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浅谈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卢翠芳
[导读] 摘要:企业的工程项目能否为企业盈利,是工程项目存在的意义,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
        滨州市审计局
        摘要:企业的工程项目能否为企业盈利,是工程项目存在的意义,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工程项目要想实现效益,关键是要控制成本,而对共享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就是企业控制成本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帮助企业查缺补漏,做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成本实现更多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问题;对策
        引言:工程项目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不仅涉及工程项目本身,而且影响着企业的资金、管理和信誉,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通过运用效益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对国家用于工程项目公共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微观效益审计来达到促进国家公共资金宏观决策投资的合理性和使用的高效性。审计工程项目中是否执行和完成了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通过分析评价工程项目的“三性”(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实现程度来发现问题,找出与项目规划、立项、论证、概预算时的差距,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是否适用、经济上是否有利、建设是否可行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科学论证的工程经济研究活动的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对建筑工程项目意见书和设计,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民主意识,其定位不准,使得在建设过程中易出现贪人求全、边建边改、建好即改的情况,造成工程投资浪费、工程索赔(追索)问题时常出现。
        工程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存在的问题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当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效益审计不但关注现时的成本收益,更关注未来潜在的成本收益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收支审计只关注过去和现时的成本收益;效益审计对“三性”的评价标准受时间、地域、环境、行业及政策的影响更大,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而财务收支审计有明确的行业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制度相对照;财务收支审计依据所提供的审计资料就可以得出审计结论。
        基建部门的管理职能与监督部门的职能错位。有的基建部门承担着本应由监督部门承担的事情,而扮演着监督的角色。但更多的是监督部门承担着本应由基建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责任,混淆了基建部门和监督部门的职能与作用。
        二、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
        1、优化完善工程效益审计的环境建设
        首先,要努力培养和形成自觉接受监督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学会共享审计资源,尊重引进社会上资质高、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的审计事务所或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员,协助他们开展好效益审计的监督工作。审计者既要依纪依法开展严格的审计,确保对工程项目“三性”分析评价的准确性,也要注意协调好基建管理部门、监理公司、外聘审计事务所人员、施工单位及各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协助做好工程效益审计的调查了解工作,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2、审查内部控制,促进管理规范化
        对工程项目的过程审计首先要审查项目有关的制度的执行状况,再根据情况审核有关流程的合理性,防止出现执行不到位导致的成本增加或是管理漏洞。对项目流程的审查还包括物资设备管理、劳务分包管理、安全管理、预算管理等等内容,通过对内部的审核来促进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3、审核合同管理,提高合同执行力
        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合同主要有总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物资和设备的采购合同等,合同可以说是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而必须加强对合同的审核,也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中之重。

一是总包合同方面,关键要看合同是否存在概念模糊、表述不清以及有歧义的地方,合同的计价是否准确,合同外增加的内容是否合理等等,降低核减价款的风险。二是劳务分包合同方面,重点审查合同的签订环节和履行环节,对谈判记录、单价分析、履约质量、费用列扣、补充协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方面,重点审查大宗物资和设备的采购是否规范、涉及到的单价和数量是否明确等等。
        4、建立和完善外部与内部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对工程效益审计的评价应采取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及时完善工程效益审计的分析评价体系。外部评价主要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依据规定程序委托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利用基建单位单体工程的结算终审权对其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通过各单位报送的审计资料和审计报告分析、评价各单位工程管理质量。内部评价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通过与管理部门合作,以及造价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在施工管理、材料设备物资采购、设计变更、施工方案调整、现场签证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复查或抽查,按成本效益原则分析实施工程审计所创造出的效益和效率,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5、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好现场管理
        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还要重点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审查,效益审计不仅仅是成本的控制,还有质量的控制、安全的控制,只有项目的质量达标才能真正取得效益。对工程质量的审查可以看是否有因工程质量而造成的罚款或损失,亦或是因过度要求质量而使得成本大量增多。对安全管理的审查要看作为安全措施的专款是否挪作他用、是否有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致使的成本增加等。此外,还要对施工的组织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对工期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以此来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6、加强项目竣工审计
        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竣工时必然要进行竣工结算审计,这一步骤直接关系着企业工程项目所能取得的效益。竣工审计不仅要对工程量进行重新的审查,防止出现建好的工程量出现漏记、多计的情况,还要对工程项目中所用到的材料进行数量和价格的审查,看用量是否超标,调差是否合理,材料品质是否达标等,还要注意采购时有没有蓄意抬价的现象。竣工审计还要对费用的使用情况和取费标准、定额套用、工程预结算书结果等方面的审查,逛资料上的审查还不够,还需要审计人员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对照工程图纸来核实隐蔽工程的具体情况。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全方位的全面的审计,是工程项目控制成本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企业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企业能够建立和完善经济效益审计,将会带给企业不可估量的效益。审计人员应立足本职健全企业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为企业确定项目完成后可以取得的最终效益。在项目竣工审计完成之后,还应该对工程项目的效益进行最后的评价,对整体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核实,客观的对此次项目进行评价,并从评价中找出项目的成败得失,为将来的工程项目开展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同时,企业可以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审计进行比较性分析,总结出经验、找出不足,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经常开展工程项目效益审计,从审核预算收入,到实际成本,到工程款的资金到位,严格把关,对工程的效益将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被审计的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文静.浅议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
        [2]王勤.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09).
        [3]徐毅.浅谈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及意义[J].中国证券期货,201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