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车长客二七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2
摘要:人事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在人事管理中应用广泛,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自动完成部分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希望可以转变企业管理理念,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应用
一、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1、开发思路
(1)提高管理效率。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中,具体管理工作均由人工操作,管理效率较低。同时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数据统计错误、报表传递滞后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对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开发就是要凭借信息化技术高超的数据处理能力,替代人工完成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2)保证信息安全。现阶段,数据管理方式逐渐呈现出虚拟化发展趋势,各类信息资源以虚拟数据形式保存至数据库中,不但提供了数据远程上传下载、实时查阅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将数据储存管理成本控制在较低程度。但是,却时常出现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严重侵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系统开发中,技术人员应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力度,确保系统运行数据、存储信息处于受控状态,预防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等安全问题的出现。
(3)提供多元化服务。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工作人员仅能完成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与常规业务,管理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因此,在系统开发环节,技术人员应结合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需求,在系统中增设各项使用功能,确保系统在有序开展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提供多元化管理服务,如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工具条、模糊查询等功能。
2、模块设计
(1)劳动组织管理模块。该模块由以下使用功能组成:第一,机构管理。系统在运行中,将基于程序运行准则,对各执行结构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自动下达特定控制指令。例如,检查线路运行情况,并开展线路维护工作;第二,岗位管理。当系统接收到职工岗位变更信息、或是相关报告审批通过后,将自动对职所属岗位信息进行更新。同时,系统还将自动向主管人员提交岗位调动或入职报告;第三,定员管理。技术人员遵循相关的定员标准开发这一功能。在系统运行中,自动对工作人员专业、录入设备、时间节点等信息进行分析,将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与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针对性开展定员管理工作;第四,劳动鉴定管理。系统自动对因公受伤员工的工伤等级进行记录,遵循相关补助标准,定期提交工伤补助报告。在报告通过审批后,向员工发放工伤补助。
(2)工资管理模块。第一,工资管理。技术人员选择构建B/S结构系统,可以做到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工资的网络化管理;第二,人事信息查询。管理人员直接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相关人事信息进行查询,如岗位变迁、工龄等信息;第三,角色管理。为保障信息安全,系统向工作人员提供专属账号,员工在系统界面上登录账号,即可查询个人信息,如工资发放记录、工资明细等等;第四,工资发放形式处理。系统将替代人工,根据不同员工的工资明细、福利资金发放金额,采取适当的所得税计提方式。同时,还可以定期提供银行报盘文件。
(3)社保管理模块。第一,系统将员工所属工号等信息为主要依据,从数据库中检索关联度较高的各类信息,如员工保险信息等等,向管理人员提供参照。同时,还将定期提交保险报表、员工资料卡片等文件;第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与相关保险系统之间存在数据接口,可提供员工保险信息自动查询、导入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社保管理信息滞后问题。
(4)员工培训管理模块。
第一,系统可以自动建立不同员工的个人培训档案,并持续对档案进行更新,录入全新的培训过程记录、考核结果等信息;第二,系统综合分析员工培训档案、所属岗位招聘要求等信息,自动制定员工专业培训计划;第三,数据库检索功能。管理人员可以从数据库中实时查阅自身权限等级范围内可知的各类信息资源,如员工培训档案等等。
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时,可选择基于关系模型构建系统配套数据库,如此,可以大幅提高数据库的独立性以及安全性,降低各类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率;灵活运用数据字典技术,将具有保密需求的数据资源以字典形式在数据库中存储,从而起到强化数据管控力度、控制数据维护量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单一员工针对性提供数据管理服务,避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网络冲突等运行问题;在条件允许前提下,技术人员应在数据库中设置访问权限,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行政等级,提供相应的访问权限等级。在系统运行中,员工需要在界面输入个人账号与二级密码,经过双重认证后,可在数据库中查阅权限等级内的信息。
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规范管理流程
对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最大程度消除人为主观因素对管理效率、质量造成的影响干扰,确保管理过程符合相关标准。例如,系统可以替代人工,基于程序运行准则自动完成审批表编制与提交工作。同时,系统还将对报表审批流程、审批结果进行记录。如若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各类管理问题时,企业可根据系统记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惩处。此外,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将人员培训管理、人事信息管理、薪酬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效整合至同一管理平台当中。同时,也可以对配套管理平台起到规范统一的作用。例如,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向外网发布企业的招聘信息。而在各部门招聘到工作人员后,系统可以自动对招聘信息内容进行修改调整,避免重复招聘、招聘信息滞后等问题的出现。
2、有效整合管理及信息资源
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中,将采取人工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面临着信息采集效率低下、采集不全等问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频率较低,难以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同时,大量管理资源被用于重复开展数据统计、分析预算与各类基础性管理业务,管理资源较为分散,未得到有效应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凭借信息化技术高超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可以自动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从中筛选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导入至数据库中进行分类管理,各部门与管理人员可以从系统数据库中查阅、下载所需信息。同时,企业可以将人事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先办理各项重要的管理业务。
3、降低管理成本
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中,受到技术限制,企业需要配置较为臃肿的管理团队,且大部分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重复开展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如数据采集分析、档案管理、业务报表编制等等。而对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大幅缩减人事管理工作量,企业仅需配置一支较为精简的专业型管理团队,即可快速完成各项管理工作。以某企业为例,对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将人事管理工作团队由10人缩减至2人,虽然前期系统开发成本较高,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以将人事管理成本控制在较低程度。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对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力度,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能,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同时,根据人事管理工作内容与开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系统功能模块结构,明确数据库开发要点,这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超.分析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营销界,2019(21).
[2]曾海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0).
[3]张晓峰.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关键问题的解决[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