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划环评现状与问题及对策建议 谢俊琦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谢俊琦
[导读] 摘要:今天,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了对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视。
        广西陆玖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542899
        摘要:今天,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了对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视。而在环境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就是有效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性,而若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性,则就需进行合理规划,而若要保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更加科学,能够全面推进我国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则需要严格遵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我国规划环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旨在能够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我国规划环评;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沙漠化、气候变暖等非常严重的自然现象警示着人们,为了更好的保证人们能够正常生存,则急需要保护好环境。在环境保护领域,引入规划环评可以实现源头控制,最终实现与产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有效融合。当前时期,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尽管环保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制度、实施、监督等方面依旧有诸多问题存在,故此,有必要加强对我国规划环评的深入研究,最终确保能够更好的提升规划环评质量。
        1我国规划环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有效的制约机制不足
        《环评法》中规定了环保部门只负责对规划环评进行审查,但不具备审批权,为此,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审查和监督中,环保部门将受到多方限制,作为规划环评的监督对象,在现行环评监管体制下,政府及相关部门无法保证其有效监管,具体是因为通常规划环评为一项中长期的规划,部分地方政府想要追求执政绩效,则会重视短期利益,这样的行为同规划环评具体执行过程相悖,加之环保部门不具备审批权,故缺乏相应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最终导致无法在权限上充分保证规划环评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通常,环评机构负责编制规划环评影响报告书,并由环保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代表及专家组建评审小组实施评审,并结合评审结果给出一定的意见或建议。这个过程中,是否需要采纳专家意见,能否通过评审,全部由政府及有关行业部门决定,所以,因相应的约束机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规划环评的最终效果。
        1.2成熟的规划环评技术欠缺
        因规划环评具有长期性特征,为此,应按照空间及时间的发展变化适时分析及预测。并且规划环评需结合不同的环境因素应用不同的评价技术及方式,最终能好应用各类方法与技术。但当前规划环评实践中,依旧应用的是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方式,如,预测空气质量依旧停在有害物质的落地浓度以及影响范围上,生态影响只是对特定物种的保护,宏观、大规模的评价理念十分欠缺。单一应用建设项目评价方法,无法根据评价对象实际状况,针对时间和空间跨度开展综合评价,从而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精准性,无法为决策提供依据。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会使最后的评价结果受影响,导致预测结果不够精准,所以,应按照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止措施缺乏有效性,进而导致评价结论说服力的降低。
        1.3不是落实规划环评中提出的结论、要求
        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等于项目环评批复,批复中,将根据拟建项目环境影响的来源,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整改意见和建议,但在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批复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及相关措施与规划利益发生冲突时,或是需要大量投资才能全面实施,规划项目的实施单位将很难实施。不管在体制亦或是权力上,规划环评审查意见都不能对项目后期建设形成相应的制约,从而导致规划环评中提出的要求及结论不能得以有效落实,最终也不能充分发挥出规划化环评的应有作用。
        2完善规划环评的对策建议
        2.1构建高效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平台
        由于公众对规划环评的参与度不高,所以,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公众参与度,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以实现可视化、信息化,使公众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晰与直观的认识,进而将对某个环境问题的重视度提升。只有重视它,我们才能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通过构建规划环评信息反馈平台,能够成功营造人人参与的环保氛围。对公众的建议与意见进行及时听取和采纳,以实现规划环评信息可视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信息的及时性。

与此同时,构建公众积极参与和沟通的平台,并且有助于降低规划环评的监督成本,缩短公众同环境管理部门的距离。
        2.2构建完善的环评技术体系
        为了提高规划环评的效果,需科学运用环评技术,因此,需加强环评人才队伍和相关行业单位能力建设,结合我国国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水平。1)结合当前我国规划环评状况和规划环评具体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环评技术规范及技术指导,还要根据规划环评的重点规划行业,构建一套基本的规划环评技术体系。2)通过有效提高规划环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途径,通过活动研讨、技术交流、理论培训等方式,将环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的实践技能、专业水平进行提升,从而使其可游刃有余的应对具体工作中的各类复杂规划。与此同时,还要对国外先进的经验及理论进行吸收,在传承及发扬的同时,创建出更多与我国发展实况相符的规划环评技术。
        2.3强化环评人才管理
        现如今,我国规划环评业中素质高的专业化人才十分短缺,究其原因是同一些高校的有关专业课程体系相关,此类情况使得研究人员不断发生断层的情况,加之规划环评研究上的欠缺,最终影响规划环评理论体系的完善,并且这也为我国规划环评业指导方针缺乏成熟度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在环评资质管理中需要对瑞典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对环评技术进行严格审查,从而对环评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在提高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房子发生人浮于事以及环评质量不高的情况。
        2.4科学建立监督体系,落实规划环评审查意见
        想要最大程度保证规划环评提出的措施与意见能够得以落实,通过强化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规划实施后的审查意见,通过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严把过程管理”和“严惩后果”的动态控制,鼓励公众充分参与规划环评的监督,进而将社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利用微信群、热线电话等方式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将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弥补规划环评审查意见难落实的缺陷,同时加大对环评影响力大的行业如水利水电、冶金等行业的监督以及事后评价,确保将生态环保部门的行政指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还要有效构建跟踪评价机制,及时针对规划项目发展动态进行有效评价,从而结合审查意见及时修正和完善不足,最终实现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更好落实。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详细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想要更好的保护环境,最大程度减少经济发展为环境带来的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引入对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因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发展的晚,所以依旧有一系列问题存在于规划环评工作的落实中,所以,国家各级政府应立足制度,强化规划环评工作的的制约及保护,并且重视培养环评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监理体系的建设,更好的保证规划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徐鹤,陆文涛,王会芝.中国规划环评理论与实践[J].环境影响评价.2014(2):7-10.
        [2]蒋文德,邓杰波,蔡刚刚,杨明匀,何昌杰.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2):60-61.
        [3]万智勇,李辉.规划环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1).
        [4]黄玲.浅析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及建议[J].低碳世界,2016(35):13-14.
        [5]陶伟良,邵霞晖,代宏,陈月花.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及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8):87+96.
        [6]闫丽.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和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4):96.
        [7]聂新艳,王文杰,秦建新,李甜甜,刘军会,吴昊,冯宇.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2(02):154-161.
        [8]张彤炬,傅大放.公路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框架的设计与实施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9,26(02):150-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