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孙超
[导读] 摘要: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广西南宁
        摘要: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工作备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能够做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懈怠环境保护工作,对当下的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标准进行加强迫在眉睫。只有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实现各项资源损耗的降低,中国的地下水环境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水资源影响的评价标准、水资源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优化当前评价质量的办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资源;地下水;开发利用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就是人们对水资源的迫切需求度,和水资源开发中对水环境的明显影响之间的矛盾。为了能够对后续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当中,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留存有效数据。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水资源同样难以避免这一问题。所以,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保护,需要对当前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加强,并对水资源开发会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不同地区的水文特征并不相同,所以其评价标准也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有所差异。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可以借助专业设备工具,得到高质量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一、我国水资源开发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的水资源需求度非常高。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还是在工业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都离不开水。也正因如此,近年来,地下水的开采活动越来越多,开采深度越来越深,导致我国的地下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下降漏斗和水位下降现象。
        地下水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失调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具备区域性特点。加上近年来地下水开发工作有增无减,这种现象表现越来越明显。地下水水位的下降现象同样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地下水位的下降不仅仅会造成开发难度的增加、导致水资源逐步紧缺,更会造成土质疏松。而土质情况影响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环境建设方面,一旦土质的疏松程度严重,地面就会随之下降,环境自然受到了严重破坏。再有,由于水位下降,淡水层同步下降,咸水层的水会涌向淡水层,这样后果不堪设想。
        二、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标准
        (一)影响评价的特殊性
        地下水进行影响评价时,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并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地下水环境进行探讨,这样才能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同时,由于不同的地区,水文特点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地下水影响评价时,也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所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对于其他的普通环境影响评价来讲,具备明显的特殊性。
        (二)水质评价
        水质评价工作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要因地制宜,一个是污染状况的分析评价。具体来讲,因地制宜的意思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水质评价时,需要对该地区的水文和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获得科学合理的影响评价。另外,由于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人们在开采水资源的同时,必然也会因为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只有对水质污染进行调查,才能发现当前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并且,依据相关文件和数据分析,对我国的水资源的水质问题进行合理评价、准确反映。
        (三)水量评价
        在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除了水质问题需要人们关注外,水量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地下水的水量甚至对地下水的使用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水量的情况也是进行评价的重要条件。

具体来讲,当前的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有数值法、环境调查法、信息分析法、数据统计法。不管是哪种方法,都需要与实际相结合,综合考虑到当地的水文特点、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地科学评价。其中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存储量和补给量。水资源补给情况一般为两种,分别是降水和入渗。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的补给情况,评价人员进行评价时,也应综合考虑。进行存储量评价时,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的水位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浮动的。所以,在进行水量评价时,过去几年内的相关数据是重要的参考资料,要结合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三、水资源开发对地下水影响评价标准
        (一)加强认知,选择合适的方法
        想要获得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这就要求评价人员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选择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具体来讲,水文地质情况具备一定的区域性,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水坏境具备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将其差异性表现出来。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精密的监测仪器能够帮助测量人员获得一个较为精准的数据,如此,我国的地下水影响评价效率和准确度将大大提升。
        另外,由于当下社会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进入了迅猛期。人们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不断开采水资源,甚至存在不合理开采。除此之外,因为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处理问题,也值得大家关注。很多工厂未严格按照规定,将废水处理后再进行排放,而是直接排放到地下。废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恶劣,河流环境、地下水环境都会因此受到破坏。评价人员在进行水环境评价时,该现象也要考虑进去,从而得到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结果。
        (二)合理开发,借助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
        水资源开发时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开采。尤其是在我国降水量较低的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较低,所以在进行水资源开采的时候,一定要科学使用、科学开采,并且配合一些必要的人为干预。比如,地下水的水位降到警戒值时,工作人员可削弱水分的蒸发,并且对土壤表层的盐分蓄积进行控制。还有,地表植被对于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当地表植被降低的时候,也同样及时观察水量情况。因此,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工作更要慎重,采取科学的开采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
        (三)科学监测,并进行科学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已经大大提升,通过这些可以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监测体系,获得较为精准的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如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高效率地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工作成果也更精准、更科学。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对当地的水文环境进行一个预判,从而获得一套较为科学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指导策略。
        四、结论
        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它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妥善处置,才能保证水资源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标准非常有必要。但是由于地下水环境比较特殊,受外在影响导致其具备区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因此地下水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开发,不过度开采,并且加强对废水排放的督查和监控,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水量和水质进行检测,及时人为干预,这样才能真正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司训练,宋泽文.石油注水开发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6):5-10.
        [2]杨荣金,李彦武,李小敏,等.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38(6):97-100.
        [3]王喜峰,贾仰文,陈冲,等.变化环境下地下水循环和水环境演变研究综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12(6):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