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抒情短诗的形式与语言的艺术特色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陈文俊
[导读] 本文从诗歌的音节、韵律和语言入手,探讨了抒情短诗的形式与语言的艺术特色
        陈文俊
        郑州财经学院
          
        摘要:本文从诗歌的音节、韵律和语言入手,探讨了抒情短诗的形式与语言的艺术特色。威廉斯的抒情诗短小凝练,诗行长短不一,韵律不遵从传统规则,诗歌意象清新、具体、明快,语言朴实、简洁、口语化,从而在美国现代派诗歌中独树一帜,并对美国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威廉斯;形式与语言;艺术特色

        威廉·卡勒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1883-1963)是美国20世纪一位重要的现代派诗人。威廉斯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鲁瑟福德城的一个商人的家庭。他大学毕业取得医学学位后回故乡行医,直到50年代才退休;业余从事诗歌创作,以及小说和评论文章的撰写。威廉斯的抒情短诗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威廉斯看来,追求自由和不受限制的诗歌创作是摆脱传统诗歌的禁锢并真实再现美国人的经历和情感的一种有效而实际的途径。他的诗歌以质朴的诗歌形式和日常生活的白描而著称。
        1. 诗歌形式的艺术特色
        威廉斯在诗歌中擅长短诗行的运用。诗行具有不规则的音节数量和节奏模式的特点。散文体形式结合传统诗节分隔形式是威廉斯抒情诗的特点之一。抒情诗的意象既具体又有视觉效果。
        1.1 短行诗的不规则的音节数量和节奏模式
        威廉斯的早期诗歌主要是基于后浪漫主义的诗歌形式,在他的朋友庞德适时的建议下,威廉斯认识到了他诗歌的弱点并热情地加入到意象主义运动。意象主义的三大创作原则极大地鼓舞了威廉斯远离浪漫主义多愁善感的诗风,转而进入后期质朴轻快地诗歌创作。与其他全职诗人不同,威廉斯只能在就诊的间隙和闲暇时间进行诗歌创作,作为一个繁忙又尽责的医生,他经常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用诗句记录下平凡的日常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短行诗更适合于他作为医生诗人的诗歌创作。
        在他的抒情诗中,平均4个音节的诗行的诗歌是名副其实的“短”诗。在“The Locust Tree in Flower”这首诗中,威廉斯将短行诗的创作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诗歌的每一诗行都是由一个单词组成的。而且,除了第一、七和最后一行是双音节词,其它各行都是单音节词。其实,整首诗就是一句话,只是在不同的地方隔开成为诗行了:
        Among/of/green/stiff/old/bright/broken/branch/come/white/sweet/May/Again
        威廉斯的大多数抒情诗运用日常语言的自然节奏,没有使用传统韵律模式,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美国独立的诗歌。在威廉斯看来,诸如抑扬格和扬抑格等传统韵律形式无法真实地反应出现代美国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格律形式应该根源于美国的动态语言之中。“This is Just To Say” 这首短诗没有采用固定的节奏模式,除了第二、五行(抑扬格)和第八、九行之外,没有其它两行有相同的节奏形式。
        I have eaten/the plums/that were in/the icebox/and which/you were probably/saving/for breakfast/Forgive me/They were delicious/so sweet/and so cold
        1.2 诗节形式的不规则性
        威廉斯的单诗节的短诗带有散文的特色。诗中无固定音节和诗节分隔使威廉斯诗歌创作呈现散文体的倾向。在“Approach of Winter” 这首诗中,诗人用了11行诗句生动地描写出冬天来临之际荒凉与萧瑟的场景。不规则的音节数和诗行分隔使这首单诗节的诗歌给读者留下这是一篇散文的印象。
        威廉斯的很多抒情诗采用的是不规则的诗节分隔。在极不均匀的诗节分隔中,长诗节的诗行要比短诗节的诗行多得多。以“Danse Rusee”为例, 第一诗节有17行而第二诗节却只有2行,一首诗中的两个诗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大多数诗歌都是不规则的诗节分隔,但仍有一些抒情诗有整齐的诗节分隔。例如:“Nantucket”是双行诗;“The Term”、“To Elsie”是三行诗, “To A Poor Old Woman”、“This is Just To Say” 为四行诗。尽管这些诗用传统诗节形式,但因为他们的不规则的音节和韵律,并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诗歌。

                                                                                                                                                       
        1.3 韵律形式
        威廉斯鲜少使用传统的韵律方式因为它不能真实地再现出美国语言的节奏。因此,他尽量避免在两个连续诗行的末尾放置有相同发音的单词,尤其是在带有明显现代性的诗歌中。尾韵可以在他的Hic Jacet, On a Proposed Trip South, The Uses of Poetry 这些早期创作的诗歌中有所体现。On a Proposed Trip South是一首十四行诗。诗歌有四个诗节。前两个诗节由4行诗组成,后两个诗节有3行诗。尾韵的格律是abba,abba,cdc和cdc.
        除了早期诗歌中的尾韵,在威廉斯的现代抒情短诗中还有大量的头韵和元音韵。例如:在“Sort of a Song”中“Let the snake wait under/ his weed”和“Epitaph”中“An old willow with hollow branches” , 等等。辅音韵在他的诗歌中较少见, 例如:在“To Elsie”中“to be tricked out that night/ with guads”, etc. 它们都为诗歌增添了音乐效果并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1.4 带有视觉效应、生动、具体的意象
        威廉斯早期诗歌创作受到过意象主义运动的影响。他声称,在诗歌中应客观地描写事物而不能直接呈现思想。他的意象生动、具体并具有视觉效应。
        在“Approach of Winter”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单纯地呈现出具体的意象来表示冬天的到来:“半剥落的树木”、“飘摇的树叶”、和“光秃秃的花园”。这些具体和视觉感很强的意象有助于传达出临近冬天时的那一番萧瑟的景象。
    “Young Woman at a Window”这首诗采用了威廉斯在处理意象时的典型手法。整首诗没有任何背景介绍和明晰的阐述,似乎是对生活场景的白描:我们并不知道女人为什么眼中含泪以及男孩儿坐在她的膝盖上,但是这个小男孩儿的姿势揭示出他和他的母亲正在焦急地等待亲人的归来。
 2. 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
    威廉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简洁,质朴和口语化,主要来自美国人的日常语言。威廉斯还很注意色彩语言在他的短诗中的运用。
        威廉斯的诗歌完全摆脱了欧洲诗歌传统的冗长而又矫饰的风格,语言根植于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在 “The Last Words of My English Grandmother” 这首诗中,威廉斯直接将日常对话语言写入诗行而没有加上引号。全诗采用简单的语言和句型写成。从叙述者和他祖母之间争论的第三个诗节开始,诗句中偶乐会穿插进“Gimme”, “I’m all right”, “No, no, no”等这些口语化的词句。诙谐、口语化的祖孙对话使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固执与天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威廉斯成功地利用绘画的方法和技术来创作诗歌。威廉斯诗歌最动人的特色在于他鲜活而又巧妙地使用了红、白、黄、黑、蓝等色彩语言。他尽可能地避免空洞抽象语言。结合绘画方法和各种色彩,威廉斯用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和谐宁静的日常生活的画卷,带给读者深刻的视觉刺激,激发他们对色彩的联想。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威廉斯不好张扬传统与观念上的东西,不愿意去讴歌欧洲传统和文明,他认为只有坚持美国本土精神才是他所要追求的艺术道路。他坚持自己的方向,在诗歌本土化的道路上艰难而又冷静地探索着。诗人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为他在现代美国诗坛开创出自己独特的诗风,为自己在美国诗坛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Poetic Form and Language of Williams’ Short Lyrics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yllable, rhyme and language of the poetry, the thesis discussed the artistic features in the poetic form and language of Williams’ lyrical poetry. The number of the syllables in each line is forever varying, thus changing the length of the poetic lines. The rhythmic patterns and rhyming schemes of Williams’ short lyrics seldom follow the conventional rules of the poetic traditions. The imagery of short lyrics is sharp and brisk. His poetic language is not only simple, direct and concise but also colloquial. With thes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illiams won a deserved place in modern American poetry and exerted the deep influence to the coming generations of poets.
        Key words: Williams  poetic form and language  artistic features

参考文献:
1. 李小洁,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中的色彩语言,江汉论坛,2003年第2期
2. 彭予, 《二十世纪美国诗歌》, 河南大学出版社,开封,1995年
3. 吴富山 王誉公, 《美国作家论》, 山东教育山版社, 济南, 1999年   
4. 王守仁 刘海平 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2年
5. 张跃军,威廉?卡洛期?威廉斯的意象主义诗歌,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6. Barry Ahearn,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and Alterity: The Early Poet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7. Jay Parini & Brett C. Millier,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American Poet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2005
8. Jeanne Heuving, Gender in Marianne Moore’s Art: Can’ts and Refusals, Sagtrieb, Vol. 6, No. 3

作者简介:陈文俊,1978年8月出生,女,汉族,籍贯:河南省信阳市,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