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解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赵堃
[导读]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制定基本框架,确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目标,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体系基本框架的搭建,以生态经济体系作为物质基础的提供,并确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实践制度的保障。
        北京城建华夏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1102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制定基本框架,确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目标,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体系基本框架的搭建,以生态经济体系作为物质基础的提供,并确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实践制度的保障。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也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将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污染治理中,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及作用。本研究提出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解析,将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的技术应用展开分析,明确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的需求,并且将所需要的技术应用至实际案例中,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认知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解析的作用价值。本研究通过解析,将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使之真正达成了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目标,期待本次研究,为同领域内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解析
        现阶段下,随着全球工业发展的不断变化与推进,对自然的强取豪夺,已经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目前人与自然所形成的是一种对立面发展趋势,人口剧增、能源短缺,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2]。而这种状态下势必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那么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发展,就需要人类能够正确认识以及运用自然规律[3]。目前,针对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解析,能够更好的了解场地污染情况,为工业用地的再利用提供依据,解决政府土地再利用的困难[4]。因此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需求
        1.1总体需求分析
        在污染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勘查之前,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划分,而本次研究中提出将该勘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污染环境的确认勘察;而另外一个阶段则是需要对整体污染场地的环境内,水文地质采取详细勘察。第一个阶段对污染确认的勘查,它主要是利用原地质环境的整体信息的采集,而后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污染场地环境内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记录详细的场地区域内资料,全面性的了解该场地现行污染出现的途径,以及污染目前所涉及的区域和确定污染种类。而后对现场进行勘查,从而识别污染并划定所需要勘察污染区域的范围,在范围确定后,需要对污染几率相对较大的范围采取抽样分析,从而更好的确定污染物在场地里的存在[5-9]。若污染物已经确定在所勘测的场地内,那么需要进一步详细全面的对该场地的污染物进行勘查以及分析。
        1.2勘察要点需求分析
        在实际对污染场地环境的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先行确定要点,并且依据要点进行重点调查,才能够达到勘察所需要的效果。那么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中,具体要点需求整理归纳如下几点:
        (1)第一点需要对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等现行状况,进行全面性的梳理与解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所在区域内水文地质进行调查与分析,还要对包含在其他下水的分布、埋葬以及水文地质的动态变化和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地下水的整体流向、流速,排泄等因素进行全面性的梳理分析[10]。
        (2)第二点需要在污染场地环境的水文地质区内,明确原污染场地生产活动发生的变化,并且判断污染场地污染源,可能来自于何处,以及当前场地内污染物产生的途径,并且明确对该区域的污染具体影响到何种程度[11]。
        (3)第三点需要对地下水和土壤进行污染分布,以及质量情况的调查,从而确定污染场地内的水质,地水文地质的具体污染情况[12]。
        (4)第四点是结合上述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的调查工作结束后,进行环境的整体风险评价。那么,进一步的对污染场地内的实际污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及建议。
        1.3技术应用流程设定需求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应用,需要具有系统性、流程性,才能够真正发挥其所需要的作用价值。而本次研究中将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应用流程绘制如图1所示。
       
        图1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流程图
        由图1可见,将上述三个阶段,通过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因此,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也更具流程化与系统化,使当前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有依据可遵循,并且防止因遗漏导致的勘察问题产生,也是污染场地环境污染程度更加清晰的表现。
        1.4勘察点的设置需求分析
        在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需求中,关于勘察点的设置,是保证勘查技术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13]。那么,在勘察点的设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污染范围内潜在的污染源,并且根据这种潜在判断将勘察点的设置更具合理性,从而保证污染范围内各个检查点均能够达到水文地质污染点准确测定的效果,并且对疑似被污染区块需要设置的勘察点至少为三个;与此同时,在污染场地的地下水至少设置三个检测井[14]。所设置的勘察点与地下水的检测井,可以作为并行考虑与分析的影响要素。在实施具体且详细的勘察过程中,还需要对所在勘测区域内形成网格式的勘查点设置,所谓网格是将污染范围具体化,使污染场地能够更加清晰准确的通过数据反馈至勘测者的视野中,能够清晰的将污染场地区块化,从而更好的确定污染所在位置[15]。
        1.5勘察检测技术需求分析
        在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检测是必不可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我污染场地对水文地质污染进行勘察过程中,通过检测能够明确场地内的污染源,以及其生产的途径,排放和使用所涉及涉及到的危险物的确定[16]。另外,检测能够帮助勘察者了解土体的性质,从而对具体分析土质土样的物理性能,以及污染的塑性、比重、含水率、有机质土等等相关参数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检测也能够对场地内的沙样或卵石类的土样,进行准确的颗粒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帮助勘测者了解,该地区所勘察的土质情况[17]。
        1.6环境风险技术评估的需求分析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充分了解场地内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特点,以及污染物的特征,那么对所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后需要对场地进行环境风险的评估,通过评估能够具体污染物的范围以及程度,那么,这一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是保证下一步污染场地内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污染治理方案提出与比选、修复的基础性构建条件。因此,掌握环境风险技术评估非常重要,应能够从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中给予准确的判断,最终为环境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操作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次研究所提出的勘察技术的应用可行性,本研究针对真实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明确水文勘察技术在污染场地的具体应用效果。
        (1)前期调查,资料梳理。本次所选择的案例为哈尔滨市SB区,对一该污染场地位于平原与丘陵之间,地势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北部地区的地势较高,而东南地区的地势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场地的坡度较大。该地区最早为一所沥青砼站,该沥青砼站内包括沥青砼搅拌站,宿舍区与检测办公区域等,沥青砼站的基础埋深达9.85米,由于该沥青砼站常年进行沥青砼搅拌,并且有沥青油泄露现象,使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受到较大的污染,污染属于一类污染物。
        (2)环境水文地质勘察设置。勘察团队在充分了解污染场地污染源,以及形成污染原因的分析后,对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可能需要的工作量进行系统性的布置,并快速设置了监测井6个,并对土壤进行抽样检测分析,通过对20个土样的具体污染物检测,发现该污染场地内受污染的土壤颜色有较大的差异,受污染的土质散发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在污染场地内发现了沥青油块,水泥等污染物。
        (3)在污染场地内所获得土样的分析来看,该地区的土壤性质主要包括粉土、砂土、粉质粘性土,砾岩等,沥青混凝土站所分布的潜水不连续,并且该场地内的土质有着明显的透水性不好的现实问题,是导致该地区地形起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也对该沥青混凝土站的建筑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结合该场地环境水文地质的实际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价,提出的修复建议需要结合污染物的性质,以及目前所分布的范围特征,进行修复方式的比选提出。因本案例所处的污染物较为特殊,应尽可能采用修复方法对该地质环境进行修复。
        3结束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所揭示的内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共同生命体,是需要互相哺育与维持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我们所窥见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尊重与保护,顺应与启迪的生命源泉滋养的过程[18]。人类是自觉改造自然的主要体系构建,人类生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作为能动的存在物,人类拥有的是一种自觉创造与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生命体系架构,在生产和生活中,这种生命体系形成了一种共同和谐发展体,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历程中,生存发展的脉络需要我们去努力创造。但通过时代的不断变迁,我们不难看到,人类实质性对自然的改造形成了一种破坏,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对自然环境所形成的破坏负有一定的责任,而我们要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学会运用技术来改变现行状态,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同体。获得物质财富是我们步入西方工业文明进程的目的,然而在这一目的下,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存的危机,如何在快速经济发展的时代,改变这一生存状态,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自然环境的发展进程对于人类而言,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人类的不良行为。我们在追求物质价值的同时,同样也必须注重自然和谐的发展。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则是更好的让人类窥见所在污染场地内水文地质的情况,而根据实际情况的掌握,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具的治理措施。故,本次研究发现,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中,应能够考虑全面性的应用,注重细节的勘察点与记录,并且能够结合以往资料,判断水文地质污染的程度,根据污染的范围,提出抽检频率,在每一个环节中,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并善于对分析结果进行风险评估,从而为需要改善环境的污染场地,提供合理的治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乐巍,张晓斌,李书鹏,等.土壤及地下水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修复技术工程应用案例分析[J].环境工程,2018,36(12):48-53.
        [2]李元杰,王森杰,张敏,等.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18.
        [3]陈富强,邓国仕,姬星怡,等.遥感技术在川西螺髻山地区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19(4).
        [4]王洪兵,杨永刚,杜飞翔,等.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岩溶水文地质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9).
        [5]许蓬,王明.环境同位素技术在判定矿井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8,v.46(S1):230-233.
        [6]宫志强,刘明柱,刘伟江,等.单井捕获地下水污染羽的优化方法[J].环境工程学报,2019.
        [7]孟宪荣,许伟,张建荣.化工污染场地氯苯分布特征[J].土壤,2019.
        [8]李扬,杨桢,康凤新,等.东阿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的同位素分析[J].中国岩溶,2019,038(001):19-27.
        [9]Zhou Sen,Hu Jiayin,Cui Yang,等.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清香型大曲微生物多样性[J].中国食品学报,2019,019(006):244-250.
        [10]王雯倩,万其进,陈奕云,et al.典型场地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红外光谱特征[J].红外技术,2019,41(10).
        [11]南晋武.中关铁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及防治水技术实践[J].矿冶工程,2019(5).
        [12]吕晓立,韩占涛,张海岭,等.某典型化肥厂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氨氮污染特征及成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012):176-182.
        [13]曹锐,冉瑜,吕玉香,等.物探与水文地质分析结合在岩溶地区找水定井中的应用——以黔江区罗家坝ZK3井为例[J].中国岩溶,2018,037(002):280-285.
        [14]宁卓,蔡萍萍,张敏,等.某石油污染地下水溶解性无机碳低异常的微生物地球化学成因探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9,39(04):1140-1147.
        [15]侯文隽,龚星,詹泽波,et al.粤港澳大湾区丘陵地带某电镀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迁移规律分析[J].环境科学,2019(12).
        [16]何泽,宁卓,黄冠星,等.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以滹沱河流域为例[J].中国地质,2019.
        [17]孟祥帅,吴萌萌,陈鸿汉,et al.某焦化场地非均质包气带中多环芳烃(PAHs)来源及垂向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0.
        [18]宁卓,郭彩娟,蔡萍萍,et al.某石油污染含水层降解能力地球化学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068-40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