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高瓦斯综采面初次放顶期间瓦斯治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6期   作者:时创新
[导读] 高瓦斯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老顶受双向支撑影响,大面积悬顶未垮落
        时创新
        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 安徽 淮南232096
        摘要:高瓦斯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老顶受双向支撑影响,大面积悬顶未垮落,工作面采空区积存大量瓦斯,此时抽采工程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基本靠风排解决瓦斯问题。当老顶初次来压时,采空区瓦斯短期内被大量挤出,极易造成瓦斯超限事故。潘三矿1642(1)综采工作面属深部区域关键保护层开采,煤体可解吸瓦斯含量高,为防止工作面初放期间发生瓦斯超限事故,在该面通过旋转回采的方式分段垮落老顶,配以立体综合抽采技术等措施,彻底解决了初采期间的瓦斯和顶板问题。
        
        关键字:初次放顶;旋转回采;分段垮落;瓦斯治理;高位钻场
1 工作面概况
        1.1工作面瓦斯基本参数
        1642(1)是上覆13-1煤层的下保护层工作面,两煤层间距72~76m,11-2煤层瓦斯含量5.8m3/t,瓦斯压力0.37Mpa,其被保护层13-1煤瓦斯含量5.6m3/t,瓦斯压力0.82Mpa。
        初次放顶期间,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8.40m3/min,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15.60m3/min,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1.86。
        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21.95m3/min,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29.86m3/min,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1.36。
        1.2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瓦斯来源分析
        初次放顶期间,由于老顶尚未垮落,在垂直方向上受采动影响的范围不大,裂隙带范围小,还没有形成邻近层瓦斯向采空区流动的通道;因此瓦斯来源比较简单,主要为11-2本煤层及直接顶范围内的煤线瓦斯。
2 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瓦斯治理技术
        利用旋转回采工艺,通过控制悬顶面积减少采空区瓦斯积存空间,通过控制悬顶位置使老塘埋管和顶板走向孔提前发挥作用,减少积存空间内的瓦斯浓度。
        1.1 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回采工艺
        鉴于工作面直接顶和老顶均以泥岩为主,且运顺往上70m范围内发育有FZ断层组,综合考虑后,放弃了“甩采轨道顺槽(机尾)和采前深孔爆破欲裂顶板”方案,制定了“优先甩采运输顺槽(机头)”的方案,采取以机尾为圆心的旋转回采方式,具体为机头每进3刀,机尾进1刀,逐步控制老塘顶板从机头向机尾方向逐步冒落,达到老顶分段分次垮落目的。
        1.2 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瓦斯治理方法
        初次放顶期间,以风排瓦斯为主,辅以高位钻场顶板走向孔、穿13-1煤钻孔及老塘埋管的立体综合抽采措施。
        1.2.1 工作面配风量
        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初次放顶期间,在调整风机叶片角度的基础上,实行增阻调节;以工作面风速不超限为原则,将工作面风量配至2500m3/min;加上轨顺高位钻场的局扇供风量,轨顺第一汇风点回风量在3000m3/min以上。
        1.2.2 高位钻场顶板孔
        工作面轨顺距离切眼60m的位置施工一个高位钻场(1#高位钻场),钻场位于11-2煤层顶板5m;钻场内设计28个顶板走向孔,分三排布置;最上一排孔(6个)拦截13-1煤瓦斯涌往1642(1)回采空间,中间一排孔(11个)控制11-2煤顶板15~18m,最下一排孔(11个)控制11-2煤顶板10~12m,平面控制到轨顺往下100m范围;通过降低下部两排钻孔距离煤层高度,提前将钻孔与采空区沟通,形成抽采规模,减少悬顶区的瓦斯浓度。
        1.2.3 老塘埋管
        回采前,在轨道顺槽沿切眼往下预埋4根22.5m长的花管(D325mm),靠切眼非回采侧布置,与轨顺管路连接抽采悬顶区瓦斯;回采期间在工作面延接一路D159mm抽采软管,固定于工作面电缆槽侧面的联杆上,对架后瓦斯涌出异常的区域进行架间插管抽采,不断减少悬顶区的瓦斯浓度;采用1寸花管插入,插管时由采煤队配合打开侧护板,形成插管空间。
3 初次放顶期间瓦斯治理效果考察及分析
        工作面从2013年9月6日始采,2013年9月10日在靠近运输顺槽(机头)位置出现第一次老顶局部断裂垮落(24.3m),随后老顶开始由机头向机尾垮落。通过对抽采效果、瓦斯浓度变化及支架、两巷压力变化的考察,验证了旋转回采取得的效果及初次来压步距24.5m(24.3m~24.7m)。
        1.1 抽采效果考察及分析
        1642(1)轨道顺槽1#高位钻场钻孔距离运顺最近135m,当轨顺退尺17.1m、运顺退尺35m时(含切眼7.5m),距离运顺最近的钻孔开始发挥抽采效果,钻场抽采量得到提升,此时钻孔对应位置退尺24.7m。钻场发挥抽采作用后,抽采瓦斯纯量平均7.5m3/min。抽采数据统计及在线监测见图1。
        
        图1   1642(1)轨顺1#高位钻场抽采纯量和浓度在线监测图
        1.2 上隅角、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浓度统计及数据分析
        统计从2013年9月6日始采至2013年9月11日老顶开始垮落期间及老顶垮落后上隅角、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得出“分段分次垮落顶板减少了采空区悬顶空间,使得采空区瓦斯被风流均匀的带走,避免了大面积悬顶突然垮落造成瓦斯超限”。
        (注:曲线的直线峰值为试断电所致)
        
     
        图2    回风流瓦斯浓度T2曲线      
        通过图中瓦斯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642(1)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瓦斯变化处于平稳状态,其瓦斯不均衡系数为1.86倍,略高于正常回采的1.36倍,充分表明旋转回采分段分次垮落顶板有效的防止了瓦斯的异常涌出。
        1.3 初次来压步距分析
        通过钻场抽采数据的变化,当工作面老顶双向支撑梁达24.3m~24.7m时初次来压,裂隙带形成,抽采效果提升,再辅以对采面支架和两巷的压力变化考察,最终确定本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24.3m~24.7m,平均24.5m。
4 结论
        4.1通过对1642(1)高瓦斯综采工作面采取旋转回采技术,实现了初采期间顶板分段、分次、不均匀垮落,增加了瓦斯抽采量,消除了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带来的瓦斯超限安全隐患,杜绝了瓦斯超限事故和对支架的冲击。发挥了瓦斯综合治理工程的效益和效率,解决了“初采瓦斯治理难”的问题。为杜绝采煤工作面初采时瓦斯超限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4.2 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仅24.5m,较原考察数据35m减少10.5m,分析原因为本工作面直接顶和老顶均以泥岩为主,梁体承载能力弱,易断裂;西三采区11-2煤回采面初次来压步距建议参考24.5m。
        4.3 在工作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提高抽采效果,建议由轨道顺槽采用深孔爆破提前欲裂顶板,并从轨道顺槽(机尾)甩采,尽早形成抽采空间,最大化减少悬顶区的瓦斯浓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