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
摘要:目前,随着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为了改善当前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的粗放低效的工作方式,研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检修信息、设备台账信息等的规范化管理。该系统利用了RFID技术,加上移动设备的便携性等特点,能够大大提高整个检修管理的工作效率,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移动互联;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
引言
变电站是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可确保输电系统安全持续运行,对维持电能质量和系统稳定极其重要。我国供电系统变电站检修普遍采用人工手动检修方式,但随着电力事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管理日益复杂,传统检修方式及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变电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思想以及变电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及结构。
1系统基本结构
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电子标签、移动终端、电脑终端和数据库。其中,粘贴在设备上的电子标签利用的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将电子标签进行读写,达到识别目标、对应设备、数据交换的目的;移动终端设备,具有NFC功能,安装有检修信息管理APP,能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内容,该APP通过数据库查找到相关设备完成信息的展示与修改;服务器安装MySQL数据库,与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响应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数据操作;电脑终端是汇总变电检修信息的终端,运维人员、管理人员均可以通过访问服务器来查询、下载相关变电站及其配套设备的运维数据,用以后续的分析、人员培养等工作。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png)
2变电检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和目标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系统的目标:①将手动处理改为自动化处理,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②建立和完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及时采集信息,提供给领导,助其决策。③实现变电检修生产管理自动化支持,避免以往人为的疏漏和重复;自动开列工作票、自动检索生成检修月报。④改变目前的生产管理过程分散、孤立、不规范和不够科学的落后局面,建立起新的、适合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综合管理。⑤系统以网络为基础,使各部门能共享数据资源、交流信息,有机地迅速地处理问题。把检修的生产、基建、检修、经营管理等信息传到局里,同时又接收局的各项指令和工作指标,也可以通过联网向各部门下达指令和工作指标生产任务,接收各部门的报表,并通过联网及时掌握部门的生产运行情况。⑥系统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不只局限于当前需要,而应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应具有扩展功能。根据系统目标,确定了系统如下设计思想:(l)系统功能完善,最大限度实现自动化。(2)减少数据冗余度,信息更新方便、查询优化。(3)系统设计面向业务人员,力求操作简便、易学易用。(4)系统信息实现数据共享,有相应安全保密措施,有容错功能和自我维护功能。变电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在变电检修管理系统中,建立统一的变电站运行数据平台,有利于收集和分析变电检修的各项数据,并考虑变电检修数据库与MIS变电运行数据库、调度运行数据库等数据库之间的衔接,从而提高共性数据结构的安全性和一致性,有效地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对变电检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电检修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在变电检修管理系统中,以面向对象设计为指导思想,将检修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引向对象,不仅可以确保检修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有利于数据的及时更新。变电检修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以变电检修主体业务设计系统流程,强调检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根据变电检修主体业务安排,将相同信息采取一点录入,对实现变电多点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2.2预警功能设计
首先,检修中心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独有有相关安全设备,这些安全设备都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如安全梯、安全帽等。针对设备而言,要通过数据分析提高风险预警[4]。在旧有的工作模式下,安保班负责对各班组的安全设备进行检查,每个班组在接到通知的时候才通过大量使用记录和工作票里整理出相关材料,备查。更有虚报各项数据的情况发生。其次,检修中心负责管理的变电设备如高压器、变电器、生产计划也存在超期的问题,必需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相关操作才能确保各荐生产工作顺利进行,这就十分需要新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对各项数据具备实时跟踪、超期报警的功能。所有设备初始化时加入预警规则,形成设备数据库,各班组可通过系统查询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会根据查询返回相关信息,系统具备自动预警的功能,当设备超过检测期限时会自动提示预警,各班组人员会很迅速地捕捉到这一信息,进行及时地对超期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
3应用的技术
3.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英文简称为RFID,这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在非接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读取其中的相关数据,实现数据的交换。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多个特性,首先是适应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无视灰尘、塑料、木材等障碍物的阻隔完成读取,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下。其次是独一性,每个无线射频识别标签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产品的身份证明。然后是简易性,无线射频识别的读取设备和电子标签结构都比较简单,目前已经实现了智能手机上的普及。最后是高效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速度非常快,且能够同时读取多个标签,信息数据交换效率高。在变电站巡检工作中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巡检作业顺序、进度的实时监督,有效规避了运维人员的巡检遗漏问题,提高巡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人工智能技术
变电站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析设备运行和检修的历史数据,对运行设备的异常情况给出相对应的提示,保证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能够在变电站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发出预警。结语基于移动互联的变电站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更加高效的变电站运维工作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了输配电网络的精益化管理水平,为变电站及配套设备设备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杨,陈昊.激光导航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在特高压变电站的应用[J].电力工程技术,2017(4):131-136.
[2]谢小军,吴非.变电站通信设备智能巡检系统研发与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6):106-112.
[3]司志舟,赵明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7):166+170.
[4]黄伟洁.继电保护管理系统中Intranet技术的应用[J].农村电气化,2018(04):43.
[5]黄麦香.供电系统变电检修管理系统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2:180~181.
[6]张树昌,张书武.变电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8,S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