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员工如何注重职业健康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方兴
[导读] 摘要:新入职员工面对新工作往往会产生新奇和喜悦,但崭新的工作环境中可能潜藏着以往从未接触过的职业有害因素,如尘埃、有毒溶剂、有毒气体等。
        身份证号码:11010819790809XXXX  北京市  100070
        摘要:新入职员工面对新工作往往会产生新奇和喜悦,但崭新的工作环境中可能潜藏着以往从未接触过的职业有害因素,如尘埃、有毒溶剂、有毒气体等。这不仅可能给新入职员工带来紧急的职业健康事件,还可能由于每天与职业有害因素打交道,数月或数年之后给身体带来损害,甚至发生职业病。因此,新入职员工必须得到必需的培训及指示,才能健康安全地工作。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员工;健康管理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参与劳动以及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经过大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最近这些年我国的职业人群大约占总人口的60%,这样庞大的一个数据意味着很多的劳动者都在面临着职业病这个问题的。要知道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对于在职人员的职业病问题应当放在首位,积极切实地保障劳动者的相关利益。建设性项目的良好发展都是以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职人员的身体健康得到最大化的保障,从根本上为整体项目的高效稳定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1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含义和影响
        员工健康管理是通过企业自身或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应用现代医疗和信息技术从社会、生理和心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来关注和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降低医疗成本支出,提高组织整体生产效率的一项企业管理行为。员工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保险行业,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员工的健康对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员工的健康问题会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率的下降,企业因而越发重视员工的健康管理,使员工健康管理第一次成了一项真正的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企业管理者开始改变为员工健康的投资导向。21世纪初,员工健康管理概念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近年来,员工健康管理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关系管理的一项核心职能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现代企业强化对员工健康的管理,一方面,通过提供多种员工健康福利政策及待遇,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和激励,增强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使员工工作精力充沛,降低员工患病率,从而提高员工劳动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得不到有效保障,员工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身心压力得不到缓解导致健康不佳或者疾病,不但影响工作绩效,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会随之下降,降低员工忠诚度,增加企业人才流失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生产率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员工健康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将员工健康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企业系统性工作,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一项主要社会责任。
        2职业病防治现状
        2.1员工职业健康意识淡薄
        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差,现场检查发现很多带班副队长都不知道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规定。职业病防治宣传方式单一,员工职业健康意识淡薄,部分单位对职业病宣传、教育培训不够重视,存在重生产轻职业健康现象。自我防护能力差,自吸过滤是防尘口罩、防振手套、耳塞、耳罩等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齐全,高噪声岗位工生产期间不佩戴护耳器,检修期间进入作业场所不佩戴防尘口罩现象时有发生。
        2.2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力量不够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组建成立,规定职业卫生监管职能重回卫生行政部门。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相对滞后,监督管理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数次职业卫生职能调整,导致人才及装备流失、技术水平下降、岗位空缺,监督能力被削弱,监督体系的建设进展缓慢,监管手段、监管队伍、监管经验及素质等均有待完善。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不健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企业量大大增加,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广泛,而现有的监督队伍的力量有限,远远难以满足所有企业的监督全覆盖,对企业的监管仍然不足,对违法的打击力度不够强,对违法企业的威慑力不够,难以胜任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3我国职业病防治立法体系不完善
        自2001年《职业病防治法》出台以来,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其发展趋势被职业病防治职能调整所影响,目前职业病防治的法律体系的修改相对滞后、内部尚不统一、与相关法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未能与国际接轨。
        我国职业卫生的监管职责分散,标准的建设常涉及到多个部门。当前较多法律法规没有及时针对执法主体及职责的变更而修改,各执法主体及职业卫生标准的建设与管理存在权责分割、交叉、分段、多头管理等较多问题。不断出现的新工艺、新材料等,其相应接触限值、检测技术等标准也应进行更新或制定。
        3新员工保护措施
        3.1实施员工个性化体检,建设企业员工电子健康档案体系
        在严把员工入职体检健康关及企业员工享受年度免费体检套餐待遇的基础上,企业可在固定员工体检福利费用标准不变的原则下,针对不同员工需求,细化体检项目选择,实行“基础检查项目+个性化选择”体检,在常规必检项目的基础上,给员工更多的个性化体检项目选择,且员工年度体检费用标准可随企业经营情况动态调整,另外,企业可通过对历年来员工年度体检报告数据的同相比较分析,对员工常见病症进行归类总结,建设企业员工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体系,指定相关部门专人负责员工健康数据的动态管理维护,通过大数据的对比分析对症下药,从而更高效精准的发现员工健康问题的症结所在和提出后续解决方案。
        3.2提升建设项目职业病预评价报告编制成员专业素养
        对于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人员来说,他们身上肩负着非常重的责任,因为他们的预评价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开始以后所有的项目参与劳动者的健康,如果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着疏忽或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呈现出应有的内容和问题,就会导致项目在准备阶段忽视了对于劳动者们职业病问题的重视,后期项目开始后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将会是难以逆转的,想要减少甚至杜绝此类情况,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提升参与评价人员的自身素质与工作水平,需要他们在参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过程中以高标准高要求进行工作,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让职业病的危害预评价工作落实到位,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
        3.3加强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力量不足,安监局、工会、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各管一摊,对于各业务部门监管不力的局面,建议公司整合安监局、工会、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共享中心职业健康管理职责,设置职业健康管理综合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协调职业健康日常管理工作,开展职业病诊疗、工伤赔偿、岗位安置等工作,监督检查业务保安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全面夯实国家职业危害防治各项基础工作。
        3.4规范定编定员,优化人员结构
        在定编定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及职业病患者的安置岗位,并且要考虑各岗位人才培养需求计划岗位,确保公司员工、管理人员的新老交替不受影响。同时要研究各工种、岗位轮岗机制,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员工,让接尘岗位严重的人员达到一定年限进行提前调岗,避免一些员工患尘肺病后再强制调岗,同时减轻了公司的职业病防治负担。
        结语
        当今社会,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重视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管理,而成功的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管理可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归属感和忠诚度,留住和吸引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职业有害因素对受孕力的影响[J].周树森.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02)
        [2]消毒供应室的职业有害因素与防护[J].尤惠兰,刘苏东.现代医院,2007,(10)
        [3]职业有害因素对孕妇的危害[J].陈跃.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