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山头”到“心里头”东西部扶贫协作稳成果、促民生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瑶
[导读] 摘要:本文结合四川省仪陇县九龙乡三星村开展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分析,旨在为更多的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活动带来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为我国贫困人群脱离贫困贡献自身的力量。
        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  325000
        摘要:本文结合四川省仪陇县九龙乡三星村开展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分析,旨在为更多的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活动带来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为我国贫困人群脱离贫困贡献自身的力量。
        关键词: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合作
        前言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根据2019年浙江省与四川省签订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浙江省国资委与四川省仪陇县政府签署的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捐赠协议,以及浙江省交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的统一部署安排,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与四川省仪陇县九龙乡三星村于2019年开始结对帮扶。
        1.深入调研,确保结对帮扶有序进行
        在与三星村结对后,公司对标省国资委和集团公司要求,认真分析研究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具体扶贫协作工作。勇担当,主动加强联络协调;敢作为,积极创新协作方式;话成效,深化协作发展成果,用心用情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三星村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来自浙江的殷殷情意。
        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资源禀赋、历史因素各不相不同。为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三星村的自然地理、特色资源、人文历史、能源交通等方方面面情况综合分析。公司相关负责人带队扶贫考察团赴三星村实地走访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入户走访等方式,对三星村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摸排。根据统计,三星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村人口多以老人和年幼的留守儿童为主。村内种植分布零散,村民以种植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农作物为主,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尽管截止2019年4月村里已建成六社约30亩的柠檬产业园,但产业规模小,产值效益低,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助益有限。
        面对三星村的实际情况,公司主要领导人与驻村第一书记及村“三委”积极对接产业发展思路,在达成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特色的共识上,结合村内实际劳动力情况、较为可观的人均可耕地面积(包括闲散地、河滩地、部门荒草地等)、土壤排水性强和历史种植经验等方面考虑,决定选择具有优势、发展后劲的以种植中药材黄精为主、套种柠檬为辅的奔康产业园区作为主攻方向,并计划在2019年底扩建原柠檬产业园并实现规模翻番、产业联片,真真正正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产业立得住、立得稳,造福三星村的人民群众。
        2.紧贴实际,确保结对帮扶精准有效
        黄精种植效益高,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抑菌防病、降血糖、滋阴润肺等功效,可直接食用、药用和提取加工,用途广泛。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黄精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根据2018年数据,我国黄精年需求量约为4000吨,市场前景广阔。确定了产业方向后,三星村村支书李登明带领村名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山头荒坡,不利开垦——用机器!村里利用帮扶资金,派挖掘机进山开荒调型,在原柠檬产业园旁边拓出土地30余亩。
        缺人手,种植来不及——全村登记在册的贫困户都攒着劲儿奔小康,大家出工出力,入园劳动增收,共栽种43000株黄精和3700株柠檬种苗。


        少技术,没经验——联系村里有种植黄精经验的农民“土医生”现场指导,实现栽培、看护、收割“一条龙”支持。
        没人管,怕荒废——村两委加强对产业园区的管护工作,定期对产业园除杂、施肥等日常性管护,确保黄精、柠檬健康生长。
        村支书对着我们说:“在你们的帮助下,三星村的柠檬、黄精种植实现从农户零散种植到产业发展,现在已经形成近60亩的产业基地。我们这里条件差一点,但老百姓不惜力,一定要赶上脱贫致富的进度。”村民胡老伯手持长锄抹一把汗水,瞪大眼睛感叹:“这几年道路通到了家门口、产业园也发展起来、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搁以前想也不敢想,日子是真正地红火起来了!”
        截止2019年底,产业园的树苗长势良好,产业园与村民分散种植规模合计达100亩,带动贫困户31户,预计2021年挂果,届时将产业园收益会用于村内的公益事业。
        公司在提供扶贫资金支持之外,还帮助成立农村合作社,在产业园外,将部分柠檬、黄精种苗统一发给村民种植。同时,依托金温铁路旅客列车(路径南充市),派员与三星村进行日常沟通,利用日常考察交流和实地对接,巩固互相关系。
        3.竭尽全力,确保结对帮扶落到实处
        政企协作,不搞单打独斗。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没有地方政府的参与,工作会很难推动。公司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帮扶协作的工作中,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积极与县政府、村两委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进项目建设,让帮扶协作工作有序推进。
        多方合作,创新产业机制。公司与县政府、村两委共同研究,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例如发动贫困群众进入产业园劳动增收,统一发放黄精、柠檬种苗给村民种植等,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
        精准评估,找准切入点。贫困人口要脱贫、要致富,没有产业的支撑,没有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是不可能的。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公司通过实地摸排,与县政府、村两委共同讨论研究,找准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扛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国宝.东西部扶贫协作困境及其破解[J].改革,2017(08):57-61.
        [2]李小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四维考量[J].改革,2017(08):61 -64.
        [3]郑百龙,林戎斌.我国东西部农业协作扶贫的模式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9(06):28-33.
        [4]陆汉文.东西部扶贫协作与中国道路[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1): 62-68.
        [5]祝慧,雷明.东西部扶贫协作场域中的互动合作模式构建——基于粤桂扶贫协作案例的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1):95- 10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