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画基础教学中的素描问题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孙军
[导读] 素描是现在我们所有的美术教学各画种课程设置中最具基础性的课程
        孙军
        肥城市河西小学  山东  肥城 271600
        摘要:素描是现在我们所有的美术教学各画种课程设置中最具基础性的课程。素描是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的极好的手段,那么中国画传统的造型语言和造型审美意识,也不例外需要通过素描的形式来表达训练造型的目的。
        关键字:素描、基础性、造型能力
        可以说,素描是现在我们所有的美术教学各画种课程设置中最具基础性的课程。素描是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的极好的手段,那么中国画传统的造型语言和造型审美意识,也不例外需要通过素描的形式来表达训练造型的目的。
        石涛曰“笔墨当随时代。”直白说来就是所有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方法都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如果时代的造型法则发生改变,那么传统的一切技法都应围绕造型来体现,所以造型研究逐渐成为中国画创作和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画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旧有的造型语言必须引进新的、科学的造型规则。那么西方素描的引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古代人物造型语言的典雅、高古、单纯和飘逸,很好的体现出了我们的传统技法,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古代的造型法则高于现代。但是传统中国画的造型太过于程式化、概念化,缺少生活气息,比如说一部分人物画中,只注重造型语言和技法,并不能反映时代特征,同时人生性格的多样性也没有完美的体现。所以素描的造型研究和传统的笔墨技法的运用,应该成为当今中国画画教学和创作的重要课题。
        素描是从绘画技法上区分的绘画科目,中国画是从绘画与语言及文化差异上区分的画种,是针对西方绘画而言的。中西绘画都有素描,只不过中国画中称为“白描”,原本是绘画的一种粉本,宋代画家李公麟把白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扫去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艺术思想和西方素描主旨不谋而合。中国画的白描,也是一种素描,它主要是运用单色线条来表现中国画家对物象的心理感受,重在形体本身的结构,着重研究物象的精神实质。白描基本上排除从固定的光源出发或条件色出发的西洋素描观察表现法,以笔墨放笔直取,形成了中国画以白描为造型基础的审美特色。但在形体知识、结构分析了解中我们确实应该吸取西画的优势。
        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以线为主,以表达主观精神为主。而素描的造型语言多是以用面、体积来表达空间感,以表达客观自然为主。中国画中的点、线、面、披、擦、染等在素描里面都也有与之相对的词汇,但这是毛笔的水墨语言。
        中国画中的水墨语言与素描是有一定联系的。因为绘画部分中西都基于对形体的描绘。但在最初的绘画中都是用线来刻画物体的。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产生了不同的风貌,但其中也有相互渗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也出现了注意透视、解剖的立体造型方法,当时被视为异类,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但在现代西方绘画中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都在造型语言中大量的吸收了东方造型语言,特别是线。
        素描课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原因它与中国画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范畴。素描崇尚科学,追求写实;而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崇尚哲学,追求意象,中西艺术家观察与体验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我们的中国画基础教学中的素描课程大体沿袭西方古典素描的观念、方法和形式,虽或小有改动,也没出西式范畴,如同用刀叉来吃中餐,效果当然不会好,所以在素描课程结束后,进入中国画,尤其是水墨写意课程,一些在素描课程中被认为是画得不错的学生,却表现出反常的被动,面对与素描技法大不相同的中国画笔墨手足无措。
        我认为现在的素描教学中必须树立规范化教学的意识。在油画、水彩等专业的基础教学中规范化教学的问题并不突出,因为素描与它们本来就是一家。即使有什么发展变革,也更比国画基础教学中的素描问题加自然而然一些。而素描被引入中国画的基础教学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并没有形成一套非常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家都只是在摸索,都尝到了一些素描的甜头,同时也都吃到了它的苦头。现在我们必须总结几十年拿来的经验教训,理顺多种观念混杂的教学环境,彻底改变凭个人经验各自为政的局面。在中国画的教学大纲中对基础素描课程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和规定,使教学大纲起到实际的作用。规范性是学院教学的重要特征,只要存在教学行为,就需要有一种教与学双方共同认可的语言系统,以便双方在对对象的感觉和理解上相互对话。因此有一个具备完整性和普遍性的素描教学样式极为必要,也就是素描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所谓的教学体系,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而确定的教学宗旨,以及为达到这个宗旨所实施的教学规定的统一整体”。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之一素描,必须加强造型意识的培养,其中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造型因素的研究,即对客观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透视等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二是对造型表现的研究,这首先要求我们要对中国绘画的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第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归纳,强化某种造型因素,表达出既具有东方特色又具有鲜明个性的造型样式。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以前我们所争论的所有一切形式上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明暗、线条等等都将不露痕迹地融入到中国画之中,中国画会因其基础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获得更大的发展,素描也会因中国艺术精神的注入而中国化、意象化,更好地为中国画的基础教学服务,不再做“夹生饭”。
        建立和完善中国画的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更深层面上的重大学术问题。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绘画必将在世界艺坛上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茫,我们的素描教学无疑也会有着更大的发展和更加壮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画创作浅说[J].方凤富
        [2]浅谈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J].何景磊 韩鸿友
        [3]论国画基础教学中的素描问题[J].康建明
        [4]中国历代画论[M].周积寅.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6
        [5]中国绘画思想史[M].邓乔彬.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