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瑞城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9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建筑观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接着分析了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方式。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入方式
引言
何为生态建筑?就是将整个建筑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然后将数量庞大的人口整合到这个生态建筑系统当中,并且通过设计来协调好内外的控制,实现各种能源以及物质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一个高效低耗的环境。所以要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要运用当前的生态技术,要结合当前的居住环境要求,并且采用适宜的技术来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使得建筑工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生态建筑观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1 生态建筑观的概念
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
1.2 生态建筑观的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提出的,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主要通过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等方式,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在把“生态建筑观”应用于实际的城市生态基建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保护环境原则,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口号和观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屡见不鲜。在进行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树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降低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给周围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是节约资源的原则,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利用的资源和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通过优化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技术等方法来提高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率。最后是审美原则,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现阶段的相关文化内涵和人们的审美意识进行调查,从而为创造自然亲切、舒适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建筑提供人民群众的看法。
2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方式
2.1 科学利用地下空间
通过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能够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破坏,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由于土壤具备良好的蓄热功能,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保持生态平衡,同时能够美化外界生态环境,保证城市上空小环境更加稳定。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结合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与空间需求,遵守节约原则,减少能源的浪费,保护周围环境,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得到更好体现,保持生态平衡。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开发过度,为了保证城市土地资源得到更好利用,在生态建筑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可适当增加楼层数量,合理设置地下室。可再生能源的大范围利用,能够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因此,设计人员还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节省大量的建筑资源,保证各类能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建筑生态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建筑设计人员要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加强生态设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根据生态设计理念,加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设计,充分体现建筑物的环保、节能等功能。
2.2 做好绿化设计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升建筑生态设计质量,设计人员要做好绿色设计工作,适当提升绿化覆盖率,可以从立体角度与空中角度入手,加强屋顶绿化设计,通过在建筑屋顶种植适量的植物与蔬菜,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绿化面积,而且能够提高建筑物隔热性能,避免出现严重热辐射现象。在炎炎夏季,在建筑物屋顶种植绿色植物,能够改善室内温度与环境,也可以在建筑物室内阳台种植绿色植株,保证室内环境得到更好改善。建筑设计人员还要从总体角度出发,以生态设计为基础,加强整体规划,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自然本质,加强功能分区设计,保证建筑生态设计内容更加合理。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设计,并适当提升绿化面积,扩大楼间绿化与楼旁绿化面积,减少能源损耗。
2.3 做好空气流通问题的规划
要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好空气流通问题的合理规划非常重要,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当地建筑群的空气环境问题考虑。所以设计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要具备有相关环境理论知识和技术,切实解决建筑空气流通的问题。在进行空气流通问题规划的时候,设计人员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性,考虑到建筑空间的利用。因为空气流通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程度,所以设计人员要结合当地建筑的情况,完善建筑风环境的设计,保证建筑内部空气的流通性,更好地体现出生态建筑理念。
2.4 提高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率
在科技飞速发展与进步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率逐年提升,生态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在生态建筑工程项目中,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建筑结构特点,选取健康、环保类材料进行施工,高效回收利用各类建筑垃圾,设计人员要加强节能减排设计力度,保证生态环保理念得到更好体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生态建筑设计阶段,科学选择建筑材料特别重要,为了减少材料损耗,保护周围环境,设计人员要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合理确定建筑层高,节省材料,并根据各类建筑材料的特性,优化结构系统。在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禁止使用对人体有毒的材料,尽量选择可再生原料制作而成的材料。除了要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外,设计人员还要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真正达到减少能源损耗的目标。风能与太阳能是比较常见的绿色能源,因此,设计人员可加强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获取容易,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能源。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建筑物朝向与光照强度,科学布局,充分利用太阳能。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的合理利用,能够减少电能与天然气的损耗。为了保证自然风得到高效利用,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可结合建筑物方位,设置适量的通风设备,加速室内空气对流。节约水资源是生态建筑的重要体现,在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要运用生态策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加强绿化建筑设计,提升循环用水效果,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设计人员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具体见表1。
.png)
表1生态建筑节水设计要点
通过提高生态建筑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率,能够显著降低能源的损耗与浪费,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进而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生态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保证建筑物内部结构更加完整,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保证太阳能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更好利用,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期间,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科学运用生态设计理念。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建筑设计是评定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的重要指标,所以设计人员要做好建筑布局的合理设计,加强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加强对环保节能资源以及技术的使用,更好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曾令枢.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8(20)
[2]何伟铭.现阶段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探析[J].居舍.2019(25)
[3]姚远.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简析[J].居舍.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