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质检测中总氮低于氨氮的原因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刘小艳 王沄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国家水污染问题虽然得到了高强度的处理,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尤其是氨氮污染,会给水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西安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近几年来,国家水污染问题虽然得到了高强度的处理,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尤其是氨氮污染,会给水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本文就水质检测中的氨氮和总氮测定工作展开分析,明确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将误差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保证检测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
        关键词:水质检测;总氮;氨氮;影响因素
        引言: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在逐渐提高,尤其是氨氮物质污染非常常见,落实科学的检测技术,可以让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氨氮检测方式有很多,如:纳氏试剂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等方面。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分析周期、操作时间较短,但条件和实验环境各不相同,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1.试验分析
        人类对水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水体治理工作也会得到落实。水环境监测是水体污染治理的关键,可以为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明确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关系,了解氨氮和总氮关系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中的变化,为后续的治理活动奠定基础。氨氮物质是水体中最大的污染源,也是水质监测的重点。
        1.1 样品来源
        以某煤矿生活污水为例,水样成分复杂,有机物质较多,水样浑浊,色度偏大,经常出现氨氮大于总氮的现象,分析消解时间对总氮的影响。
        以某河流地表水为例,分析浊度对总氮的影响。
        总氮标准样品:编号为GSB 07-3168-2014,不确定度为0.618±0.069mg/L。
        氨氮标准样品:编号为GSB 07-3164-2014,不确定度为6.75±0.25mg/L。
        1.2 试验
        氨氮和总氮之间比值不符合常规数值,总氮严重低于氨氮。可能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样品、实验室、监测人员、实验方法等,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样品。存储时间长短、存储位置环境,样品浊度问题等。第二,实验室。实验室环境中如果存储高浓度氨氮物质,也会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误差,比如,实验室在卫生间旁边,就会在无形中,加重水中的氨氮元素。第三,实验方法。在利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氨氮检测的过程中,缺少预处理,虽然不会产生较大误差,但如果在总氮分析预处理环节中,无法保证氮化合物完成100%的转化率,两种误差同时存在,导致误差增加。第四,监测人员。分析人员的自身经验不同,在仪器设备的选择上有自己的习惯,最终产生操作误差。想要有效保证氨氮物质检测的准确性,就要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2.影响因素
        根据探讨分析,对水质检测中总氮低于氨氮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实验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确定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实验方法,为了有效消解误差,对实验方法中的细节参数进行全面的优化[1]。
        2.1 消解时间
        将某煤矿生活污水样品进行测定,分别设置了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这几个时间。具体过程如下:在样品冷却后加入1mL的盐酸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25mL,测试总氮含量。
        表 1 不同消解时间下总氮测定结果

        从上表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40min前,过硫酸钾(K2S2O8)的转化率随着消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氮含量也随之提高,总氮值准确性增强,40min后,总氮含量没有变化,甚至出现了降低的情况。由上可知,消解时间是导致水质检测中总氮低于氨氮的根本原因,根据不同消解时间总氮测定结果来看,消解时间在40min左右时,总氮变化不大,且总氮高于氨氮含量,符合常理。
        2.2 浊度
        从本次设计的实验方法来看,可能导致总氮低于氨氮的原因除了消解时间之外,就是浊度,水样中如果含有较多的悬浮物,或者水样浑浊,也无法保证总氮测定数据的准确性。某河流地表水的水样,对其进行处理,形成稀释两倍的水样、滤液以及上清液,测试四个样本在220nm和27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以及总氮含量。将样品放置在25mL的比色管中存储三天,取得稀释两倍的水样、滤液以及上清液,将四个测试样品均进行消解处理,进而测量数值。
        表 2 水样吸光度总氮含量

        已知该水样中,氨氮为0.11mg/L和硝态氮为0.58mg/L,总和值为0.69mg/L,结合上表中的数据来看,原样、稀释两倍的水样以及上清液后的总氮值依然低于氨氮总和,而经过过滤后的水样,总氮值符合常理。对比分析四个样品在220nm和27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发现原样、稀释两倍的水样以及上清液在275nm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大,由此可证,水样消解度不理想。因此,面对浊度较高的水样时,要想进行过滤处理,以此保证总氮值的合理性[2]。
        2.3 分析
        根据过往检测经验来看,碱性介质条件下,水环境中的氨氮物质会出现逸出情况,导致总氮值降低。如果此时水样中的氨氮含量较高,就会出现总氮低于氨氮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便是改变消解介质也无法提高转化率,更不能够避免氨气损失。但是可以通过控制消解溶液量和消解时间,来提高氨氮转化率。从实验中可以看出,消解时间在40min,过滤后的水样可以有效避免总氮低于氨氮的情况。另外,在氨氮测定过程中,相应的影响因素控制也很关键,包括实验时间、实验方式、实验用水试剂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工作内容,切实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3]。以显色时间为例,必须要在显色完成的10min内,完成后续所有的实验步骤。此外,还要考虑到水环境的实际情况,科学的确定检测流程和检测仪器。
        3总结:综上所述,水环境中氨氮物质过多,会产生较大的污染,全面落实氨氮物质检测对生态环境治理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氨氮和总氮检测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总氮低于氨氮,检测数据不具备参考性,无法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通过试验,科学控制消解时间,根据水样的浊度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保证水样质量,可以有效消除这一误差,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标.水质监测中氨氮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探讨[J].区域治理,2019,000(012):182.
        [2]许毅琳.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环境,2018,030(007):154-155.
        [3]刘剑波.解析水环境检测中总氮和氨氮关系[J].华东科技(综合),2019,000(00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