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秋香
[导读] 摘要:气象灾害在多数情况是不可预知的,但极大地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也是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金乡县金乡街道办事处  山东济宁  272200
        摘要:气象灾害在多数情况是不可预知的,但极大地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也是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为了使农作物的产量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就要深刻的了解不同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以防范出现不同气象灾害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也应该给人们宣传有关农作物的防御措施,使人们增强环保和防范意识;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自然灾害出现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农作物的损失,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产量影响;防范措施
        引言:在农业的发展中,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水分等。在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对农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一、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农业干旱
        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都有所不同,其对农作物的生产种植影响比较大。气象干旱是由降水量等其它自然因素使农田水分短缺或异常,但农业干旱是降水量极大的减少,使土地的水分大量流失,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裂,更重要的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不平衡,无法满足作物本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情况严重便不只是产量减少可能会导致颗粒无收。然而产生农业干旱的原因不只是缺少水分,还可能受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施肥情况、空气污染情况等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也可能是诱因,一个地区中总体的经济情况不好时也可能会导致农业干旱,阻碍农业发展,降低作物产量。
        2、大风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
        “大风灾害可造成农作物倒伏引发农业减产、城市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的风灾可造成人员伤亡。大风还会加剧火灾风险、加速地表风化,对城市和森林防火、生态系统安全带来危害。冬春季节,西风带南北两支高空急流在高原上空通过,由于相距较近,强度大、高度低,在高原上自西向东自由通过,促使干燥西风带上强而宽广的急流带上动量下传和地面热低压发展、气压梯度增大,引起地面风速增大,造成地面大范围大风天气。最终造成农作物生产量下降。
        3、冷冻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冬季才会发生冷冻灾害,这样就会对那些越冬的农作物产生比较大的伤害,农作物在长时间内处在低温的情况下,会造成农作物枯萎被冻死的问题。农作物因为其品种和种植地区的不同,所以在其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也是各不相的,可以说冷冻灾害也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地理性的。如在每年的8、9月份是水稻的孕穗期,而在这个时间内,南方地区,尤其是贵州省地区比较容易出现秋风,并且会持续在3、4天左右,这时候的最低气温低于20摄氏度,就会造成水稻的空壳率上升,影响到水稻的产量。例如在2018年,8月份和9月份中贵州省地区的因为出现长时间的低温降雨,导致贵州省水稻产量同比去年减产了20%左右。
        4、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洪涝灾害是因为高强度的持续性降水、冰雪融化等导致的水位上升引起的,洪涝灾害一般会出现在夏季,会造成农田中出现大量的积水,积水不能及时的被排出,造成农作物的根茎被积水泡坏,导致农作物死亡。如果不能及时的对洪涝灾害进行补救工作,洪涝灾害出现,河水水位上涨,河堤损坏,会对农田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的防范措施
        1、提升防范意识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飞速发展之中,所以气象人员可以几乎准确的预测气象信息,所以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气象信息来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相关部门应该对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员进行气象灾害防范培训,讲解防范气象灾害的内容,加大防范灾害的宣传力度,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前给出防范措施,同时引进一些高科技产品应用到农作物的种植之中。除此之外,也要告诉人们保护环境对防范气象灾害的益处,使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从而加强种植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防灾减灾,从而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提升的目的。
        2、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测分析水平
        为了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伤害,需要提高气象局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分析水平,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分析能力,综合多种学科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分析。随着我国气象预测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短期天气预报的水平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针对中长天气预测的能力虽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相对来说对中长天气预测分析水平和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不断的提升我国对中长期天气预测分析水平和能力,提高气象局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分析水平,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和损害。
        3、利用气象服务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
        在气象服务的条件之上,在充分利用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种植高产作物,开展科学的农业生产培训,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意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中国的“三农”政策不断推进。对于气象工作而言祝福部门要对于气象工作大力支持,增加资金的投入,提高气象工作的硬件水平,这样就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农业气象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及时的气象条件预测能够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有时间进行预防,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损失。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气象特色服务
        在防范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和危害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的扩大农业气象灾害的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及时的传播,让人们尽早了解气象灾害的发生范围和时间,尽快的采取防范措施。此外还要强化农业气象特色服务建设,根据农作物的关键生长和发育期进行农事天气预报,从而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的针对性工作和实效性工作。
        5、建立健全防灾体系
        建立完善的防灾体系是减轻农业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指导,结合工作经验,建立灾害预测监测体系,通过气象灾害的实时控制、准确预测和科学测量,提高防灾效能。同时,农业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各气象灾害的特点、作物生长特性和灾害损失机理,以便采取有效、准确的防灾措施。对于常见的冰冻灾害,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措施,開发并应用基于监测数据的综合防霜技术体系,创新技术。面对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相关人员也可以根据区域环境、气象灾害、农作物的特点充分利用非工程农业生产创新技术。
        三、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气象灾害产生的影响越发重视,对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使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相关人员需要对农业气象灾害提起重视,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进行探究,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我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田红莉,付朝云,张显.浅谈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8,38(20):238.
        [2]张雪,冯琦浅谈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4(15):96-96.
        [3]闫彩虹.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吉林农业,2019,(06):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