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冠肺炎对达州中小型科技服务业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艾茹权 郑智文
[导读] 摘要:过去的十年,国家利用各种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如今已到了一个“瓶颈期”,居高不下的房价、企业的高杠杆经营、家庭的高负债率等情况都是经济增长负面效应的体现,造成的结果就是货币、财政政策能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差、尤其是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达州分中心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过去的十年,国家利用各种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如今已到了一个“瓶颈期”,居高不下的房价、企业的高杠杆经营、家庭的高负债率等情况都是经济增长负面效应的体现,造成的结果就是货币、财政政策能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差、尤其是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而此次突发的疫情对服务、餐饮、娱乐、出行、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脆弱生存的中小型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关键词:新冠肺炎;达州;中小型科技服务业;影响
        一、达州市科技服务业基本情况
        就达州而言,大家对这里的印象就是“老工业基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达州一直以资源型、重化工型产业结构为主体,似乎永远不能与“高科技”沾边。但随着国家号召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达州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动“两个定位”逐步变成现实,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发展,达州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兴起。
        2018年达州新增高企8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我市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达68家;截止2018年末,全市已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3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近300家;全市以企业为主体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1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9家等各类研发平台,建成四川省达州市科学仪器设备暨实验室共享平台,平台共收集科研仪器350部,专业实验室44个,可实现科研仪器设备和专业实验室的网上预约和专家交流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多层次、网络化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
        2019年12月初,达州经开区正式挂牌成为省级高新区,这里将建设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苎麻纤维为核心的全国一流的“中国纤谷”;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核心,“冲刺4000亿”目标、规划近6000亩的“秦巴智谷”,这座工业气息浓厚的城市正在脱去沉重的外壳,以积极的态度、昂扬的姿势向新的方向蜕变。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服务业的影响
        (一)复工延迟,返岗率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原计划于2月3号之前开工的企业不得不延迟复工。作为企业而言一方面是担心疫情扩散,另一方面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达州大多公司的复工时间均在2月10号以后,而员工的返岗率主要受到各地方政府具体疫情管控方案和周边实际疫情情况的影响,有过半数的员工无法按时返工,并且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企业的招聘职位数和求职者数均大幅下降。
        (二)预期收入减少,资金链紧张
        疫情严重影响各行业企业的开工运营,众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或发展的影响,企业的各项业务需求势必下降。本身科技服务业的业务覆盖范围就很广,原本有计划接受服务的企业,或者已经同公司签署合同的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都有可能取消或推迟计划。由于复工延期大多项目不能按时交付,此情况顺势就会影响到企业预期收入,甚至会使得企业本身面临违约赔付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的租金、贷款还付、员工的工资、社保以及疫情防控等成本,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就是就是一座座大山压在肩上。
        新订单量断崖式下跌、企业付款延期、营业收入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受到严重影响等系列打击,对于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而言还可以撑一段时间,但是对一些资金链本身紧张、长期高杠杆经营的企业,面临这些全方位的压力时又该何去何从。同时在这些影响之下今后发展的业务方向、咨询业务需求都可能产生变化甚至催生新的业务类型,作为企业本身又该做出怎样的改变,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三)企业短期生存危机大
        较前面提到的企业现金流减少,资金链紧张,在后期企业的经营风险会更大。大多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会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依靠企业自身资金可能难以撑过这个疫情期。根据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34%的受访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


就是说,67.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三、共克时艰,砥砺前行
        (一)复工要有作业指导规范
        长时间不复工对企业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面对复工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必须对疫情严防严控,另一方面复工必须逐步开始。
        以四川业信集团为例,公司为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2月3日行政部门先了解员工的返岗情况及具体返岗时间。针对处于隔离期无法及时返岗的员工,实行陆续返岗计划或通过网络办公的形式开展工作;公共事务部负责协调口罩、消毒液、洗手液、体温计等防疫物资、做好消杀工作,统筹员工上下班交通资源等;集团安全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紧跟防疫工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员工佩戴口罩上岗,鼓励员工自备午餐,暂停使用中央空调、暂停各种户外活动、集中培训等。鉴于疫情形势的变化,自2月11日起全面实施远程办公机制以确保项目的进度和工作的质量。
        (二)组织瘦身,提高效率
        经过这场灾难的洗礼,势必会有一批企业破产,那么也就会有一批企业强大起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人员和职能人员占了大部分,因此根据自身的企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非常有必要。
        寒冬期公司不养闲人,换个角度考虑这正是企业员工提升自我,团队升级的好时机,公司可利用此期间做员工线上培训,做好绩效考核,提高转化率,尽可能实现企业的价值、员工的价值。
        (三)控制企业经营成本,稳定现金流
        企业要明确现金为王这个硬道理。疫情期间各行业均受到了影响,因此对于我们科技服务企业而言,业务量下降也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可以乐观地期待后面的市场,但是必须考虑到最悲观的情况和企业真正面临的风险。预期的资金进不来,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做好现金盘点,明确公司在不进现金流的情况下还能撑多久。固定成本必须支付,那么在变动成本的控制上我们一定要把每一份钱花到刀刃上,对于一些资金链本身就紧张的企业可考虑采取关停一些需要长期投资的项目做到及时止损等措施。
        (四)提升在线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现在很多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复工计划一延再延。由于科技服务业的行业性质,大多数的项目我们可以实施远程处理。虽然疫情阻碍了一些行业的发展,但我们自己的节奏不能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在管理层精心的策划之下,员工有序地在家远程开展新的工作内容,我们不仅是要完成任务,更要保证我们的服务质量,并不断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
        四、放眼未来,抓住时机
        (一)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政府积极协同科技服务企业建设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兼顾全市各区域的情况,制订合理方案共同发展。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三是完善科技服务业制度建设,保障科技服务业的稳步发展。
        (二)适时改善体制机制
        一是鼓励全市科技服务企业多方面发展,推进商业模式改进、技术创新。二是加大共享力度,科技平台、创业平台、各园区应开放科技信息的管理,使得科技服务业的范围不断拓展延伸。三是人才引进,达州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与成渝地区还存在一定距离,企业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科技服务业的专业人才较少,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需注意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做好岗位培训。
        (三)增强区域间联动合作
        一是加强与成渝地区的合作交流,根据《达州市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工作方案》的基本要求,全市应加快推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以及万达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全面推进与成渝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的合作与交流。二是联动本市科技服务企业共同发展,达州本土的科技服务业本身数量较少,水平不均,我们要加大企业间大交流与合作实现发展与共赢。
        总结
        危机当前,是危也是机。明确安排企业任务,维护企业自身稳定,做到统筹兼顾,用智慧共克时艰,尽可能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稳步发展,抓住机会,相信寒冬之后,我们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