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杨庆印
[导读] 摘要:研究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和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实现项目安全管理效果提升,其研究意义需要从理论、实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身份证号码:34212619790210xxxx
        摘要:研究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和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实现项目安全管理效果提升,其研究意义需要从理论、实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针对对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进行相关分析,需要了解高层建筑的特点,并针对高层建筑的质量、工期、投资控制以及为建设功能等方面继续综合分析,实现高层建筑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引言
        高层建筑物指的是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或层数超过一定层数的建筑物,但是,针对高度的定义并不唯一,没有绝对、严格的标准。在高层建筑的旧规定中,对中高层、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以及技术规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建筑高度超过十层以上,则称之为高层建筑结构,在对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则需要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需求,对高层施工方式、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以此实现高层施工管理控制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1 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评价
        高层建筑施工的风险大小是根据施工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确定的。即风险D为以上三个因素的乘积。得到结果后,再根据风险大小来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风险进行分级。当D值小于20时,这类风险为轻微风险,这类风险一般为可接受风险。当D值介于20到69之间时,这类风险为一般风险,当这类风险出现时,则要开始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当D值介于70到159之间时,这类风险为较大风险,施工现场存在这类风险时,就需要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整改。当D值介于160到320之间时,这类风险为高度风险,需要立即整改。当D值大于320时,这类风险为重大风险,当出现这种风险时,则不能继续作业,应停工整顿。
        根据安全检查表检查出的危险因素,按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进行分类。主要的事故类型有: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等。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于桩机作业,脚手架搭设,基坑开挖作业,施工用电,模板安装和拆除,混凝土施工,预应力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机械施工,交通运输以及施工环境中。结合专家经验和国家相关标准,分别对辨识出危险源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发生的频率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打分赋值。再根据LEC法的规则确定风险等级。
        根据LEC法对高层建筑施工进行风险评价,评价结果中得出了各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对各事故类别的风险等级进行统计分析。桩机作业、机械施工以及脚手架搭设时最容易产生重大风险。其次高处作业和起重作业中也有存在重大风险的项目。这些作业活动中的重大风险主要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坍塌等事故类型。从整体风险评估结果来看,高层建筑施工中,产生机械伤害的风险最大,因此在桩机作业和机械施工中,要着重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尽量避免事故发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也存在一定的坍塌事故风险,坍塌事故主要发生在脚手架搭设和基坑开挖等作业活动中。
        不论是机械伤害还是坍塌事故,产生重大施工风险的施工项目主要为搭设脚手架和深基坑施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也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内容。此外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现场施工中的施工环境、用电等都有发生事故的风险。根据安全系统论的观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为人、机、环、管。因此,本研究论文将从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环境、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策略
        2.1 施工环境风险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环境方面的安全管理及控制,需要从安全环境、设备摆放、材料摆放等角度进行综合控制,以此实现高层建筑施工环境管理效果的综合提升。

一方面,对设备及材料的摆放进行管理,避免出现材料乱放的情况,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从安全通道、防护棚等多角度进行环境管理,以此实现环境管理效果提升。
        2.2 施工人员风险控制措施
        结合高层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人员的技术能力、岗位资格是施工人员的基础,在实现施工安全管理及控制的过程中,则需要从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等角度进行完善,以此实现安全管理效果提升。人员能力提升是安全施工的保障条件,在此前提下,还需要从员工个人防护措施的角度进行完善,这对安全管理控制效果提升有积极作用。在施工配备方面,应提高人员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其中,包括合理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安全设备,并以防止电击的绝缘鞋、绝缘手套等设施为基础,在实际施工管理控制中,还需要佩戴面罩、护目镜、耳塞、工作服等相关防护设备。
        2.3 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1)土方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土方施工前,项目部应当对所有进场人员应进行安全消防入场教育,施工过程中应当明确分工,统一指挥,并设置专人进行负责。土方施工中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包括挖土机司机)进场时有专人检查,做到持证上岗,证件必须在有效期内。土方施工机械(包括挖土机、虎头铲、自卸汽车)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其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严禁触碰转动部位或者进行检修作业。在对工作装置进行修理(焊、铆等)时,应使其降低到最低的位置,并应当在悬空的部位垫上垫木再进行操作。此外,多工种同时作业时要安排好流水段以免互相干扰,严禁立体交叉作业。保持施工现场的道路畅通无阻,夜间应设照明,并加强值班巡逻。汽车司机要做到安全礼让,按规定路线行驶,按指定地点卸土,进出挖、卸场地有专人指挥。
        (2)桩机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桩机作业中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场时要有专人检查。施工现场应划定作业区,安设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此外,要注意清除妨碍施工作业的高空与地下的障碍物时。开工作业前要对机具检查并加润滑油以利于后续操作,桩架起落相关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当班工作人员重新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工作时司机不得擅自离开岗位,精神要集中,开机时先启动操纵机构,起动后应将保险装置固定牢靠,下班时应将电源切断并将电动机盖好。在打桩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打桩机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纠正检查后方可继续进行后续工作。
        2.4 工程实例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涌现,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以XX高层建筑为例,笔者在对施工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方面主要通过以下方式:首先该根据超高层建筑特点,掌握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概念及其特点,同时根据风险评价及安全评价的相关理论及自身经验,结合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特点,建立了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其次,采用物元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该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所处的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适用性。
        3 结束语
        对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技术、人、设备、材料、管理、环境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这对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效果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乐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32.
        [2]龙志武.关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4):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