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木工程构造物变形监测智能装置研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邱鹏
[导读] 摘要:土木工程构造物在运行期间因设备或其他原因导致变形量的实时监测在一些地方还不能实现,即使监测有时也是间歇性的。
        山东菏建白云建筑有限公司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土木工程构造物在运行期间因设备或其他原因导致变形量的实时监测在一些地方还不能实现,即使监测有时也是间歇性的。文章因此研制智能化实时监测装置,通过全桥应变传感器测得形变微量,将模拟信号输入差动放大器电路、A/D转换、传送到单片机中处理,可以实时显示并记录数据。通过设置阈值达到智能预警功能。该装置获取的测试数据与部分构造物的理论值、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比对后,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关键词:土木构造物;变形;智能;监测装置;精度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迅猛发展,而土木构造物安全是确保其运行稳定、高效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我国工程监测系统从人工监测到自动化监测,再发展至GPS自动化监测。但由于GPS等技术设备成本高及我国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对比存在一定差距等原因,限制了先进监测系统的使用。在数据传输方面,有蓝牙、WiFi、有线传输等多种方式。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工程构造物由于技术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做到实时监测,以致给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本文着眼于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原则使用有线传输研制出了测试装置,并能存储显示所有监测数据。该装置对提高我国土木构造物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1、装置测试原理
        由于工程构造物在运行期间发生的变形大多是微小的弹性小变形,因此给直接测量带来困难,必须通过一定的装置将直接测得的数据通过技术路径放大提高测量精度。电阻应变测量是将应变通过电路转换为电量,实验中是将应变片粘贴或预埋在构造物表面或内部,当构造物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一起变形,应变片的阻值发生变化,通过的电流和电压也发生变化。在一定的变形范围内,电阻丝的电阻变化率与应变成线性关系。当将应变片安装在处于单向应力状态的试件表面,并使敏感栅的栅轴方向与应力方向一致时,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率△R/R与敏感栅栅轴方向的应变ε成正比。图1中使用应变片R1~R4作为电桥桥臂,当输入端加有电压U1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为测试装置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1  电桥电路
       
        图2  测试装置流程图
        装置观测法是根据监测内容选用特定的装置对监测点进行观测。通过装置进行土木变形观测,需设置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基准点要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外较稳固的地方,距离施工场地较远,为了便于观测,通常会在土木附近相对稳定的地方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是联系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的桥梁,进行变形观测时可直接在工作基点上架设装置进行观测。变形监测点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为了确保变形监测的准确可靠性,需对监测点进行保护,设置醒目标识,并告知现场作业人员,以避免人为破坏。若监测过程中发现有变化异常的监测点,应及时复测;如果发现点有被碰动或破坏迹象,不要存侥幸心理,必须立即重新埋设点,重新测取初始值。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地质情况,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上选择合适点位,并将监测点牢固埋设,进行精密水准测量。建筑物各部位的沉降不均匀现象通常会导致裂缝变形的产生,在土木工程变形监测中,通常把裂缝开裂状况的监测作为土木开挖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首先,通过人工巡视发现已产生的裂缝;其次,进行编号,并画线标记出测量裂缝位置;最后,通过裂缝观测仪进行测量。同时,要用数码相机对裂缝进行拍照留存当时的影像资料,以便对裂缝进行前后比对,结合测量数据更好地掌握裂缝发展变化情况。
        2、装置制作思路
        在已掌握的现有资料的情况下,为清楚了解到现行中小型水坝的实际监测模式,我们对周边的一些构造物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对水库大坝监测方法进行了调研比对,主要比对GPS监测系统和全站仪、激光准直仪等传统监测方法,就其传输精度、成本耗费、点位布设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量化对比发现,现阶段传统的监测方法仍是主流方法,其精度是GPS无法抗衡的。通过对比调研结果及咨询指导老师意见,我们选择就现今普遍使用且综合性较高的传统监测方法进行实践改进。
        从成本、功耗、精度及传输距离等方面比对后,我们从各种传输方式中选择了适合项目实验的最优方案,即有线网络的传输方式,利用由全桥应变传感器组成的测量电路测出坝体特征位置的形变微量,以模拟信号的方式差动放大器电路。其次,由差动放大器电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然后送至A/D转换电路中。再由A/D转换电路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由单片机控制显示电路,最后实现数据显示,形成应变检测系统。在研制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探究低耗能通信协议在大坝安全监控系统上实现的可行性。在目前的无线传感网搭建过程中,传输数据精度高时消耗功率大,而低功率协议又常常会造成数据可靠性降低等问题,据此将通过对现在主流的通信协议进行分析,选择并改进一种耗能可变的协议,该协议在数据正常传输时可对数据的重要性进行判断,自动选择数据更新的精度,达到降低功耗的效果。根据目前的调查,有线传输成为了选择项,先利用有线传输系统监测形变值,将数据传至终端显示器。(2)数据处理可视化。以往系统的图形可视化处理与数据信息仅是将监测数据或分析结果数据转化为图形,无法对图形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或计算,属于正向图形化过程,只是简单比对拟合曲线数据。本文运用matlab这一强大的图形操作软件对前端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学建模,根据数学模型构造出精确且可视化程度的图像将实时的水坝位移情况进行呈现。另一方面,也找出水平位移最大值可供多种专题图形(如范围图、方图、饼图等)对监测数据进行多种直观的可视化分类分析。(3)探究解决有线传输系统的监测精度。首先针对实物模型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受力条件进行测量分析,所测变形数据存储在装置中,可以实时调出测试数据与其他既有数据进行结果比对。装置对接收信号进行时域傅氏变换,降低传感信号的分段混沌影响,提高数据的敏感度。通过多径传输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频率偏移进行参数估计,降低峰值噪声信号对传感信号的渗透影响,提高测试精度。(4)建立安全报警机制。在装置软件里设置特殊数据,可以建立安全阈值范围。在有线传输系统中连接警报器与灯泡,当监测数据超过安全阈值时,警报器鸣笛且灯泡亮起,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督。
        3、实例
        土木变形监测需要应用多种测量方法,因此可根据土木变形监测的要求,综合应用多种测量方法,发挥各种方法优势,从而提高变形测量的精度和数据的可靠性。土木工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需要应用到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方案设计者及变形观测技术人员要具有较强的工作经验,具备工程相关方面的知识,以便针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制定合理的变形观测精度指标和技术指标,并能对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以便对土木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验证装置测试精度,我们通过测试纯弯梁变形试验比对测试数据精度。为了有效减少测试误差,采取等量逐级加载,测得载荷递增100N时的平均应变。通过对比理论值、数值模拟值和测试数据,可见该有线应变监测装置传输精度较高、误差小,传输速度较快,可运用于实际监测。
        4、结论
        本文研制的智能测试装置,是通过全桥应变传感器测得形变微量,将模拟信号输入差动放大器电路、A/D转换、传送到单片机中处理,可以实时显示并记录数据。通过设置阈值达到智能预警功能。该装置获取的测试数据与部分构造物的理论值、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比对后,测试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装置研制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贾有权.材料力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2]张如一,等.应变电测与传感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高开强,徐泮林,丁鹏文.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12):201-204,207.
        [4]杨伯源.材料力学(I)[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