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尧
四川省乐至县佛星镇中心小学 641501
摘要:数学是学生从学前教育时期的开始接触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更是重点学科之一,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中段的学生,这一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数学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好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重视在课堂上引导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因此,小学中段的数学教师很有必要对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国家经济水平大有改善,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许多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
(一)设计形式单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抽象思维发展并不完全,因此会觉得数学学习十分吃力,与此同时会在面对较难的数学知识内容时产生消极情绪,导致数学学习的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一心理问题,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设计多样的形式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完成练习任务。但是,当前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重心放在了讲解知识内容上,而没有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很多练习题是直接用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导致练习题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做题兴趣。
(二)过于关注反复归类练习
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在进行教学时,有意帮助学生训练应试技巧,因此在课堂练习环节中也把重点放在了应试训练,使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重复训练,导致学生在练习时没有拜托题海训练,这样学生只会对于某一些题型的固定解释模式十分熟悉,形成了思维定势,而没有尝试进行多种解法的尝试,不利于学生的视野开拓,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长久以来,这种方式会使得学生解题的乐趣丧失,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忽视学生的解题过程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练习环节时,只重视了学生的最终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解题过程,最常见的练习环节就是教师布置一些问题,学生们开始解答,然后教师再核对学生的答案,大部分学生作对的情况下,教师会不会讲解这道题目,那么这种练习方式,会使得教师忽视学生的真实解题思考过程,许多学生很可能只是马虎应对练习题,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思考。同时,在课堂上,教室也很难对所布置的练习题进行研究性批阅,只能简单的看一下学生的结果对错,而没有批改学生的答题的过程,导致学生在答题中不严谨的地方不能及时纠正过来。
二、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设计游戏等课堂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学生兴趣成为了教学的基础,对于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这一环节的设计时,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吸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完成练习,达到好的练习效果,那么教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练习形式,不能仅仅从教材中选择一些固定题目就当作课堂练习题,而是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利用中段小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游戏这样的练习形式,作为课堂练习环节的主要形式。
比如说,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相关教学时,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五子棋这一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数对的相关知识,即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课件上显示一盘带有坐标的五子棋盘,棋局已经完成一半,那么就可以请同学们继续下完这盘棋,用数对表示出“如果下白棋下在哪里?”等相关问题,也组织可以和同桌一起下一下,看一看谁可以赢得胜利等活动,那么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理解数对的用法。
(二)循序渐进,设计多种层次的练习题
数学练习在开展的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单一的反复归类练习只能让学生掌握某种固定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形成解题定势,无法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会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设计一些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进行解题策略的探究,进而一步一步的拓展思维,找到解题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练习需要,使得每个学生在练习环节都能够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关内容时,需要学生们掌握“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三角形的性质,那么针对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次的设计,首先是列出几组不同数据,请同学们判断哪些数据的小棒可以组成三角形?,然后再进一步提问,如果把某一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数据换掉,那么可以换成几厘米的?最后,再提问,如果想要再换掉一根小棒,可以换掉几厘米的?可以怎么换?这种一步步的层次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找到探索的乐趣。
(三)重视学生的解题过程,注重练习与生活实际的练习
在进行课堂练习环节时,教师要避免出现学生一味写题的情况,而是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共同表现出解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错,同时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也能更加理解知识内容,这是因为中年级的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全,自制力较差,一味的写题学生很容易跑神,因此需要教师注重在练习环节中体现过程性。同时,中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也不成熟,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们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可以从亲身感受到体会在数学的妙用。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课程时,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那么为了使学生认识这些概念,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比大小”的练习,即用自己的两个胳膊比出一个角,然后和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然后教师组织同学们比出直角,同时自己也比出直角,引导同学们思考,教师比出的直接和同学们比出的谁的更大?那么学生们就会认识到,直角是一样大的,角的大小和长度无关。
三、结束语
小学生三、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内容,同时为高年级更深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那么必要的课堂练习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梦雪.浅谈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教育进展,2020,10(02):210-213.DOI:10.12677/AE.2020.102035.
[2]高雅文.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中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6.
[3]胡志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整合的方法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8):162.
[4]季莹莹.小学中段数学教学“数学思想”的渗透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8,000(003):P.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