2.学习身边的小雷锋3.红领巾爱心义卖4.我做环保宣传员5.我是校园志愿者6.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在三年级部通过问卷星下发问卷332份,回收316份,通过排序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三个主题活动为:红领巾爱心义卖、学习身边的小雷锋和我做环保宣传员。
        于是笔者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就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推进,以更好地参与度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体验感悟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3]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体验这个词的含义,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亲自去参与,亲自去验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得出结论,获得情感价值的升华。
        例如:四年级学生参与了一个用报纸做一座桥的任务,并尽量能让桥承担一定的重量。作为一名“工程师”如何去建设这样一座合格的桥,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他们组成小组,进行研讨,通过网络去研究世界各地的桥,去探究他们的构造,去探索结构上的种类……然后小组内分工研讨,把思维共享然后形成设计图纸和实验报告,并尝试把设计变成现实。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充满兴趣并对参与过程充满积极性,让动手和思考紧密结合,不断深入课程本身,感受其中的快乐,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真正的老师要我学会到我自己要学会的转变。
        三、凸显的主体的地位
        小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参与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对象,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凸显学生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在教学中认为,要让学生勇敢的面对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找办法去解决问题、学会反思总结问题至关重要,教师通过给学生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给足够的成长空间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例如:在“寻找砖头下的动物世界”这一主题实践活动中,教师就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到社区、到花园等地方去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拍摄和记录砖头下面有哪些动物在生活,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在这里生活,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然后教师和同学一起对此次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的不断推进中,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研究进行了推进,共享研究结果让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学生的积极性就高。
        通过这样的教学研究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如火如荼,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得提高,探究的意识也增强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思维和总结能力都有所改变,这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黄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立意与实施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No.298(02):76-80.
[2].董燕.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师课程意识体系的建立[J]. 教育评论, 2019, 236(02):111-113.
[3].沈小奇.生“动”的课堂更生动——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活动初探[J]. 新教育, 20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