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稳
陕西省镇安县高峰镇中心小学 陕西省商洛市 711503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教学中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掌握方法;拓展思维;灵活训练;
一、重视算理,掌握方法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得“法”。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先进行两位数凑十和前两数的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的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加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画思路图,并总结其规律:“看(加法中的)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 这种口算过程可概括为:”一分、二算、三组合。”最后通过举一反三加以巩固。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破十法、逆算法、口诀法等,通过这种说理训练,学生的口算方法灵活了,口算速度加快了。
二、变换形式,拓展思维
单一的口算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口算训练也应运用多种教具、学具,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做到口算练习多样化,使学生心理始终保持渴求知识的状态。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训练中,我采用了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逆向口算、选择练习、判断练习等训练形式。我还设计了一些题目,变换形式。如只给一个“13”,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想出的算题多。于是7+6、8+5、9+4、6+7、5+8、13-4、13-6、13-8……等等。或做“拉火车”游戏,一人说一道,不准重复。这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越练越熟,思维越来越敏捷。
三、观察整体,灵活训练
口算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口算方法是否灵活。应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整体观察,一是对数字特征进行整体观察,发现简洁的判断,二是能对口算题进行合理的组合,发现诀窍,一下子抓住算式的特征,使口算简便。如:口算25×3.2×12.5,经过整体观察,运用数的分解和乘法的结合律,原式就变成(25×0.4)×(12.5×8),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四、寻找联系,更有乐趣
口算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从特殊的算法中寻找联系,使各个零碎的特征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对口算产生无限乐趣,提高口算能力。如学生已经掌125×8=1000、25×4=100等知识后,要求学生很快说出12.5×8、1.25×8、12.5×0.8、0.125×0.8、0.25×4、2.5×0.4……学了商不变的性质后,引导学生口算出2.4×2.5、15÷125……等,学了“12.5×5.7+12.5×4.3”后,引出“12.5×5.7+1.25×43”,学生通过观察得出:1.25×43=12.5×4.3,问题也就很容易的解决了。又如,在计算37+28=?这样的算式时,很多同学能发37+28=35+30=65等五六种方法机智灵活地计算。再比如,在计算35×18=?这样的算式时,学生们再也不是一见到算式就拿起笔列竖式计算,而是用全脑思维与前十名策略做计算,认真动眼观察和动脑思考。同学们往往能想出35×18=70×9=630等三种以上方法。学生把既单调又枯燥的机械运算过程变成有趣的赢在创新活动中。机智灵活计算,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五、强化训练, 形成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 “口算一条龙”训练,会使学生对口算日久生情,而后游刃有余。在低年级应强化“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整十、正百数的加减法”等基本的口算训练,坚持每课必练,每天必练,并在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后,提高学生口算速度,逐步达到让学生正确、快速地口算。在中高年级,应有目的、有计划,加大难度地安排口算训练,使口算训练持之以恒,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总之,口算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讲究一定的目的性、时效性、渐进性。通过掌握方法懂算理,形式多样科学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