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10519740411XXXX
摘要:我国是基建强国,但是在安全施工方面却是我们羞于见世人的软肋。在施工中,安全生产是保证建筑工人正常有序作业,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本人常年在施工一线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对于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我更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安全生产责任,因此竭尽所能地研究安全生产的对策,想方设法的设置多道防线,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本文就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问题及安全生产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0 引言
建筑行业是事故高发的行业,我国建筑行业的死亡率、工伤率居高不下,是继煤炭、交通领域之后的又一大事故高发行业,建筑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管理人员,我们要提高重视。安全管理指管理者针对整个生产过程所进行的系统的计划、组织、领导和协调控制等的一系列活动,通过不断检查、严格控制和管理,不断减少直至消除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和危险状态,杜绝事故,以保障整个生产过程中人、才、机和建筑物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促使企业生产活动顺利开展,保障项目顺利完成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类别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电气工具使用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伤亡事故主要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和中毒事故等类别,这几类伤亡事故是建设施工中的最主要伤害,死亡人数占我国每年因工死亡数的比例超过三成。
2 事故发生的时间规律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上午6点到9点的时候事故比较多,因为这个时候工作分配、安排任务后工人到各自的岗位上,人工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作状态。而7:30点以后工作会达到满负荷,但是这个时间段工人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容易出现伤亡的事故。而9点到12点的时候,工种交叉作业增多,工人手头的活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只要稍微有点分心就会发生事故。下午将近6点快要下班的时候,工人的注意力又开始分散,极易发生事故。晚上6点到9点时间段。有时为了赶工期,晚上要加班,夜间灯光、环境等各种因素和个人体力、精神下降,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伤亡时间分布的分析,提示我们应该在事故高峰期的时候,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3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成因
3.1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以从脚手架上坠落、在拆除井架时、在临边和平台等作业场所、拆除塔吊时为主要类型。由于在脚手架上吵闹,休憩;悬空作业、探身作业身体探出度过大;饮酒高处作业和不使用安全带;扣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施工管理部门忽视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忽视安全检查;施工安全制度不尽完善;没有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恶劣天气作业等都可能造成高处坠落。
3.2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事故通常由高空落物、崩块、滚动体,硬物、反弹物、器具、碎屑和破片的飞溅造成。由于工人安全意识差、作业玩忽职守;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违章施工;在施工中精力不集中、操作不当、误操作;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失灵、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采光或照明不足导致的施工人员视角疲劳;施工场地狭小,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物体飞出,极易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3.3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施工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施工或操作时未使用合适的防护服及工具,未能合理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机械设备老化并没有很好的履行保养维修制度;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另外还有照明、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方面的原因。
3.4触电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事故。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电击会破坏人体呼吸、神经系统以及心脏,甚至产生生命危险。电伤是由于电流的热、化学以及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用电检查不到位、未穿戴防护用品;接错电线、相零反接;违章操作、麻痹大意;电气设备年久失修,破损设备线路未及时更换;潮湿的施工环境;紧邻高压操作等等都会引起触电事故。
3.5坍塌
施工坍塌事故包括边坡失稳引起土石方坍塌事故,拆除工程中的坍塌事故,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施工现场的围墙及在建工程屋面板坍落事故。
3.6中毒
中毒窒息事故常发生在工人清理污水管、进行人工挖孔桩、在顶管施工中,由于吸取过量的有害气体。而在室内使用燃烧方式取暖时没有进行有效通风,也会致使一氧化碳中毒,这类事故也时有发生。
4 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4.1严格划分各自的职责范围
在企业里,首先领导要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个部门、各类人员都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安全防线的组织构成无疑是由领导者、管理者和操作者构成。首先领导者要总揽全局,从宏观的角度做出安全工作的决策,即出台相应意见、措施和制度。如果领导者十分重视,就会带动整个安全工作,打开良好的安全局面,这就是企业一把手被称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原因。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有效进行安全员检查,是我们的重任。
企业安监、宣传、教育、工会,作为第二道防线的管理层,处在领导层和操作层的中间,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要在领导者做出决策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及时传播到执行层,要确保执行层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过程,即认识、理解和接受。因此,管理者被称为“第二安全负责人”。
作为一线职工,无疑是三道防线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是执行层,上面制订的方针、政策,通过管理层的传达,最终要靠第三层来体现。由于操作者直接面对施工现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因此可以说第三层(执行者)的落实与否是企业安全工作好坏的关键环节。
4.2 落实和履行各自的职责
当我们在安全工作中有了明确的职责划分后,最重要的就是按职责要求去履行。就企业领导来讲,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上,一是通过会议和文件制订方针,统一思想和明确态度;二是通过观察和蹲点,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和调整部署;三是对外参观和学习,以此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和增强观念。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表明领导者的立场和态度,让管理者和执行者心中有数,增强信心。同时尽量在安全保障上进行适时的投入,让一线职工有一个踏实稳定的心态。
作为企业的有关职能部门,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把领导者制订的方针政策及时而准确地传达到一线职工中;二是根据企业领导的有关精神,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贯彻;三是对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总结和反馈,以确保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转。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传达和教育;其次要对一线工地进行部署和监察;再次要对安全情况进行上报和总结。
对于企业的一线职工来讲,在具体的操作上,一是要深刻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把自身的安全与企业的命运有机地联系起来;二是严格按规定的方案和程序操作,做到无条件地执行操作规程;三是变被动管理对象为主动地自己管好自己。每个职工本身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首先要有甘于被管的思想,勇于接受监管;其次要在操作中慎之又慎,坚持求生这个最大的原则;三是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又要争做一名监管者,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监管好周围的人。总之,职工只有把安全工作当作自己份内的事,才能最终有效地把好最后一道防线。
4.3 不断提高各自得综合素质
企业要搞好安全工作,最终离不开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要提高思想素质,明确安全工作得重要性;二是充分掌握安全规程和各项常识;三要提高业务水平,力求业务技术过硬。在企业安全工作中,领导者的综合素质高与低十分重要,企业领导提高综合素质不仅重要,而且要先行一步。首先在思想上,领导要明确安全与企业、与生产和与职工利益的关系,并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其次要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现场准确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企业安全工作中,安监等部门担负着直接和主要的责任。因此,首先要求他们懂得安全工作方方面面的道理,并以此去宣传和教育职工;其次要求他们熟知安全操作上的各项规程,以便成为施工现场防范事故的“火眼金睛”。在具备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投身安全事业的责任心。
对于一线职工来讲,提高安全工作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安全工作的“当事人”。职工必须在道理上明白作业为什么要搞好安全工作,自己为什么要接受管理,必须懂得施工中对事故的防范措施,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同时要清醒地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必须对自己的业务技术非常熟练以减少操作上的失误。一线职工只有管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增强责任感,才能使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5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排除安全隐患消除安全事故已经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建筑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真正责任主体,只有认真的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明确和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才能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建筑企业内部必须制定包括教育制度、检查制度、技术制度、奖惩制度在内的健全的安全制度,明确各层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要求员工必须照章办事,遵章守纪,抛弃主观感觉的错误观念,建立客观的科学的安全观念。从法规、文化、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组织的开展系统的安全培训,尤其对农民工的安全意识要特别加以关注,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把建筑安全政策法规与安全行为准则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规范,大幅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此外,要加大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张来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中华建设,2017(02).
[2]卓敏.浅谈如何做好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研究前沿,2018(02).
[3]党国新.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研究[D].科学工程与技术,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