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历史传承性与大学精神培育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蒋子豪1 张涛2 宋犇3
[导读] 摘要: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分。在中国优秀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继承和发扬而来的新的文化。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不仅需要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也应当自觉的起到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用。大学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就是不断的加强大学生的精神培育,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的的精神培育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义。关于大学文化建设近年来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大学文化;民族文化;历史;传承
        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要大力的发掘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新时代精神。大学精神是来源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之上,继承和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来的。建设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的推进大学的学术氛围,鼓励和激发大学生大胆的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大学道德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长,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园林中最为耀眼夺目的瑰宝。道德文化是大学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的道德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基于我国传统的文化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发展和创新属于大学生成长特点的大学道德文化。例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道德文化资源和教育素材,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等众多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爱国情怀。也正是这些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品格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大学的道德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和管理。通过课外的教学活动,来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促进大学道德文化的实践。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基础构建大学道德文化,就是要坚持扎根中华文化,坚持以传统文化来开展大学的教学活动,构建起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道德文化。
        二、如何有效地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
        1.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项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大学文化,重在建设。有句古谚语:“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任何一种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把建设和谐的大学文化作为持续推进的过程才能取得成效。一所高校、一个院系,教学科研上不去,一遇竞争就会败下阵来;一所高校、一个院系,大学文化搞不好,无需竞争就会自乱阵脚。只有将大学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大学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主要目标。建设大学文化首先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校园文化的功能,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要注重营造大学的良好思想舆论氛围。近两年,中央新闻媒体相继推出《永远的丰碑》、《时代先锋》、《劳动者之歌》等栏目,让人们回顾历史,走近时代英雄,体验崇高与感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置身何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上的资讯每天都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它悄无声息但势不可挡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对于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社会和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又是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的学术繁荣与文化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取向,离不开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离不开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创造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良好环境,提高引导思想舆论和学术发展的能力。要努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大学的文明道德风尚,着力加强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学术道德、学习风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尤其要注重倡导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风,加强诚信教育,克服浮躁心理,杜绝学术剽窃等学术腐败行为,增强学术、文化持续发展的活力。
        3.构建以革命理想为持久力量的大学精神。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了血与泪的斗争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英勇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才取得了我们如今的繁华盛世。大学生作为先辈革命的最大受利者应当也时刻谨记坚持不懈的革命理想。当代大学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以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为任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建设大学精神首先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激励大学生树立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崇高理想。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大学办学方向,树立以革命理想为持久力量的使命观、发展观和育人观。
        4.弘扬创新精神,建立时代符合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创新精神是历史赋予中华文化精神新的时代标签。新的时代大学精神就是要以创新为准则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大学是文化和科学发展的自由王国,大学精神建设需要紧抓大学学术自由和文化自由的基本准则,构建起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的大学文化。创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创新驱动,实现人才引领发展的时代要求,弘扬创新的大学精神,首先需要加大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在校园内建立起惜才重才的文化氛围。其次,进一步的扩大校园内的学术自制氛围,加强对学术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起符合校园特点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教代会等各种委员会,来实现学术活动的自由发展,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校园建设的参与权。通过建立起自由民主的大学学术文化氛围,才能够从根本上建立起大学的创新精神,实现大学学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新气象。
        结语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需要建设和谐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不但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广大师生全面参与,而且需要一代代师生员工的努力追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给大学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大学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的发展不仅需要不断的吸收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同时也需要以进一步的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的文化,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文化。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基础,构建大学道德文化构建以革命理想为持久力量的大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崇高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蔡月.关于大学文化建设历史传承性与大学精神培育.2018.
        [2]刘新丹.探讨大学文化建设历史传承性与大学精神培育.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