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因素分析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边志鹏
[导读] 摘要: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人为影响下水资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探讨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对洪灾的影响具有现实性意义。
        靖边县河道库坝养护站  陕西榆林  718500
        摘要: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人为影响下水资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探讨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对洪灾的影响具有现实性意义。本文结合洪灾高频次、中水量、高水位及空间差异显著的时空特征,通过对人为影响导致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客观分析,并对当前防洪和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为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环境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进而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人们非常重视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从而开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建设生态环境在我国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作用
        大自然本身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日益下降,仅依靠水资源自我修复能力,难以恢复原有的稳定生态体系。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以保护水资源为核心内容,在设计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和正式施工过程中均以保护水资源为方向,不断改善水质,促使水体恢复自我修复能力,体现自然生态的稳定性。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人铤而走险,肆意砍伐森林,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的稳定性,引发水土流失。若长期不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会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人们要采用高效的修复技术,减缓和控制水土流失,尽可能降低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系统的稳定性。
        2、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2.1、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环保相关部门在调查监督水源地周边区域的排污企业时,过渡侧重于处罚教育,其监管体系的完善性不足,再加上执法效果不力,很难及时处理水源地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违法排污现象非常严重。在参与管理部门较多的影响下,管理上的意见并不统一,很难合理协调管理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缺乏,对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难将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提升上来,再加上缺少充足的资金,很难为一些单位机构结合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的构建提供支持。在实践管理工作中,目的性不明确,针对综合指标的信息技术扶持力度缺乏,如水库水源地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等,从而很难有效治理水源地周边区域生态环境[1]。
        2.2、植物产生破坏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站用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植物长时间的扎根在这里,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它们一旦离开了这里就很快枯萎。植物的作用对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们具有调节着生态环境的功能,能够防止荒漠化的发生,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但是因大量的开发,植物已经丧失了自身的功能,导致植物大面积死亡的结果。植物的数量在开发的过程中消失的极快,土地也丧失了它的部分功能,对植物产生极大的破坏。
        3、有效保护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1、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提高水资源保护管理水平
        无论是在设计方面、施工方面、工程管理方面,还是建设后期运营阶段的维护方面,都需要配备专业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使用提供保障。一方面,政府部门可对有关政策进行优化,提高执法能力。生态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自身情况、水资源现况、地区特点等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严格管理,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开展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各个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水资源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操作训练、模拟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奠定坚实基础[2]。
        3.2、注重环境保护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注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对生态的破坏。应当以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实施水利工程,制定出一个符合生活实际的可行的方案,根据该项目的进程,打造出完整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评价机制,要以正确的态度分析水利工程的影响。包括它带来的生态影响、经济影响等等。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都要进行逐一分析[3]。
        3.3、加大巡视检查力度
        为确保水源地水质符合安全性标准,相关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检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密切留意随意丢弃垃圾等行为,而且在水库周边区域建设过程中,应禁止工厂等污染程度较高的生产单位驻扎。提高周边群众对于水库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既要对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予以保护,也要加强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的顺利构建。为更好地解决水源地水质污染问题,应加强水质污染防治体系的构建,密切巡视和了解水源地和周边区域;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防止在取水口处进入污染物,使生活生产供水和泄洪等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基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角度,应从水库水源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报告制度的构建,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实时记录好水库情况,展开定期巡视工作,总结水库和相关区域内的执法情况,发挥出各个部门的合力作用,从而致力于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落实[4]。
        3.4、建设植被生态
        在我国森林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若是森林生产力降低,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可以知道保持或提升森林生产力意义重大,而实现森林水循环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降水后,森林能够截留一部分水资源,并慢慢吸收。降水被截留后,会被森林植被吸收,也会有一部分被大气吸收。森林植被具有较大体量及结构复杂,森林土壤下渗体量较大以及渗透性较好,其结构非常复杂,森林植被在生态系统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植被生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植被生态具有较强的截流蓄水能力,并具有多样的生态条件,加上覆盖面积大,降水期间能够大面积蓄水。一般情况下森林植被有着比较长的生长周期和较强蓄水能力,所以人们应该有效保护天然森林,并构建新森林。不仅如此,植被生态有利于径流河川的平衡。生态系统具有比较强的截流蓄水能力,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暴雨季节,森林系统蓄水能够补充地下水,地表土壤结构较为稳定,可以有效缩短洪水峰值时间。干旱条件下,森林系统水资源存储会传输到地表,也会向径流河川补给,避免产生河川干枯的情况,确保水资源供给。植被生态能够将径流总量降低,这是由于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以及地表水分蒸发量会影响河流径流总量[5]。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的合理施工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人们要以维持生态平衡为重点,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技术,以便充分发挥其工程的应用价值,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宋宝.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视角下的水资源负债探讨[J].会计之友,2020(02):123-126.
        [2]杨潘赞誉.浅谈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的关联[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09-110.
        [3]罗标.加强我市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究[N].抚州日报,2019-12-27(B03).
        [4]刘博静,宋秋波,徐凯.河流水系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以滦河水系为例[J].海河水利,2019(06):1-4.
        [5]许东阳,任永泰,邓朝,成琨.基于熵权-物元的水土资源生态安全探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9,35(06):102-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