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6期   作者:杨忠1 王其柱2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建筑工程建设工期长
        杨忠1  王其柱2
        1. 身份证号:37083119920823****  山东 济宁 273200
        2.身份证号:37083119810104****  山东 济宁 2732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建筑工程建设工期长,工程量大,能耗高,污染高,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与传统的现浇建筑物相比,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节省劳动力、减少碳排放和缩短工期等一系列优点。当前,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和鼓励预制建筑物的发展,但是,他们在推广其应用程序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
1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1.1提高安全性,降低伤亡几率
        建筑结构的组装过程中,会大量使用预制好的建筑构件,从而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人数量,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大型起吊设备进行吊运安装,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进而降低了由于工人由于疲劳而引起的意外伤亡几率。
1.2提高生态环保效益
        传统建筑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等各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实现绿水青山的战略目标,转变传统建筑模式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以预制构件代替传统混凝土浇筑、砂浆搅拌等较为密集、量大的现场劳动,更有助于现场环境效益的提升,减少了环境污染与建筑垃圾的产生,预制构件还能够减少过程中周转材料的使用,可见,装配式建筑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
1.3保障工程质量
        工厂化的生产模式,不仅避免了尺度偏差,还保证了构件的平整度、振捣质量、养护效果,在达到生产精度后方可引用于现场作业,有效避免结构开裂、麻面等质量缺陷。工厂所生产出来的构件通过车辆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能够避免传统混凝土浇筑导致的质量问题。
1.4降低造价
   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是本行业比较重要的内容,装配式建筑实现了建筑行业产业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能够降低施工人员技术要求,减少了现场钢筋工、模板支护等多项工作内容,这在实现经济价值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加强标准化设计
    管理部门给予重视的是设计审查、概算审计等各项工作,也就是对比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设计内容与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从其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设计规划提供保障。在设计时,应该了解设计方法与内容,从而详细说明与建筑项目相关的建筑面积、装配率以及结构类型。在初步设计环节,应该随时联系预制部件生产单位,允许其从开始介入,使其与设计单位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在评审时,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对装配式建筑项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在概算时,以建筑工程的消耗定额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准确概算审计。在图纸设计环节,设计单位应该对图纸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详尽的说明,并召开相关的会议针对图纸的内容进行讨论,在进行施工图纸审查工作时,以国家与行业标准作为依据。。
2.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首先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使其对装配式建筑与相关的施工技术有深度的认知,并且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施工。其次,要对预制构件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监理,从生产环节到成品构件保护,都要安排专员进行质量跟踪。此外,要加强对现场施工行为与技术质量的监理,尤其要关注常见的质量问题,确保节点连接质量、安装质量以及后浇段施工质量过关。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积极的引进EPC管理模式,实现从招投标阶段就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构建专门的审批管理渠道,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成效,而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和各个分包单位,管理负责人也要积极明确各个主体的管理职责,提高主体责任意识,以便全方位的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2.3建筑构配件全过程管理
          建筑构配件生产阶段,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各个结构部分的尺寸精确度合格,性能满足使用的需要,给后续的建筑工程正常施工和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构配件的运输环节也是重点的管理和控制阶段,防止在运输环节构配件存在损坏的问题。在运输现场之后开展构配件组装施工,必须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保证构配件的匹配度与准确度合格,禁止安装之后存在过度的偏差,保证工程的质量合格。构配件对于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要充分了解构配件在生产和使用中所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促进其应用效果的提升。从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构配件的管理应该从设计角度出发,使得其协调有序进行,对于各个构配件进行编号管理,给后续的顺利施工提供良好的支持。构配件生产阶段,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各个结构部分的尺寸精确度合格,性能满足使用的需要,给后续的建筑工程正常施工和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构配件的运输环节也是重点的管理和控制阶段,防止在运输环节构配件存在损坏的问题。在运输现场之后开展构配件组装施工,必须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保证构配件的匹配度与准确度合格,禁止安装之后存在过度的偏差,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合格。
2.4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预制构件浇捣的人员、运输人员以及吊装人员等,虽然人员用量较少,但人员的流动性更大,控制难度更大。为了保证工程安全生产的有序开展,降低事故概率,必须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都能从思想上,意识上真正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国家及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2.5引入BIM技术辅助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
    在施工现场的连接时,各个构件之间很有可能会产生相互之间的碰撞损坏。因此,可以利用BIM技术来对各个构件之间的无必要碰撞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来减少其受到伤害的概率。未进行有效的协调,可以采用BIM技术建立5D模型,然后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模拟。首先,需要把现场的详细情况以信息的方式上传上去,然后以此信息为依据,对现场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情况从不同方位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问题,然后将所有的问题进行分类,在施工现场对应的地方进行标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警告现场的一线施工人员,使其对问题引起重视,确保建筑的质量。
2.6引进先进资源
   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借助于整个市场的资源环境,引进海外先进资源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予以创新,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业链的目的。当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生产方式的合理选择与资源配置,对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改进与优化,在整体上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初期设计阶段需参照国际标准,确保行业生产指标的可行性,规范所有的项目制度,然后各个地区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对项目规范予以调整,进而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本土化和适用性。
结束语:为适应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建筑业的投资,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并降低房屋成本,装配式建筑新技术被有效采用,提前完成建筑施工所需的大多数组件,运输施工现场,并使用牢固的方式连接每个组件,与传统的房屋建筑方式相比,这种建筑方式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时间,大大节省了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电,水和人力资源,并大大简化了施工步骤。

参考文献
[1]张立卫.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居舍,2019(1)26.
[2]丁国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8):19-20.
[3]夏丽俊.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J].居舍,2017(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