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路径缺失状况下的地铁运能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肖云柱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都可以通过票务系统统计乘客的完整路径信息,从而方便进行客流分析,但有些采用按次收费的线路,比如广州地铁APM线,其票务系统无完整的乘客进出站路径信息,难以进行断面客流分析,运行计划调整时效性较差,准确率较低,造成运能利用率低,运能与客流的矛盾突出。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都可以通过票务系统统计乘客的完整路径信息,从而方便进行客流分析,但有些采用按次收费的线路,比如广州地铁APM线,其票务系统无完整的乘客进出站路径信息,难以进行断面客流分析,运行计划调整时效性较差,准确率较低,造成运能利用率低,运能与客流的矛盾突出。本文根据线路客流特点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客流数据的分析,对列车运行计划进行优化,优化不同时段的运能投入,提高运能利用率,减少临时加开列车和不必要的客流控制,在设备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地铁 客流 乘客路径 运行计划 运能优化
        1研究背景
        广州地铁APM线是全球第一条全地下(车场/正线)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2010年11月8日正式开通投入运营,全长 3.94km,共设9个站台。APM线无人驾驶的模式,没有司机室,列车通透明亮,本身就是景观,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图 1 APM线线路图
        APM的运能和旅行速度位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可以起到很好的功能互补。广州APM线功能定位有两个:第一,作为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加密线。三号线是广州地铁最拥挤的一条线,APM线与其平行设置,两条线的直线距离300多米左右,多个站点都可以实现客流交换。APM线的日均客运量约为5万人,对三号线的大客流起到了一定的疏导作用。APM线的第二个定位就是作为观光旅游线。地铁线路上方就是广州的新城市中轴线,沿线有广州塔,海心沙亚运公园,花城广场,还有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花城汇地下商城,广州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因此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乘客较多,节假日客流增长尤其明显。广州地铁APM线客流增长迅猛,特别是2012年-2013年,客流增幅高达57.23%,对比线路开通初期,目前客流增幅高达36倍。APM线客流特点是客流量增长快,峰期变化多。
        APM线车票采用进站扣费,通票2元一张,票务系统无法记录乘客完整的进出站路径信息,无法推算断面客流进行客流分析,也无法推导出最佳的运能分配。为了确定运行计划,运营策划人员只能通过现场人工观察、估测的方式开展运输策划,制定列车运行计划,这种方式不仅时效性较差,准确率较低,而且还费时费力。运输计划不能贴合运能需求,造成运能投入与客流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找出一种更加科学实用的解决方案。
        2APM线客流分析
        APM线工作日的客流较小,但高峰期客流突出,早晚高峰过后客流迅速回落,日均客流约4.9万。周六日增长客流平缓,但总客流较大,19:00左右达到峰值,日均客流约6万。节假日客流较大,最大的单日客流为8.7万。
        APM线有9个车站,车站之间的客流数据相差较大。客流分布情况如下图,由图可见车站1与车站9的进站客流之和占总客流的85%,车站1和车站9均为始发站,终点站的客流方向是确定的,这为客流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2 客流分布
        3运能分析与优化
        运能优化就是要找到每个时刻最佳的上线列次。上线列车数量决定了运能的投入,理论上,当运能投入等于运能需求时,乘客就全部能够上车,站台就不会出现乘客堆积。运能需求是由最大断面客流需求决定的。只要能够找到最大的断面客流,就能计算出最佳的上线列次。
        计算断面客流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每一名乘客的乘车路径,在票务系统无法提供完整进出闸信息的情况下,必须要结合客流特点进行分析。
        由第二节的客流分析情况可发现,APM线始发站的进站客流占85%,如果用始发站的客流计算最大断面客流,误差为0-15%,误差较大。如果考虑中心站的客流特点,将中间站进站客流前往上下行的人数是一样的,并且所有人员在终点站下车,那误差将缩小至0-7.5%,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出最大截面客流,从而计算出每个时间段的最佳上线列次,对运行计划进行调整,可对运能进行优化。
        断面客流到上线列车,我们按照如下公式进行推导。我们假设P为每15分钟最大截面客流,即单向截面客流,单位是:人/15分钟,之所以将时间段定义为每15分钟,是因为票务系统可以导出各车站每15分钟的客流,并且15分钟的跨度较窄,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每15分钟的运能需求,精度较高当截面客流与截面运能相同时是最高效的运力投入方式,通过以下三个公示可以推导出最佳上线列次。
        AW为单列车不同载荷下的载客量,这里使用额定载荷AW2,APM线额定载荷AW2 (座客+6人/m2)每节车载客标准是138人。公示中15为单位时间即15分钟;t为行车间隔;2表示当前APM线列车的编组数量为两节编组;T为行车周期,目前为25分钟;χ为上线列车数。
        通过上述公示我们可以计算出每15分钟的最佳上线列车数量。以下选择x年x月x日APM线客流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利用上述公示计算出需求上线列次,与实际运行图计划上线列车比较如下图。
        运能匹配情况计算如下
        由上表可见,早高峰客流高峰时段为7:45-9:15,但是实施的运行图运力高峰是8:00-9:30,早高峰可整体提前15分钟,运能投入与需求更加贴合,可避免运力不足,减少运能浪费,提高运能利用率。按照此方法,进一步研究晚高峰及平峰期发现,平峰期运力过大,造成较大的运能浪费,可以减少上线列车,但考虑到减少列车后,行车间隔大于10分钟,乘客体验较差,故不进行调整。晚高峰实际的客流高峰是17:00-19:30,但是实际的运力高峰是17:00-21:00,可将晚高峰缩短至17:00-19:30,这样就可以避免造成运力浪费。对运行图优化如下所示:
 
        4结语
        此研究是针对APM线的痛点开展,在运营实践中,能够指导运营策划人员对运能投入进行比较准确的跟踪和调整,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活度。当客流特点发生变化时,可以为每个站的客流流向进行细分,修正数据准确度。当运营对满载率有要求时,可调整满载率值,也能够快速推导出每个时间段的最佳上线列次。
        参考文献:
        [1]秦进、史峰.公交城际列车时刻表优化[J].湖南: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5:89-93
        [2]朱宇婷、毛保华等.城市轨道列车时刻表优化[J].北京:铁道学报,2016:1-10
        [3]蔡章辉等.动态客流需求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优化[J].天津:城市轨道交通,201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