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715300
摘要:英语,是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学习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学生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一。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容易因为难度加深而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出现了逃避的心态。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重拾英语学习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借助生活、问题和实践,展开了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学生;体验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验,是希望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配合教师的工作,一起探索英语的奥秘,收获英语学习的精彩,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激发学生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资料,让学生由生活进入英语的殿堂,能够刺激学生开口表达,使学生知道怎样用英语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怎样理解英语表达的特点;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堂问题,有助于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熟悉英语知识的内涵,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可以拉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直面英语,学会用自己的能量来收集英语学习的成果,引领学生成为一个可以灵活使用英语知识的人。
一、在生活中体验——强化学生的表达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验,可以综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刺激学生表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帮助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对琥珀屋的故事产生兴趣,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琥珀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总结琥珀的特点。学生观看有关琥珀的图片后,对琥珀的含义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了琥珀中含有昆虫更具价值,是自然的馈赠。接着,笔者向学生介绍了琥珀屋的故事,让学生拂去岁月的尘埃,看一看琥珀屋是怎样被迫辗转流离的。学生阅读课文后,知道了琥珀屋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送给俄国人的礼物,主要由琥珀构成,在黄金和珠宝镶嵌下,更具艺术表现力,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却在纳粹德国与俄国交战的时候丢失了。学生阅读结束后,用英语表达了对琥珀的喜爱和对琥珀屋的遗憾,说出了琥珀屋的故事,熟悉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在问题中体验——强化学生的思考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验,可以综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自己的思维,对问题答案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学习“Come and Eat here”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故事的脉络,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问题:王鹏的餐馆为什么空荡荡了?王鹏发现了什么?王鹏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了思考,对课文各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知道了王鹏的餐馆突然变得空荡荡是因为大家选择了别的餐馆,王鹏为了搞清楚原因便去了新开的餐馆调查,发现这家餐馆主打减肥食品,提供的食物不多,价钱不低,但是仍然受到了大家的追捧。王鹏去了图书馆做调查之后,发现是由于自己餐馆食物的脂肪含量高,同时也发现了新开的餐馆的食物存在热量低的问题,便以此为契机,提出了能够让人减肥又能维持热量的口号,开始了新的探索。学生找出了问题的答案,熟悉了课文的内容
三、在实践中体验——强化学生的实践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验,可以综合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来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熟练把握英语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有关地震的常识,让学生能够保护好自己,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了地震演练活动,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英语学习的意义。学生参与到地震演练活动中后,对地震前的预兆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在地震的时候如何保护好自己,有了清楚的认识,熟悉了相关的英语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英语素养。
总之,本文通过带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问题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强化了学生的表达,强化了学生的思考,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学生在对英语知识进行探索的时候,认识到了英语的广泛应用,对英语有了新的认识,不再认为英语离自己很遥远,学习英语是无用的。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找出了英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知道了英语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案例,转变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心态,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学生在问题中体验,发现了自己对英语掌握不足的方面,开始利用自己的头脑来完善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英语思考能力,解决自己学习中出现的漏洞,以此来加快自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速度;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有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能够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英语难题,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优化自己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亚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数码设计,2017,6(11):276-277.
[2]蔡之能. 实施情感策略优化高中英语教学[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