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思考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王一君
[导读] 摘要:在新形势下,随着现代化经济不断加快,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纪检部
        摘要:在新形势下,随着现代化经济不断加快,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改革过程的监督,确保国有企业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文章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国有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纪检监察;  日常监督; 解决策略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情况,是国有企业纪检部门监督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我们把监督作为第一职责、基本职责,就必须要紧盯关键少数,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权力集中的部门的监督,以点带面,不断做细做实监督职责,让监督从软管理变成硬约束。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和实际改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不但要充分发挥党纪党纲的制约作用及约束作用,并且纪检监察组织还要落实实际工作,因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约束作用。[1]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发展中,纪检监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有效防止企业不良风气的形成,保证企业职工守法履职,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党员干部对违纪问题认识不到位,许多国有企业在制度的制定上存在较大漏洞,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制度建设与群众之间缺乏整合,对各级职工的实际工作和需要缺乏全面的了解,使制度建设缺乏更真实、全面的认识,有些甚至被当作一种形象工程,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此外,制度形成后,没有与基层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监督,没有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在制度实施阶段,一些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严,干部作风不良,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利用制度漏洞来满足自身利益,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2]
        三、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基层纪检机构内部监督问题的对策
        1、监督“关键少数”关注大多数
        我们在开展日常监督的过程中,特别关注资金集中、业务集中、风险集中、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督促党委班子成员落实好“一岗双责”,定期约谈财务、组织人事、招标采购以及问题多发直管企业主要负责人,加大提醒力度。建好用好廉洁档案,在对党委管理干部建立廉洁档案的基础上,实现直管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廉洁档案“全覆盖”,以廉洁档案为抓手,准确记录领导干部的廉洁轨迹,及时发现干部的廉洁风险点,设置黄色、橙色、红色3类预警提示等级,加强干部管理,防微杜渐。对高发廉洁风险点进行专门排查,系统分析案件管理数据,对靠企吃企问题进行解剖,明确了重点关注人群、问题多发领域、问题集中业务、风险集中岗位,形成专题报告报党委。在关注关键少数的基础上,我们将监督延展到大多数,规定了谈心谈话提醒工作适用的9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情形,明确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谈话提醒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人,并按照分级管理、逐层逐级开展,真正在各层级强化监督提醒,推进“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常态化、制度化。[4]
        2、搭建沟通协商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各类信息是监督检查工作的源头,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才能对监督对象、监督事项作出精准的判断。国有企业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核心业务,制定本部门监督责任清单,明确监督内容和标准,开展日常监督工作。纪检监察机构通过“大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协调小组会议,认真听取各职能部门监督情况,掌握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强化科学研判,精准发现问题,加强共性问题研究,及时向党委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堵塞管理漏洞,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3、创新纪检监察形式,落实内部监督职责
        依规依纪依法用好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是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纪委对日常监督、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向有关党组织提出纪律检查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依据法律法规向有关单位提出监察建议。对既存在违反党规党纪事实又存在违反法律法规事实,需要就同一事项向同一党组织、单位提出整改建议的,纪检监察部门可以直接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坚持纠处具体问题与运用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以案治本工作同步推进。在提出纪检监察时,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政策规定、法规制度以及行业管理规范,必要时征求相关业务专家的意见建议,做到既找“症结”又开“药方”,确保纪检监察建议合法合规、科学精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确保发出一份纪检监察建议书就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批制度。
        4、严把选人用人关,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制度
        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好国企“20字”好干部标准,要把人育好、选好、用好、管好,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到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在干部选拔任用动议酝酿阶段,党委主要领导成员、纪委书记共同参与;在干部选拔过程中,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程序,开展任前考察,征求纪检意见、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做到准备充分、程序规范、步骤到位;突出“政治标准”,把对党忠诚、政治过硬作为第一位要求。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党委、党委书记、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机关落实各自分管工作责任,深入“三个为主”,管好用好廉政档案,完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考察方向、细化把关要求,坚决防止履行程序不严、掌握信息不细、考察情况不实等问题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作为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的重要落脚点,立足于打造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环境,持之以恒做细日常性监督工作。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的日常考察和综合分析研判,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领导干部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信息填报、审核等措施,进一步健全领导人员监督体系。二是突出抓早抓小抓预防,实现廉政谈话常态化。三是每年组织对直管企业选人用人、干部监督、“一报告两评议”等工作检查,撰写督查情况报告,指出直管企业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项、整改提升项,并将检查结果在直管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会上通报,强化整改成效。[3]
        5、抓住以案促改,推进正本清源
        净化政治生态是以案促改工作的重要目标,每查完一件典型案件,不仅进行个案分析,还注重点线结合,深挖案发根源,剖析反映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共性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案件查办的“后半篇”文章,深入跟进监督整改,推动反腐败工作由治标向治本转化,净化修复政治生态。
        结束语: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实际发展过程中,纪检监察工作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实际开展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有关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和正确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符合实际要求,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寒香.新时代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J].法制博览,2019,(第7期).
        [2]林亚强.探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履职能力建设[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9,(第3期).
        [3]张涛.新时代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19,(第11期).
        [4]边巧.浅谈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效性[J].锋绘,2019,(第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