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以《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实践课程为例 姚漫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姚漫
[导读] 摘要:产教融合涉及到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本文以《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实践课程为例,从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着笔,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的对策。
                                                                 姚漫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随州 441300)
        摘要:产教融合涉及到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本文以《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实践课程为例,从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着笔,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2019年9月25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生产性实训为关键环节,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产教融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改革教学方法是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深化高职旅游类专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一)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的内在要求。
        目前国内旅游人才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供需错位,一些旅游企业、酒店企业聘用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意愿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上岗后仍不具备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不到企业方的标准和要求,致使毕业生受到市场冷遇。为解决供需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只有不断推陈出新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推行以产教融合为主要突破口,才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而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有效性与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利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贴近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较强职业技能的学生。必须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推陈出新,改革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高职旅游类专业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将“产教融合”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学生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提供虚拟或真实场景,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前接受就业市场磨炼和考验,实现就业市场和学生培养的精准对接、完美融合。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模式上,深入的产教融合机制尚未形成。
        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很多院校区分不清“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概念,将产教融合等同于现行的校企合作[2]。对“产”与“教”如何融合认识不清。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传统的“校企合作”,学生先在学校上完所有课程,再去企业实习半年或一年。在学校上课期间,企业并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产教融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二)在教学目标上,对接工作岗位并精准定位不够充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学方法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对接岗位、精准定位不够充分。教师对课程设置的意义没有深入思考,缺乏旅游行业从业经验,没有对岗位进行深入调研,对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也无法准确判断,只是凭借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材进行讲授[3],教学没有针对性,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
      (三)在教学方法上,融入工作情境并创新教学不够到位。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没有有效融入工作情境、工作任务进行创新性教学。课堂以灌输为主,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学中存在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偏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使用情景模拟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创新的教学方法比较少,教学主体以校内教师为主,企业教师参与不足;致使学生课堂兴趣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效果不佳,脱离岗位实际需求。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一)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发挥企业主体性作用,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5],不断推进实践课程学生到企业进行全真实践、企业专家进课堂等教学形式,深化实践课程“校企融合、课岗对接、仿真+全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实践课程为例,学校、企业可成立产教融合建设指导委员会,宏观调控校企合作的各个事项;建立产业导师特设岗位,选拔校内骨干教师及优秀产业导师组建授课团队;建设校内的酒吧实训室,用于仿真教学;成立校外校企共建共享的酒吧经营实体,实现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通过校企双方资源、人力、技术等的融合,实现学校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企业以获得效益为目的,达成双方共赢的结果。
      (二)深化教学目标改革,及时对接工作岗位、实行精准教学。
        精准课堂教学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完美衔接。根据岗位所对应的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深入实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实践课程开发,将旅游行业、企业专家纳入其中,共同研发实践课程教学内容[6]。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和企业反馈,深入开展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而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还以《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针对酒店或酒吧调酒师岗位及酒吧基层管理人员岗位而设,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中,以酒店酒吧各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实训教学内容;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实训的具体工作任务,共同落实考核标准。
      (三)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不断融入工作情境、实行创新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认真贯彻“企业走进课堂”的教学思路,打破学校授课与企业工作的二元界限,推动以“仿真+全真”工作情境为主要特色的创新性教学。通过讲授法、情境模拟法、现场教学法、工作任务驱动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接工作岗位,把教学内容同企业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反复练习,体验岗位中的工作态度、工作流程、工作细节,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推动学生顺利的从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仍以《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为例,实行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产业导师共同承担的授课结构,校内专任教师侧重于酒水基础知识模块教学,产业导师侧重于鸡尾酒调制与创作、酒吧经营与管理两大模块教学,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汪敏,郭威,李鹏.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旅游纵览,2020(04):222.
        [2]张颖辉,毛金凤.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旅游纵览,2019(11):210-211.
        [3]魏日,周春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之诊断与思路(J).产业与科教论坛,2019(23):255-257.
        [4]赵爱华.转型发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3):7
        注:本文系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ZJGB201821)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