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肥运筹实验总结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唐明丹 孟祥宇
[导读]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2—0.03亩,设立5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三次重复的平均结果表明处理处理1产量最高:亩产540.27kg,其次是处理3:亩产531.48kg,再次是处理2:亩产520.48kg,最后是处理5:亩产502.47kg,处理4:亩产461.34kg。
        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科技园区  256330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2—0.03亩,设立5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三次重复的平均结果表明处理处理1产量最高:亩产540.27kg,其次是处理3:亩产531.48kg,再次是处理2:亩产520.48kg,最后是处理5:亩产502.47kg,处理4:亩产461.34kg。
        关键词:水稻 穗肥 施入时期 产量
        0前言
        氮素是影响水稻生育、产量最敏感的因素,穗肥可以提供幼穗分化营养物质,为了探讨氮素穗肥在不同叶龄期施用对产量的形成作用,特设计本次试验,以明确不同叶龄期施用穗肥对稳定穗数增加粒数,调节结实率的效应,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技术体系。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主茎11叶品种,由二道河种子公司提供。
        1.2实验地选择
        本实验在二道河农场科技示范园区水稻试验田进行,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4.33%,碱解氮261ppm,速效钾100ppm,PH值5.61,有效磷35ppm,秋翻地,耕层18-20cm。
        1.3试验设计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32亩,设计5个处理,重复三次,小区间筑埂覆膜,各个小区有独立的排灌系统,其他栽培措施均按照当地技术指导执行。
        1.4试验地分布示意图
        水稻在大田种植中穗肥大多在水稻倒二叶露尖(或是长出一半)的时候施入,也就是我们本实验的处理3,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处理3(倒二叶露尖)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处于第二,低于处理1(倒四叶露尖),高于处理2(倒三叶露尖)和处理4(倒一叶露尖)以及处理5(不施穗肥)。再来看一下产量最高的处理1,比处理3亩产量高8.79kg,穗数比处理3高,结实率比处理3低,比起其他处理也低.
        3 结论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处理1虽然产量最高,但是结实率却是最低的,不建议推广;处理2、处理4、处理5这三个处理产量相对较低,也不建议采取此种方法来施用穗肥;处理3产量低于处理4高于其他3个处理,结实率和也处于中间位置,但平均穗粒数最多,综合表现比较好,所以建议穗肥在水稻倒二叶露尖是开始施用。因为水稻的肥料施入以后并不能马上就发挥效应,需要一段时间,而在水稻倒2叶露尖(或倒二叶生长到一半)时施入,恰好反映到穗上,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