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任斌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任斌
[导读] 摘要:电力企业对线损的管理贯穿于全过程,在管理配电网线损的过程中,是以指标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实现对线损的全面控制,且利用线损指标的完成情况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电力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配电网线损控制工作中,从而提高线损控制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线损,减少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经济损失,并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
        呼伦贝尔蒙东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实达分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海拉尔  021000
        摘要:电力企业对线损的管理贯穿于全过程,在管理配电网线损的过程中,是以指标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实现对线损的全面控制,且利用线损指标的完成情况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电力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配电网线损控制工作中,从而提高线损控制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线损,减少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经济损失,并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基于此,本文对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产生原因及线损管理要点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用电工程;线损管理;要点
        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相关介绍
        1.线损管理的概念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线损是指在电力输送工程中的一种线路耗损形式,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降低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造成配电线耗损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技术方面的因素。在技术方面,在一般的电路中,会存在电阻力,电流要想通过电路输送至目的地,必须克服电阻,在此过程中,部分电力会转化成热能耗散;其次,在交流电流过设备时,会产生磁场,形成阻力,耗损部分电力。技术方面的电力耗损是不可抗的,难以克服的。但是相对于管理方面带来的损失,技术造成的耗损较少。因此,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的关注重点还是在管理方面。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类型
        1)技术线损。顾名思义,技术线损指的是因输电线路本身质量有限及安装技术水平较低所致的线损问题,因此,针对技术线损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于就目前的线路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并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保障线路的供电质量。2)管理线损。针对管理线损,包括计量误差在内的多方面因素均有可能导致管理线损问题出现,同时,若用电工程日常管理不足,以偷电、窃电为主的违法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线路电能损失,因此,为了规避管理线损问题出现,除了应提升员工素质保障管理质量外,加大监督力度就线路安全进行保护同样十分重要。
        二、当前线损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管理体系中,普遍缺少对线损管理的规范以及安排,往往将其与其他管理活动混为一谈。尤其是在线损率计算、电能计量、线损因数调整等方面没有建立起有机的关联。同时,线损管理的流程没有得到有机的落实,导致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观能动性大,管理工作开展混乱。并且,在管理标准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要求以及规范,导致工作的有效性大大缺失。除此之外,在监督制度方面,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导致监管工作的开展缺乏依凭,监督的效果难以落实。
        2.电网架结构建设不合理
        首先,在电网规划中,普遍存在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导致电路的供电能力较低,进而在长时间的负荷运行中出现线损问题。其次,在电路的维护工作方面,其主要是通过临时维修的方式进行维护工作,导致线路的运行负荷不断增大,造成电能的损耗日渐严重。此外,在经济基础水平较低地区,由于其在现代化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力较低,存在一定的地方电网与系统电网交叉供电的现象,导致了电网建设重复,客观上增加了电路的能源损耗。
        3.设备检修不及时
        各种电力设备是电力发展的基础,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出现设备问题,毫无疑问会造成大量的线路耗损。同时,随着我国电路密度的提高,电路架设范围的扩大,在设备检修方面很难做到及时修复。一方面,电力行业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电路实时检测系统,从而使得维修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电路出现的具体问题,从而减慢维修速度,出现较大地线损危机,另一方面,面对密度、大范围的电力设备检修,目前的技术人员数量还是不足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会受到限制。


        三、加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管理措施
        1.建立线损管理制度
        为有效发挥线损管理工作的应用作用,除了应于宏观角度建立专门的线损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外,还应进一步就线损管理制度进行健全以保障管理工作的具体效率。一方面,针对线损管理人员,应构建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在明确其岗位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培训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而在增强线损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实现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针对线损管理内容,考虑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问题的产生原因具有一定多样性,因此应从多个角度就线损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在保障线损管理制度完整性及细节性的同时确保各种线损风险的有效根除。
        2.优化材料选择
        为了能够实现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管理的目的,需要电力企业重视电缆材料的选择。建设方在构建配电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实现对导线的合理选择,并将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规范,选择质量佳、性能好的导线。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并减少电能的损失。如果导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那么其相对应的寿命也会较长,同时抗腐蚀性良好,进而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在电力传输的过程中发生短路问题。良好的导线可强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效果,减少电能的损耗,增强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3.优化电网线路的布局结构
        因为之前的电网设计布局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区域对电量的需求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现行的线路格局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电量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地优化电网结构,对线路布局进行统一规划,适当地增加电网分点。同时,还必须定期对线路中的各个部分线路进行检测,并做好其电压电流监测,以防线路因人为原因或时间而受到损伤,从而达到减少线路损耗、提升线路格局安全性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建设输电线路之前,还必须对线路结构的合理性加以全面考虑,譬如,应适当地减小用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必须对迂回搭建线路、凌乱搭建线路等行为加以严厉打击,以提升线路结构的合理性。
        4.强化统计与指标管理工作
        线损管理工作应当基于实践开展,结合实际负荷变化及统计分析结果,落实好相应的理论计算工作,以数据反馈线损实际情况。同时,各月、各季度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分析总结会议,对实际线损指标进行汇总研究,进而找出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对策,弥补线损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实现精益化管理。另外,通过线损指标管理,不仅能够对各级部门线损管理情况进行反馈考核,也有助于督促管理人员更好地落实线损管理工作。
        5.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规范操作行为
        严格规范倒闸操作,需要工作人员在日常倒闸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站管人员与工作负责人要做好交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提前一日做好次日操作计划的安排工作,对次日工作中的相关内容,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记录,并写在工作日志中,这向工作负责人进行汇报交底,确保次日各项操作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工作负责人与操作人员交底,然后现场管理人员与站管人员交底。
        结束语
        简而言之,加强输配电工程和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需要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不断总结经验与创新改进的基础上,努力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评估,优化电网结构,加强电力线损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瑞.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0):2595.
        [2]安俊燕.浅谈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0):3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