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红
夏津县双语中学 夏津县 253200
摘要:学生到初中阶段,不管是行为认知还是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面都相比小学来说上升了一个层次。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来说,此阶段的学生非常适宜构建以英语学科为主的知识框架,此时,思维导图就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思维导图对初中英语课堂的作用入手,研究思维导图分别在词汇、语法和读写方面的应用技巧。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导图;作用分析;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演变才被当今教育者所接受和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通过图形技术来发挥我们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其主要的用法在于通过相关的层级图表,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关系表现出来,从而把主题内容中涉及的关键词、图像、颜色等要素建立起记忆链接,充分开发大脑潜能。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理解语法、整理阅读和写作结构,对提升学习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分析
(一)减轻教师课业压力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初中教材和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从英语启蒙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初中英语知识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对教学知识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性。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将教材中有用的知识点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建立一种知识架构,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力、理解力和掌握能力,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课业压力。
(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在我们的初中英语时间教学来看,学生学好英语主要需要攻克两座“大山”,第一是词汇和短语等日常积累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将重点放在“抠字眼”的问题上,不能从整体上审视文章,忽略了文章要表达的重点和意义;第二则是有些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把很多知识点背诵,但还是由于过分的关注一些细枝末节,导致真正应用在英语学习上的能力差强人意。学会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将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变的清晰,同时充满形象和条理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记忆和应用方面的技巧,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1]。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应用。
以“color”这一单词为思维导图开展绘制的中心点,和学生一起慢慢引出自己在教材中学过的各种颜色:black、red、white、yellow等等;然后再以每一个颜色词汇为中心点,继续向外蔓延该词汇在各种时态下的变化和基本应用方法,还可以在词汇后面列举几个相关的针对性举例:“She was dressed in yellow[2].”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词汇在语法中应当怎么应用。通过这种以思维导图为基础来展开的词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词汇框架,让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词汇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二)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语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知识点。
要想增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特点,通过绘制语法在变换过程中的各个分支来理清学生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语法在时态下的句型构成和使用的时机,促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很多学生变学习语法时很难对时态中的一般将来时理解和应用。教师除了应用语言来进行举例说明之外,还可以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特点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法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将“一般将来时”作为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心,将其含义用最精简的语言写入其中;
其次,教师从其含义中引出两大分支来向学生解释“句型构成”和“使用时机”的应用技巧:
“句型构成”可分为三个小分支,其中分别写出三种时态的举例:①陈述句:S+will/shall+V原形;②否定句:S+will/shall+not+V原形;③疑问句:will/shall+S+V原形[3]。
“使用时机”可分为四个小分支,其中分别写出四种使用时机的举例,让学生对中心点中的“一般将来词”的理解和应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在阅读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手中的材料进行初步的阅读并展开简单的分析:将文本中提到的人物、地点、事件经过以及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基本了解文本大概内容。这是阅读思维导图绘制的第一阶段,此阶段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地将文本内容抽丝剥茧,主动剖析事件发展情况并做好归纳。
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互相分成人数均匀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来讲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更加得以彰显:比如,一篇文本的内容是以“城市”为主题展开的。教师可以在小组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我”要写一篇有关城市的作文,会怎么那几个方面展开呢?小组互相交流并写下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一起与第一阶段中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看文本中的材料是如何来体现自己的思路的。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一个阅读阶段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细化。当学生对的阅读思维导图绘制了前面两个阶段之后,基本的信息脉络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成。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思考来将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的更加丰富。比如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之后,自主找到每一段中的关键词,然后将其关键词连接起来,通过这些关键词来了解文本中想要表达的意义[4]。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关键词来进拓展,思考自己可以利用其写出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来让阅读教学发挥更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莫怡琳.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5):101-102.
[2]武正娟.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27):137.
[3]秦琦.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0):70.
[4]金姿,郭炜峰.浅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20,(12):49.
作者信息:王爱红(1974-10),汉族,山东夏津人,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思维导图;
基金项目: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及实践应用?(编号:2015DZYB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