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美佳
山东职业学院 250104
摘 要:在会计专业中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是建构会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实施的核心在于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课程之汤,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德才兼备的引路人,此外,应创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高仿真工作情境,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翟美佳,山东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除了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八个统一”,其中之一是 “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
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是“培养会计师和审计师的摇篮”。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会计专业课程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标,还要落实价值引领之重任,要将育人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2016年12月2日,“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第一次见诸报端。 “课程思政”是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的工作理念。随后近几年,各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开始研究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综合学界观点,对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研究。第一种,概念界定研究,大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与思想政治相关教育活动的课程总称,侧重于思想理论教育;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观,融入在各类课程之间,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第二种,理念发展研究,邱仁富、张正光等学者提出,虽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思政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特点和思政优势等方面相互区别,但在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的契合性等方面又相互联系,所以二者应该发挥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而何红娟、杨涵等学者则提出应该主动转变思路,加快“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从而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实现大思政格局。第三种, “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陆道坤认为应该“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3]。
(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会计造假、信息泄露事件此起彼伏,会计行业遭遇诚信困境,其原因一定程度上与高校思政教育滑坡、会计专业德育教育缺失相关,高校教育负有一定责任。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曾说过:“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诚信不仅关系到个人和企业,还关乎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持续高效发展,更是关乎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2001年10月29日,朱镕基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强调,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可见,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不仅要业务素质高,更要职业道德好,这是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基,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
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广泛应用,财务共享服务迅速发展,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结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轻理想信念”“重会计核算、轻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要求,会计专业要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培养,把课程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载体,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校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坐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强化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思政道路上的领路人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上的领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4]。因此,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和专业价值教育执教能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术道”结合。
(二)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找准其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实现育人目标。
每门会计课程都蕴含着宝贵的育人资源。统筹规划课程体系,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之盐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之汤,努力做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提高素质教育并重,构建融专业能力、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模式[5]。比如,在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法规教育和准则意识,使其养成严谨、踏实、诚信的工作作风。要求学生遵循会计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要求,不做假账,维护好社会经济秩序。在“经济法实务”“税法实务”课程教学中,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结合众所周知的案例进行教学,强调遵循法律法规、依法纳税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守规矩、明是非、知敬畏 、守底线的职业品质。 在“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恪守道德底线,提高职业操守和执业质量,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创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高仿真工作情境,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邀请企业的会计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依照企业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会计税收实训课程采用 “仿真式”教学环境,可以实现 “浸入式”教学。单据高仿真、业务高仿真、环境高仿真、财税政策同步,学生感知真实的会计工作过程,在实训课程教学中,融入团队文化、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互助共赢的爱岗敬业精神。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敢于担当,养成勇于奋斗的职业信念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思政探索的小结
总之,教师应道德情操高尚,应坚定理想信念,应满怀热情地把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深入挖掘会计专业所有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不宜过多过杂,恰到好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介绍企业文化,手把手演示优秀的工匠精神,共同开发实训课程,通过实践训练来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01 版。
[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01 版。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2018 年第 3 期,第 65 页。
[4]朱梦洁:《“思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为视角》,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
[5]张莉:《财务管理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总第609期,55-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