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乐谱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赵娜
[导读] 阅读乐谱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赵娜
        从化希贤小学        510900
        摘要:阅读乐谱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条件有限,家长对学生音乐素养重视不高,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阅读乐谱能力。而农村音乐课堂中传统、机械的阅读乐谱训练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造成学习音乐的心理负担。本文就农村小学生阅读乐谱兴趣培养进行策略研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乐谱学习,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发展音乐。
关键词: 音乐审美能力  农村小学  阅读乐谱 能力培养 兴趣培养   感受音乐  发展音乐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乐谱现状分析
1.调查发现农村小学周边音乐教学环境相对落后,家长对学生的音乐素养重视不高,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缺乏基本的识谱能力,对识谱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很多的学生会唱歌曲,但是却不会唱这首歌曲的乐谱,更谈不上这首歌曲中的一些常见节奏了。
2.音乐课堂上很少有趣味性的阅读乐谱教学。教师教会歌曲之后,大部分时候都只是带学生机械的演唱一遍歌谱。很多时候可能根本不会深入的让学生理解唱名、节奏、节拍、音乐符号是什么?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乐谱教学是无意义的,因为学生根本不能理解歌谱。而且很多时候学生在阅读完歌谱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唱什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乐谱的兴趣,看到乐谱会更加排斥不想演唱。
3.跟随钢琴模唱音阶时,发现很多同学对于“音阶”“音高”都没有太大概念,心中没有音准感。大部分同学跟随钢琴演唱时可以唱准“音阶”,但是没有钢琴的情况下,音准都是不太准确的。而且就算每节课都会出示手号教学,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手号对应的是什么音符,是什么“唱名”。
二、不同环节融入趣味游戏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乐谱的兴趣。
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阅读乐谱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1、引导有方——把握节奏
(1)创设情境,善用肢体教学。
阅读乐谱,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节奏教学,学生生性好动,喜欢模仿,在学习节奏时,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肢体语言的作用。如我在教授二年级上册《老爷爷赶鹅》时,歌谱中的节奏X X   XX X  0 XX  X 0因为有休止符的出现所以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如果不单独节奏训练,直接让学生阅读乐谱学生根本不可能掌握它的正确速度。于是我结合课题创设情境,用拍手和握拳的方式模仿小鹅跟同学们打招呼:“嘎嘎   你们好  0嘎嘎  嘎 0”通过趣味性的模仿动物,让他们仔细聆听,感受并找出节奏中休止符的位置。同时再次创设情境请同学用不同的动物声音和老爷爷打招呼,如:“汪汪  你们好  0 汪汪  汪 0”、“喵 喵  你们好  0 喵喵  喵 0”。最后等全班熟练节奏之后再回归主题,让学生拍出正确的节奏“X X   XX X  0 XX  X 0”。
(2)善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新课标要求我们创新地利用各种新鲜的、高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教学模具。特别是阅读乐谱教学是音乐课中相对枯燥的,采用多媒体的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恰好去掉了识谱的乏味。我曾在教授《唐老伯有个小农场》时制作动物课件让学生们听动物的叫声识别音符时值。例如:小猫,“喵—”代表了“X—”二分音符,感受两拍时值。小狗,“汪”代表了“X”四分音符,感受一拍的时值。

小鸡,“叽叽 叽叽 ”代表了“X X  X X”八分音符,感受半拍的时值。这样生动有趣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灌输了音符时值的教学,孩子们也高兴的手舞足蹈,这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最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
2.听辨练习——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在进行听辨练习中,为增强教学内容的游戏性,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音乐符号变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特征,又体现了愉快教学。例如:在教授《两颗星星》这一课时,我用卡纸做“1 2 3 4”4个音的头饰,找4个学生戴上头饰或者将学生分成4组,我随意演唱或弹奏《两颗星星》中的一句旋律,当学生听到与自己佩戴的标志相同音时,就站起来打手号唱出相同的音。如:听到“4 4 4”时,所有戴着“4”音标志的学生都要站起来打“4”的手号并唱出“4 4 4”。这一方法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单音听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乐谱的趣味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3.用柯尔文手势培养学生识谱教学中的音高概念
柯尔文手势运用七种不同的手号,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唱名,在空间中体现音的高低关系。学生用不同的手势动作,配以不同的手位高低,引导学生感受音的高低,学唱音阶,从而掌握音准。
课前唱音阶时,融入柯尔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每节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跟我唱《身体音阶歌》:“摸摸你的小脚DO DO DO DO,摸摸你的膝盖RE RE RE RE,拍拍你的双腿MI MI MI,插插你的小腰FA FA FA FA,拍拍你的双手SOL SOL SOL SOL,拍拍你的肩膀LA LA LA LA,摸摸你的脑袋SI SI SI SI, 高举你的双手DO DO DO DO”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快让学生通过肢体建立了空间音高概念,从而为学生演唱曲谱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字母谱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柯达伊教学法中,字母谱的呈现成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识谱方法。字母谱与汉语拼音有相似之处,使用的是唱名的声母,与简谱数字比较,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的读谱方式。
如:“do”—“d”、“re”—“r”、“mi”—“m”,音阶可以表述为:d、r、m、f、s、l、t、d’。
又如:学生在学习《音阶歌》时,需要在歌唱中巩固C大调7个音的唱名及音高。学生看着字母谱,脑袋呈现的是唱名,更快地视唱乐谱,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阅读乐谱能力。
5、阅读乐谱中图形谱的运用。
图形谱教学以形象、具体直观的点、线、实物、图形符号,体现旋律走向、节奏强弱,其作为阅读乐谱的过渡手段,对于提高学生识谱兴趣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我在教授《狮王进行曲》复听全曲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整听赏乐曲:“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第3段音乐中的速度是怎样的?”再用图形谱帮助学生听赏,B段时可用八音盒的图片表示,这样让学生在视觉上很清晰的看到3段音乐。同时我还用图形谱辅助,打击乐器伴奏。让学生对照图形谱中的图例对应打击乐器, 表示一左一右轮流敲击双响筒的高低音筒;)表示敲击手鼓或小鼓;~~~~~表示摇奏铃鼓或串铃。
二、结束
    总之,识谱教学应渗透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在音乐教学中掌握乐谱。特别是对乐谱的阅读,更要结合具体的音乐实践进行。因此应把培养学生阅读乐谱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并进行科学的阅读乐谱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军.如何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缓解学生的“恐惧反应”[J]. 黄河之声,2019(02):109.
[2]陆雪.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3]赵梅梅.让音乐课“动”起来——小学音乐课堂中科尔文手势实施策略初探[J].黄河之声,2019(01):93.
[4]雍敦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M ].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
[5]刘红梅.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5(29):132-133.
[6]汤美灵.有效结合柯达伊教学法将小学音乐视唱练耳“可视化”[J]. 北方音乐,2019,39(16):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