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董晓明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应用型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能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因此应用型高校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环节中的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引言
双创能力作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双创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兴人才力量,并成为引领高科技新业态发展的领军力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力量的地方高校则肩负着培养双创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由于所处区域、理念、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相对于理科专业,文科类学生双创能力培养问题更突出,因此提高文科生双创能力已成为地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高校创业教育概述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基本综合素质,培育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发展,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教育主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有意向创业、已经创业并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开展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高校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型综合性素质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多层次、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综合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进取、开拓进取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创新型社会、经济开放型社会中立于时代潮头。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
2、实践教学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2.1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离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实施,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就业的重要性,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课程专业课程中,实现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高校音乐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大都停留在知识教授中,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基础上,忽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多数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双创的培育地位,然而,对双创教育理念、人才培育模式没有明确,影响到人才质量的培育。究其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与音乐实践教学存在脱离模式,并没有根据音乐教育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培育不佳。
2.2缺乏系统完善的保障机制和鼓励机制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制度文件繁多,竞赛项目也纷繁复杂,各高校处于逐步消化理解国家和省级政策,完善各自保障机制和鼓励机制的阶段,尚缺乏进行系统地整合。只有通过顶层设计,制定与学校实际相匹配的保障机制和鼓励机制,才能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同时,机制的建立能使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更加体系化和规模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师资力量
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缺乏高水平的师资,这种现象也影响了整个教育的效果。教师的能力与教育的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的相关理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严重缺乏师资,大多数的老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临时担任的,这些老师没有经过长期的系统培训和锻炼,这些老师对于创业的理解也不是特别深刻,因此,大部分的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是讲述理论知识,学生难以真正的提起兴趣。
3、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路径
3.1增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体就是教师,高校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的素质,在选用教师时不能仅仅的考虑教师的教学本领也要考虑其创业本领,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高校在选择老师时也应当选用一些经验充足的老师,只有这些老师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实用的人生经验。当前国家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当前,我国制定各种政策来积极地鼓励教师和一些科研人员能够积极投身于创业活动之中,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一部分老师的创业团队之中,让学生通过真实地感受到创业的艰辛与困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很多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充分利用一些学生资源,高效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老板到校内举办各种演讲活动,充分的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3.2明确创业教育目标
首先,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平常教学中,推进传统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相关学科前进。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充分挖掘和丰富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同时注重跨学科、互补性学科建设,建设一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贯穿教学课程体系,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其次,要把理论和课程教育相结合转化为多种样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创业教育实践化、多维化。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建设校外实践教导基地,创业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
地,充分合理利用学校、政府和社会的一切资源,最大力度的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营建良好的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互动,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从而带动完整的教育体系定位。最后,要明确素质教育体系目标定位。从根本上讲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如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协调能力、掌控领导能力等,都应贯穿整个创业教育过程中,以激起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创业性格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
3.3重视校企合作
地方高校应组建相关职能部门搭建校内外双创服务平台,结合本校实际,整合校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包含不同学科的“互联网+”双创团队,并规划校内相应区域建立“创业园区”活动场所用于进行双创交流活动。可在“创业园区”内制定规章定期评选出优秀大学生双创团队入驻“创业园区”,针对团队优秀项目提供一定量的资金及政策支持,以此推动双创项目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便捷的保障措施。
结束语
在创新发展的时代下,高校学生有必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不论是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整个国家的创新发展这一进程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后续研究中,还应该继续对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以此来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进程,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越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3):176-177.
[2]耿广汉,石志成,肖昕迪.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3(04):100-103.
[3]德庆卓玛.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5):89-91.
[4]周学刚.高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5):466.
[5]肖刚.创新高校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创业能力[J].北京教育(高教),2016(1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