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分离塔管口方位布置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闻杰
[导读] 摘要:本文以某装置反应区洗涤/分离塔为例,考虑配管设计过程中工艺、设备和应力等诸多因素,详细阐述该塔管口方位选择的要点及步骤,逐层递进,相互关联,得出洗涤/分离塔管口方位布置的思路与步骤。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摘要:本文以某装置反应区洗涤/分离塔为例,考虑配管设计过程中工艺、设备和应力等诸多因素,详细阐述该塔管口方位选择的要点及步骤,逐层递进,相互关联,得出洗涤/分离塔管口方位布置的思路与步骤。
        关键词:洗涤/分离塔;配管设计;管口方位
        化工热力学中有一个派生词“熵”,为系统混乱程度大小的度量。[1]统筹规划各方面因素达到熵平衡状态即达到了稳定状态。管口方位的布置与工艺要求、后期的管道设计、设备预埋件、支吊架定位以及平台梯子定位等因素相互制约影响,并且随着设计进程的推进愈加复杂混乱,整个过程如同一个寻求熵平衡的过程。
        1 概述
        洗涤/分离塔位于某装置反应区中,具有洗涤和分离的功能。反应生成的产品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等杂质,经气-气换热器,及洗涤/分离塔进料/釜液换热器(E-104)进一步冷却后,自A1/A2管口进入产品洗涤塔/分离罐(C-101)的洗涤部分,与循环水逆流接触,环氧乙烷被水吸收,同时少量的其它轻组份气体,也溶解在洗涤水中,这些气体将在低压产品吸收塔中被从塔顶脱除,并被压缩后返回到产品洗涤/分离塔的顶部,副产物水在产品洗涤/分离塔的洗涤部分被冷凝。溶解有产品的富吸收水经E-104与洗涤/分离塔的进料气换热后,经吸收水闪蒸罐低压闪蒸后,在汽提/精馏塔中解吸出产品。
        来自产品洗涤/分离塔顶的循环气体与来自尾气压缩机(K-301)的气体混合经过产品洗涤/分离塔底的分离罐,送入循环气压缩机,压缩增压,补偿在反应循环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洗涤/分离塔塔高超过43m,塔径5.4m,塔体分成洗涤段和分离段。装置中的物料包含碳酸、醛类和有机酸等,对碳钢材料腐蚀比较严重,设备壳体选用不锈钢材料,塔内件全部用不锈钢。塔内件(包括填料、分布器、集油箱、除沫器、内部进料管等可拆件及紧固件)
        洗涤部分,A1/A2入口物料与塔顶B口进入的贫吸收水现在两层塔板接触洗涤,后物料经三层填料层洗涤,轻组分从塔顶E口离开,自H口进入塔底分离部分;重组分在洗涤/分离塔内集中从D口出料。
        洗涤/分离塔位于反应区101框架南侧,东接装置主管廊,南侧为压缩机框架。
        2 管口方位布置
        根据洗涤/分离塔周围设备布置,将塔周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操作区,另一个是配管区[2],管道应布置在配管区,仪表、人孔和梯子应布置在操作区。
       
        附图1.塔设备平面布置图
        参照附图1的设备布置图,洗涤/分离塔的北侧为主装置,东侧为主管廊,是装置管道贯通区域,与洗涤/分离塔相接的进出管线应在这个区域布置;洗涤/分离塔的西侧与界区之间为空地,南侧与压缩机框架距离稍远,可以作为吊装检修等的空地。根据以上对比,对洗涤/分离塔塔周进行划分,初步分出操作区和配管区。
        洗涤/分离塔上林林总总管口有43个,其中物料进出口9个,人孔7个,仪表口16个,放空以及设备自带管口若干。如此众多的管口,分布在不同的层高,对管口方位的选择上需要遵守“先后主次”。
        布置管口方位时候,首要考虑的是有工艺要求的管口,根据这些管口的方位确定洗涤/分离塔塔盘的方向,进而确定整个塔的“方向”。其次,确定与塔内件相关联的管口方位;仪表的液位计、压力表等由于管口众多且有对应布置、操作检修的要求,应当规划布置的范围。按照配管设计和应力计算的结果确定其他管口方位。管道的布置应与人孔、仪表、吊柱、平台及梯子统一布置,管道布置应从塔的顶部到底部进行规划,并应优先布置塔顶管道、大直径管道和有特殊要求的管道[3]。
        2.1 有工艺要求的管口
        洗涤/分离塔用于除去粗产品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塔体中间的A1/A2进料管口,位于第一层塔板(塔板自下而上编号),经换热器(E-104)冷却后的产品粗产品通过A1/A2进入洗涤/分离塔。没有塔底再沸器,进料管口的方位直接影响塔板的布置。对于这种中部进料的工况,需要特别注意进料流体的组成,液体和混相进料必须使流体流经进料所在的塔盘,而气相进料则要保证流体均匀通过上层塔盘[4]。
        塔板布置如图2所示,为了均匀布置的要求,A1和A2管口应分布于降液板的两侧沿塔轴线对称布置,并且连接A1/A2的管道也要求完全对称,使物料平稳的进入洗涤/分离塔,稍有偏差可能造成洗涤/分离塔塔板不稳。
       
       
        附图2.洗涤/分离塔塔板布置
        由附图1的设备平面布置图可知,换热器(E-104)与洗涤/分离塔(C-101)在一个竖直方向上,其出料管口正对洗涤/分离塔,可以将A1/A2管口如图3布置以满足完全对称布置的要求。
       
        附图3.A1/A2管口布置
        经洗涤的物料轻组分自洗涤/分离塔顶部的E管口进入底部分离段的H口,在分离段中经除沫器除沫后从K管口出,进入压缩机。根据工艺要求,K口位于除沫器的下游,而H口位于除沫器的上游,为了达到最好的除沫效果,物料轻组分正对除沫器,H和K口呈180°相对布置,从而使物料轻组分与除沫器接触的作用面最大。
        连接压缩机的管道应尽量短,少打弯,以减少振动。压缩机位于洗涤/分离塔的南侧,故K口应尽量偏向南侧。可将K口布置在180°,相对的H口布置在了0°。
        E和H连通布置,造成管道与A1/A2入口管线碰撞,且E和H管口DN1050,管道对于设备管口的作用力较大。洗涤/分离塔本体采用304碳钢材质,E-H连接管道采用不锈钢材质,不同材质的连接,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造成拉伸变形导致超出合理的应力变形,管道应力消除成为一个重点考虑的因素。通过改变管道走向,增加管道柔性,同时在距离上封头500mm的位置设置固定支架,避免E管口与管道的连接因应力过大造成脱离;参照管道跨距的要求[5]沿塔设置E-H连通管的导向支架;在管道打弯前设置的管道支架应当与弯头之间留出2~3m的距离,即留出足够管道变形的空间。布置管道支架时根据支撑点的位置、管道尺寸及支架选型等确定预埋件的位置大小。E-H连通管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因而将H管口布置在配管区的90°,相对的K管口布置在270°。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如图4所示的重要物料管口方位分布。
       
        附图4.重要物料管口方位
        2.2 与塔内件相关的管口
        B为贫吸收水进料管口,DN400,位于第一层填料层上方,为主进料管口,贫吸收水沿填料床层,塔板次第向下与A1/A2进料作用,吸除物料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M7人孔,DN800,与B管口在相同高度,用于B管口的抽芯、检修以及填料装填等操作。根据塔内件填料层的图纸,两个管口布置在相对的位置。由于主管与支管连接处整体结构较大,无法从DN600的人孔出入,根据设备的核算调整将M7人孔放大至DN800。
        B管口应位于配管区,所连管道沿着塔体向下延伸,并伴有管道支架,增加设备预埋件,为了避让E-H连通管,B口选择45°,可以在±10°以内调整。相应的M7选在225°,相应调整。
        M4人孔位于第二层塔板的的高度,塔板的方向已经确定,人孔最佳方位时与塔板降液管平行的位置,即45°或225°,这个方位具有最大的检修空间。当人孔布置在最佳方位存在困难时,人孔可以在45°或225°向两侧偏移,但人孔最外缘与降液管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mm。人孔布置于操作区,故而将M4布置在225°,并可在±5°调整。[6]
        2.3 仪表管口
        仪表管口布置于操作区,应成排布置,各管口之间间隙应满足不影响根部阀操作的要求,管口尽量上下对应,有连通管的要注意避让操作平台。
        塔上的压力取压点应设在气相区,同一处测压点上压力表和压力变送器可合用一个取压口,当同一处测压口上有2台或2台以上压力变送器时,应分别设置取压口及根部阀。
        P1/P2为洗涤/分离塔上的压力表管口,由于产品物料容易积聚的特殊性,将管口斜45°布置于塔体上,避免在压力管口的位置积聚堵塞。两个测压点延伸到同一处测压,P2位于塔顶焊缝下方400mm,P1位于第一层塔板下方300mm,高差29200mm,仪表自带的毛细管长度最大为20000mm,两个测压点通过引压管引至塔顶,完成如图5所示的布置,这样的布置也更加便于操作检修。引压管应靠近梯子布置,并以梯子为支撑沿塔引到塔顶平台,P1和P2的方位在梯子平台确定以后选择就近布置。
        塔底的液位计管口由于是底部封头出口,管口“J”形引出,各管口之间错开的距离还应满足设备管口制作的要求。
        2.4 其他管口
        C管口靠近塔顶的位置,连接管道由压缩机引出,需要附塔攀爬一段,将该管线和E-H连通的管道就近布置,利用大管道的附塔支架预埋件,为管道提供支撑。E-H管道的东侧由于打弯的走向要求不适宜布置C口,故而在避开预埋件基础上,就近的将C口定位在205°。
        D管口,尺寸为DN450,位于EL.5850,与101框架的换热器相连,操作温度达到了87℃,选择0°与换热器直接对接的布置不符合管道柔性要求,调整管道走向以增加柔性,选择稍偏离的角度即315°~45°以满足应力的要求。
        人孔虽然没有后期管道布置的要求,但是为了便于操作和检修,对平台和梯子的设置很重要,是确定管口方位最重要的的依据。塔的人孔应设在塔的操作区内,并宜设在同一方位上[7]。M1位于EL.3700,M2位于EL.5300,两者高差不足2200mm不能满足净空的要求,需要错开布置。其他的人孔根据人孔布置的一般原则,在操作区中尽量成一直线布置,同时根据平台梯子布置的要求适当调整。
        塔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管口,包括众多的仪表和两个人孔,以及设备自身带有的检查孔等。如果一味的均布会造成塔体底部各个方向均有孔,设备强度受损,仪表口等的操作也不够方便。依然按照逐层推进、相互制约的方式确定管口方位。
       
        附图6.洗涤/分离塔管口方位图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如附图6所示的管口方位分布图。
        3 结论
        通过对工艺要求、设备布置、设备仪表条件、应力计算、管道布置、支吊架选择以及平台梯子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对比,判断先后主次,总结出如下选择步骤:
        a.根据设备布置情况将塔周围划分成配管区和操作区;
        b.布置有工艺要求的管口,通过逐层考量工艺要求、塔设备自身条件、管道走向选择等确定管口方位;
        c.布置与塔内件相关的管口方位,如位于填料层上方、塔板附近的人孔;
        d.布置仪表管口,应满足工艺、设备、仪表的特殊要求,进而依平台、梯子的位置确定管口方位;
        e.布置其他的管口,避让已确定方位的管口及可能碰撞的管道、设备预埋件等,人孔的选择要考虑操作、检修的要求,与梯子平台的设置相互影响;
        f.所有管口方位确定以后检查是否与设备检查孔等有冲突,并进行相应调整。
        以上分析总结主要针对塔器管口方位的配管设计,以期为相似的配管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新志,蔡振云,胡望明。化工热力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9.
        2隋明哲。论石油化工装置塔的管道布置。山东化工。2013.42(7):135-138
        3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 3012-2011:5。
        4刘纯玲,浅谈石化装置双溢流板式塔管口方位的确定,石油化工设计,2016,33(1),24~29.
        5 王怀义,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设计便查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860~898.
        6曹立群,板式塔人孔方位确定及平台设置,化工设计,2015,25(1),38~40.
        7 彭嘉一,蔡文婷。石油化工装置中塔的管道设计要点。价值工程,2011.03:292.
        [作者简介]李闻杰(1987-),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电话021-59366600,电邮liwenjie.ssec@sinopec.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