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刘建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关注,这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
        身份证号:34062119800127xxxx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关注,这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研究中,发现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饮水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饮水需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我们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促进农村卫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江河湖海水质日益恶化,饮用水质量问题也开始凸显。同时,党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政策。水作为生命之源,是人身体必需之物。因此,饮用水安全问题更值得政府关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可以提高农村饮用水的质量,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因此,积极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才能保障农民的权利。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际供水量低于我们设计供水量
        我们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供水工程的效率很低,供水量低于我们在计划中的供水量,将造成了大量供水设施的闲置,浪费了我们的资源。我们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发现:一是在工程的实施准备阶段,对村民的用水量没有一个正确的研究,要知道农村人口变化量是比较大的,有一些人外出务工导致人口数减少。二是没有找准水源,没有把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源水量作认真的调查研究,对水源水量是否满足村民日常用水量没有准确的判断。使农民在实际用水中用的比较少,或者利用其它的水源来作为补充[1]。
        2、工程质量不达标
        饮用水安全工程不仅需要铺设较多的管道,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但是,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偷懒,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而仅仅依据互联网上搜索到的资料便开始进行设计,最终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工程建设情况不符合实际要求。除此之外,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时缺乏专业指导,导致供水工程质量差。在施工前缺少对施工时间、水质要求、供水量要求等问题的讨论研究,导致工程仅仅是依据图纸的副本,完全没有合理性的探索,导致部分已完工的工程最终由于供水量不达标、或者水质处理不达标等原因而无法真正发挥其效用。
        3、缺乏配套资金,投资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在农村有庞大的人口,需要庞大的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开展,但是由于农村资金方面的投资力度是比较小的,所以農村饮水安全的投资资金是不到位的,群众自筹能力又不足,导致饮用水的安全没有得到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即使建成了引水工程,但由于缺乏对设备的维修养护资金,导致相关设备(例如,净水、消毒设备)不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
        4、水质检测不经常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质检测业务人员不足、技术手段单一、专业培训太少,虽然配备了水质净化处理、消毒设施,但数量不足、覆盖面不全,加之检测经费不足且无保障,卫健部门的专业检测和职能部门的常规检测频次不够且不经常,不合格水质不时存在却不能够及时检测发现,极可能影响到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对策
        1、广泛开通渠道,大力兴建水利项目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由国家以及省市政府负责投资建设骨干工程,而大量小型农村水利项目基本上都是农民自筹资金建设、民办公助建设或者投工投劳建设。

在农村开展公益事业应该遵循财务公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等基本原则,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筹资用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而且,应该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等基本原则在农村大力宣传关于政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标准要求,并且张榜详细公布工程建设的相关情况,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千万不能出现“面子工程”、“人情工程”等,确保合理配置有效的工程建设资金。
        2、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要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良好的约束、评价,保证制度落实。有了规章制度,就能够划分出职责,进一步明确员工行为,对出现问题的要严格执行制度,通过制度评估责任的大小、严重程度,这样才有据可依,做好处理,保证制度落实到位。要建立起透明公开的制度,进一步细化,对不同问题进行分类,这样才能使后期管理科学化、标准化,通过制度落实,保证饮水安全管理到位。相关制度需要与国家标准结合起来,形成实用的管理制度,对重要环节、敏感话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请村长、学者、村民代表、政府人员、工程负责人听证,然后再形成合理的制度,发挥好制度的约束效果。管理制度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员工准入、考核指标、奖惩制度等,与员工工资、升职、加薪切身挂钩,这样就会发挥制度的管控作用。
        3、加强水质安全检测
        进一步加强水质净化处理能力,加大消毒设施配备力度,做到数量充足、尽可能全面覆盖,确保拥有充足的资金和水质检测经费,落实水质检测中心办公设备的配备,加强管理人员、水质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农村供水质量检测系统,积极联合卫健部门按期进行专业检测,加大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常规检测频次,对检测发现的不合格水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4、严控工程质量和建设标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工程设计到施工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加强对饮用水困难地区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运用,选择专业的规划设计公司或团队对农村安全饮水进行科学、综合规划设计,严格招投标制度,规范市场准入,落实好“四制”,明确施工要求和标准,要加强工程监督管理,尽可能采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来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抗破坏能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安全有序规范进行,从源头上降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成本。确保最终能够提供安全卫生的商品水,经得起各方检验,让人民群众放心。
        5、注重工程管理和后期维护
        饮水安全工程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的管理难度,也间接导致运营问题。因此,必须配备专门的资金和设备以便进行维护和管理。可以采用预留款项和政府补贴、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筹集维护资金。但是,由于不同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农民地方的生活水平也不尽相同,这种方案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对于经济发展情况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采取地方政府补贴为主、国家补贴为辅、人民适当缴纳费用的资金筹集方式。而针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就应该减少农民的生活负担,采用政府补贴为主、地方财政补贴为辅的处理方式。因为,这些地方农民收入较少,很难拿出多余的资金。如果政府不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工程建设将会遭遇困境。除此之外,工程后期维护管理工作也会因资金问题难以进行,农民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三、结束语
        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是当前重要的问题,只有全面掌握农村饮水的特点,才能有效解决好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抓好源头治理,有效做好饮水安全教育引导,才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真正为农民带去福音。
        参考文献:
        [1]张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科技,2017(34):169-170.
        [2]黄敏.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水能经济,2018(2):3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