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张雪晴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变化,许多农民对于农村绿色环境有了新的认识。
        途为(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变化,许多农民对于农村绿色环境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广场绿地、主题公园和艺术雕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感知方式。创建风景优美的园林景观环境,需包含物质与精神双重功能内涵。在追求园林景观现代化设计形态的同时,要积极继承与发展本土文化,提取园林艺术内在精神,将传统园林理念与现代化园林理念加以融合,更好地带动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1园林景观设计必要性
        科学规划园林景观意义重大,首先是可赋予城市内涵。代表性园林能发展为城市象征,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居民文化习惯,还要围绕本地区自然环境和建筑特征加以规划,由此创设的园林景观可与城市紧密结合,凸显城市内在魅力。充分彰显地质风貌的园林景观,可增添城市新风采,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其次是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受园林景观规划影响,园林设计能促使提升城市经济。园林景观可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现诸多城市均比较关注园林规划工作,并将其视作城市建设关键点,不仅可美化城市,还可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最后是可调整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伴随有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噪声和水体污染现象频发,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而园林景观设计可有效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城市噪声,充分调整生态环境。
        2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
        2.1没有满足实际生活需求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生活作息方面和日常工作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上不能与城市园林景观一样。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保证整体景致的美观性,而且要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放松心情。但是大部分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都是效仿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并没有实际考虑到农村居民日常劳作所需,这样不结合实际需求而设计的园林景观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2.2景观的时效性比较模糊
        随着新农村地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市镇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景观设计和规划,这对于农村景观体系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农村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不好,一方面景观维护和管理不善,另一方面缺少专门的景观维护人员且投资有限,村民对景观缺乏认识,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景观的最初状态,同时也很难全面提高园林景观的利用效率。
        2.3整体规划不合理
        一是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还是仿照城市园林景观布局,没有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缺乏农村园林景观的特色;二是新农村建设普遍都是将房屋排列整齐,这种规规整整的形式严重影响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无法充分实现绿化的效果和作用;三是新农村居民住宅以及商业区、工业区等分布比较杂乱,很难进行整体的统一规划,达不到最佳效果。
        3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措施
        3.1紧贴现实生活
        农民日常劳作都是在一定的场地进行,比如打谷、晒麦子等,这些生产场景是新农村的一大特色,家家户户集中进行打谷晒麦子的场面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进行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人们的日常生产所需,将这些生产所需场地也要列入到整体规划当中,给人们的日常生产提供便利。此外,农民劳作过后都喜欢在一起乘凉休息唠唠家常,所以对于人们休息的地方也应给予一定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3.2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有许多农村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维护和管理不善,村民缺乏保护意识,使得原有地貌的生产力下降,难以利用,因此,开发者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纳入其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水域景观和石雕的建造也要以生态为基础,可以节省投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具有一定经济意义的果树、桑树等,不仅可以增加农村的绿化面积,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其对于保护园林景观的积极性,对于整体的维护和实现生态农业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3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特色
        由于新农村在结构布局以及居民和商业区等的分布都与城市整体布局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要考虑新农村的实际环境以及建筑分布情况进行新农村的整体规划,避免因效仿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而产生不协调现象。此外,要充分体现农村不同于城市的特色,利用新农村原有的自然条件,比如河流、湖泊以及农民耕种的田埂和小山坡等,为新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添光加彩,不仅能体现出新农村的自然特色,而且能使园林景观适应性更强。
        3.4强化设计者与施工者的互动,引进多元化景观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者以完美的作品视作目标,应全方位思考和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地区文化、风土人情、自然植被及自然景观等,深入走进现场调研景观设计明暗管线分布情况,优化方案构思,健全设计作品。在具体施工期间,设计者要深层次和施工者沟通互动,落实施工技术交底作业。工程过程中应全程跟踪,调整设计尺度,找到存在问题加以解决。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要注重多元化体现,尽可能创设满足多类型人群亲地空间,扩展人们和地面的接触范围,以亲水空间为主题营造人们观水与戏水的内部环境,借助车库及台地等构造完成软硬景观的有效结合,形成充满活力的亲绿环境景观空间。
        3.5强调植物风格,增强园林景观设计有效性
        气候条件对树木生长起关键作用,涉及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在选取树种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本地区土壤环境,多数污染物质均存在于工业区附近空气中,可优先挑选夹竹桃等强抗性树种。另外,土壤酸碱度会显著影响植物生长,由于乡土树种对土壤环境有一定适应性,能确保树种良好生长,因此宜选择乡土树种。同时,用认识到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在强调植物风格的基础上,增强园林景观设计有效性。
        3.6视觉设计
        进行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各年龄段居民对景观的需求,有机整合室外空间及景观,只为营造出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的特色景观,给居民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放松心情。重点在中心广场的水景入口处设计了灵动、蜿蜒的小径,增加了体验仪式感,并在水景沿线设计了大草坪、儿童游乐场、老年健身区及廊架休息区,并坚持张弛有度、有收有放的原则,将这些景色有机连成一体,并设计了多条动线路线。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合理化调整局部收口,使得设计意图得到充分地体现及落实,真正为居民营造出一幅既美丽又不失生活气息的园林景观。
        3.7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提高,这些需求不仅体现满足吃饱穿暖等问题上,而是转向了更高水平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新农村地区的景观园林设计可以考虑与经济相挂钩的方式,确保村民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可以得到相应的实惠,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在设计中因地制宜,降低成本并尽可能地让农民得到实惠,经济效益与精神追求相结合,让它们形成良好的协同作用,这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结语
        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重点内容,应充分认识到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不仅可以给农村绿化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因此,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根据新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保证新农村园林景观发挥出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俊峰.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要点探讨[J].文化产业,2019,(21).
        [2]邢伟明,邹泉,杨舒淇.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21).
        [3]赵志刚,张媛.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