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机关事业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 615700
摘要:近年来,养老保险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为探讨在养老保险统计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例,从明确养老保险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逐一探讨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希望能对我国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养老保险;统计工作;发现问题
1.养老保险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统计是统计学基本原理与社会保险学基本原理相结合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统计方法,其根本依据是与之对应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是以核算与反馈社会保险业务的数量数据,以及对社会保险的数量显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性的描述与具体分析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计量活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全面统计调查、整理分析当前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实施现状的各项具体情况。而作为承担着城镇未就业居民以及适龄农村居民建立社会保险责任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能够全方位准确了解养老保险的经办处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以及实际计划的执行进度与履约情况,有了对相关工作的全面了解,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2.养老保险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采集相关信息的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相关部门单位,其工作方式大部分还暂且局限于通过内部渠道进行养老保险的信息搜集,因而统计报表单一。其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逐一向上级汇报通过内部渠道搜集到的养老保险统计数据,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统计、业务、财务工作是各自独立的,没有结合起来。再加上大部分养老保险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做到了将统计数据有效上报,但是由于统计数据代表性较低以及接收领导对统计工作缺乏重视度,极易造成养老保险统计工作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其次,由于各层级的经办单位从事统计工作的相关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在职的统计人员大部分缺乏经验,再加上上级部门没有重视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缺乏开看展对统计人员进行必要培训的工作意识,导致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养老保险的统计数据首先要求就是真实性,为了保障数据稳定,还应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养老保险的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对提取、修改、使用等行为作出详细记录。避免出现因为统计信息数据被随意调整从而出现失真的情况,这是在养老保险信息数据管理上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作出保障的有效措施,在保证养老保险统计信息在管理过程中保持高质量,从而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根源分析,要想让养老保险统计数据信息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必须从统计信息采集方式入手,摒弃传统的单一化信息采集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养老保险数据信息采集工作,从源头上保证养老保险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2.2前瞻性统计分析不足
在传统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涉及的统计工作内容主要是填写单一的统计报表以及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文字化转述,对于信息数据的分析力度十分不足甚至是缺乏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工作过程,因而就算将统计结果逐一上报给上级领导,由于其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反馈结果过于散乱,缺乏直观性很难让上级领导通过统计结果判断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真实情况。所谓前瞻性统计分析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当前实际情况,作出的一种的预估型判断行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计数据进行前瞻性统计分析,将其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系统性的比较,通过这样一种横向分析,能够全面且客观评判自身的综合水平。通过借鉴与吸收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的优点与运行方式,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相关制度以及运行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从纵向分析来看,更侧重点更偏向于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自身的未来发展,即通过对统计信息数据的准确分析,充分剖析现有数据的数量与发展走向,还包括投保客户的年龄分段与满意程度等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利用比较性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学预测方法对自身当前运行状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以及预估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正是由于当前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缺乏前瞻性的统计分析,导致在制度完善方面显得动力不足,以及难以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就现有的统计方式与统计分析现状而言,难以为存在于城乡养老保险统计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也无法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未来发展方向与未来发展战略的确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因为无法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领导阶层做好决策引导与辅助,所基层统计工作表现的十分无力。
2.3没有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统计指标体系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报表种类主要包括年报表、季报表、月报表三种,为了满足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也会出现不定期养老保险报表。其中各项统计指标设计的最全面的是年报表,相比而言,养老保险月报表的统计指标明显不足。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主要反映的是城乡居民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占总城乡居民人口数量的比例,同时养老保险参保率也是各个层级的养老保险经办部门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段内工作成果与工作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养老保险参保率是一个反映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与相关养老保险经办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但是实际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在计算上具有较大的难度,要想计算出准确的养老保险参保率,第一要素就是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与精确性。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底数计算要求,要求确定适龄参保人数,在城乡养老保险的业务范围内的适龄参保人员是不包括十六岁以上且五十九岁以下的在校学生、军人以及已经在其他社会保险单位进行了投保行为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就涉及到了公安机关、民政部门、教育单位以及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其他社会保险单位。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多样化的信息资料收集渠道,不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才能形成完善且能够反馈整体综合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
2.4管理统计信息的方式相对落后
就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上仍有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缺乏发展性的眼光去将传统的管理统计信息的方式进行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革新行为。导致统计工作还停留在原始的数据信息收集整理、进行统计报表编制以及人力字数调整上,对相关统计应用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度并不高。而国际相比,统计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已经发展到可以对统计数据进行图表绘制,使得统计反馈结果更加直观化;还可以对统计数据进行多方面的相关性分析。但是其前瞻性分析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而国际的统计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在对统计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这正是当前国内养老保险工作中对统计数据分析工作中最缺乏的一部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养老保险的统计工作在具体进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从完善养老保险统计工作方便入手就是很具针对性的突破点。养老保险关系我国社会公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国家大力推进保险事业的发展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因此必须承认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逐一攻克。需要注意的是时代在更迭,养老保险行业也需要跟随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革新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同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 No.291(10):48-49.
[2]王娟.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环球市场, 2018, 000(013):177.
[3]张保真.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J]. 人才资源开发, 2017, 000(010):101-102.
作者简介:刘碧(1968.07-)女 四川盐源 汉族 本科 高级统计师 盐源县机关事业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 研究方向:社会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