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路桥规划中的体现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6期   作者:赵军卡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赵军卡
        身份证号:41112219901124****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城市的稳定发展。为了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不仅为城市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看出,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实施和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层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路桥规划;体现
引言
        当前的市政道路建设基于现实的生活,建设设计的目标是使城市回归自然。以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为例,市政道路的建设需要尽量减少干扰,以发挥开发雨水的作用。从双向调节的程度分析,可以满足雨季及附近“吸收、存储、渗透”的作用。它将在干旱季节释放储存的雨水,从而激活城市并为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服务。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及时吸收、渗透、储存和净化雨水,从而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这种理念可以有效地解决涝渍时的排水问题和干旱时的用水问题,对于环境变化引起的旱涝等自然灾害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海绵城市建设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遵循绿色的概念,可持续和生态优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的城市排水系统,海绵城市概念应该应用于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促进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全局,统筹布局、自然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系统性质,协调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排水和供水。传统的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基本上是路面硬化、雨水不及时清除、雨水泛滥、干旱加速、内涝等现象。目前,城市排水主要依靠泵站、管道等雨水排水设施。海绵城市需要在雨季及时有效地吸收、储存甚至净化雨水。在旱季,储存的雨水可以被释放出来,以应对环境变化,减少自然灾害。
2市政道路建设中使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加速城市化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市政道路硬化面积也在增加,这为市政道路基础规模吸收大量降雨提供了条件。但在雨季,许多城市都被硬化的人行道淹没了。虽然大多数城市通常在夏季使用“海上监视”,但内涝已成为城市灾害中的一种顽疾。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水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采用生态设计,从底部收集径流,为路边绿化带来充足的水源。不仅延长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3.1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如果想在绿色花园的建设中发挥海绵城市概念的作用,则需要充分做好防渗、保水和蓄水的工作。所谓渗漏是指水的自然渗透。通常,行人广场、停车场和其他区域的地面都是由具有强渗透性的材料(例如沙子和沥青)构成的渗透性
表面,并且使用渗透性表面可以拦截雨水以实现生态恢复和水循环利用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草皮嵌入道路的缝隙中,以确保防渗效果。此外,还可以在排水沟中放置鹅卵石和透水布等辅助设备,以达到减缓流速的效果。蓄水是指调峰调蓄,即通过保护尚未充分开发的田野或滨水区,促进水系稳定发展。同时,还可以结合城乡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整理雨水湿地或水库,以收集更多的水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另外,水净化工作和用水工作也是花园和绿地建设的重要任务。顾名思义,水净化是指对水资源的自然净化。净化工作需要遵循严密处理的原则。只有确保水资源的净化,才能确保人工湿地的合理利用。在净水过程中,植物可以停滞净水处理,即在缓坡上种植植物,一方面可以拦截污染物,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水质。

用水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城乡规划中,一些水资源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处理不当,将加剧公共规划与城乡规划之间的矛盾。净化后的水资源可以用作雨水储存装置周围的居民用水或灌溉用水。从而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另外,排水工作要做好,为了确保排水顺畅,需要清除河道中的污泥,并适当拓宽河道,使水系相互连通,从而提高水生态修复的效率。同时,也可以结合城乡规划区管线、路网等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改造工作,通过雨水和污水分配管网提高排水效率,也可以与海绵城市的概念相结合,以建立植被缓冲区,以减少雨水排放造成的污染。
3.2道路类项目的体现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部分道路都是不排水的道路,下雨时会给居民带来不便。太湖大道是无锡市区的主要道路,素有“无锡一路”之称。它是一个景观轴,显示了现代城市的外观以及无锡地区文化,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的特征。但是,随着周边地块的发展和低洼地的发展,广南立交桥每年在汛期都有严重的积水,难以摆脱“看海”的困境。在这个项目中,海绵的改造是通过疏掉樟脑等部分幼苗,重组社区一侧10米以内的绿化区域,建立雨水保留和净化设施(如渗水沟和雨水花园)来进行的。形成的蓄水池使干旱期间可以使用雨水,而在洪水期间可以溢出到市政雨水管网,从而实现“渗水、停滞、储存、净化、使用和排水”的功能。同时结合森林景观,在雨花园中种植耐水湿植物,并建立花园道路、栈道和休息设施,并建造小型亲水广场和凉亭,以足居民的需求。通过和休息。广南立交海绵城市项目不仅妥善解决了内涝排涝问题,扩大和优化了城市绿地,净化了周边社区和道路雨水,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给土地市场运作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并促进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显著提高。
3.3优化市政人行道结构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技术标准,优化和调整市政人行道的结构。在传统的设计工作中,主要使用6cm的青石人行道板、3cm的M10水泥砂浆、15cm的C15混凝土和12cm的分级碎石,这些都不符合海绵城市的技术标准。因此,对其进行优化并设计优化方案:6cm透水砖,3cm1:6干水泥砂浆,15cmC20透水混凝土,15cm分级碎石,φ10cm穿孔PVC管,以使市政人行道的功能能够满足海绵城市的技术标准。为了保证市政人行道结构的合理优化设计,还必须严格设置路段设计,使雨水迅速汇入生态保留区,减少地表净流量。通常,在道路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应提供从中心到两侧的高度递减的结构,以使雨水不会聚集在人行道的中间,而是从两个端部区域进入保留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相关的市政人行道结构,改善雨水的排水功能,满足海绵城市的现有
要求。
3.4道路与给排水系统建设材料选择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必要系统规划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材料,统一道路安全和排水功能,合理使用透水路面材料。根据我国的相关道路建设标准,具有高透水性的材料不能用于大型交通区域和主要城市干道的建设,这就要求相关设计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以保证道路作业的安全,提高给排水系统效率。
4结束语
        现代城市建设正在朝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城市道路工程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可能性,有必要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海绵城市人行道的施工技术而言,为使其更好地工作,应在前期准备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施工方法和过程质量控制,并确保工程质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实现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侠名.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宜居品质擦亮城市名片——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J].城乡建设,2020(10):56-58.
[2]李冠雄,贺洋.新时期海绵城市建设融资问题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0(03):4-6.
[3]李金龙,朱苏月.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87.
[4]陈立春,吴春雷,张健君,等.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05):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